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朱自清名作《背影》的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自建小型语料库,运用Ant Conc软件,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分别对杨宪益和张培基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研究。经数据对比发现,杨译本特点是词语变化性大,词汇密度高,从句多且句子结构灵活,而张译本则以名词和长句居多,且句式与源语基本一致。对此的研究旨在丰富一些译者的风格研究内容,为后来学习者在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宫宝悦  伊咏 《海外英语》2023,(8):1-3+10
本研究借助语料库工具LancsBox6.0,通过自建经典文学作品《飘》译本的单语语料库的方式对比分析了戴侃、李野光译本和黄健人译本之间的风格差异。研究从语言特征层面考察了类形符比和词类频次分布,在非语言特征层面考察了文化词语和句子的翻译。两译者风格差异明显,戴译本侧重忠实于原著,黄译本追求语言的活泼流畅。研究发现译者对作品的理解和翻译动机决定了译本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名作《大地》是用本国语言描写异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的代表,对其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译者风格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依据国内外语料库翻译学理论,基于自建中英文语料库统计分析该作品在白话文运动时期的译本与现代译本,可以发现三个译本在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高频词汇上存在差异,指出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和翻译目的是影响译者风格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庞宝坤  侯典慧 《文教资料》2021,(2):60-61,101
本研究基于Richard Wilhelm和James Legge二人对《易经》英译的两个版本,自建两个小型对比语料库,进行比较分析。以Wordsmith 4.0语料库检索软件为主要观察统计观察工具,以Microsoft Word 2016为辅助观察工具,运用量化的分析方法,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篇角度对译者风格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原因。研究结果发现,Richard Wilhelm的译本用词更加丰富,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James Legge的译本简约化程度更高。通过对《易经》译本的对比研究,为其翻译与传播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济慈的颂诗《夜莺颂》的查良铮、朱维基、屠岸三个译本中的显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从概念功能信息显化、人际功能信息显化和语篇功能信息显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译者的风格及其所关注的读者层次以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不同,各个译本的显化处理各有侧重。整体而言,屠译本的显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狂人日记》莱尔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两个版本的译者翻译风格,并结合译者时代背景、翻译标准和策略、翻译目的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究译者风格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杨、戴译本短句多,口语特征明显,句式灵活多变,更易读;莱尔译本句法复杂度高,长句多,口语特征略微平缓,文学性更强。本研究旨在促进《狂人日记》的跨文化交流和传播,延续和扩展鲁迅作品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骆驼祥子》中文及两译本三个单语语料库,以Crown-Clob语料库中的原生英文小说为类比语料库,统计并分析了《骆驼祥子》的施晓菁译本和葛浩文译本在词汇(词频、平均词长、词汇密度、高频词及主题词)和语篇(平均句长和文本可读性)方面体现出的不同翻译风格,并试图从两译者的翻译目的解释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8.
随着译者风格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学者意识到译者拥有属于自己的翻译风格包括语言特征和固有的表达习惯。在此过程中,语料库辅助下的译者风格研究逐渐受到认可和接纳。翻译语料库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数据并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比较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两篇译者风格研究的文章探析语料库辅助下的研究方法在译者风格研究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北宋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的三个英译本作为语料,自建小型语料库,以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为参照语料库,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 Smith4.0和Ant Conc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三个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多个层面考察与数据研究发现:中国译者用词丰富、词语变化性大且句式与源语基本一致,旨在准确完整地传达源语的内容美;西方译者则倾向于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源语内容,多长句,更加注重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中西合译者则将中西两种翻译特点结合,力求既再现源语内容,又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10.
周兰梅  徐剑 《海外英语》2011,(9):241-242,267
此研究选取《无名的裘德》的四个代表性译本,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四个汉译本的词汇风格进行对比研究。对比研究从叠词、方言、成语和词汇选择的变化性等方面展开,从而以实证的方法描写了吕天石、曾季肃、张谷若和冼凡四位译者的四个汉译本具有不同的词汇翻译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论文基于《天府的记忆》英译项目,以Baker的"译者风格"研究方法论为依据,运用语料库统计方法对译文初稿及交叉审阅后的译文进行了风格考察与对比。结果表明:译者本身下意识的语言选择和使用习惯对翻译风格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源文本对译者风格的影响更大。论文提出对译者风格的考察应结合源文本,并考虑译者所偏好的句法结构以及语篇衔接方式。同时,也指出了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考察方法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料库的发展,语料库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成了重要课题。基于语料库,聚焦词汇层面,对《我若为王》三种英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三种译本在选词上各有侧重,例如张译选词更加正式,刘译选词趋于平实,而蔡译选词注重多样性,长词较多,三种译本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3.
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分别从词汇、句子两个层面,对《易经》18个英译本开展翻译风格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译本的翻译风格基本一致:译词选用合理,句式结构难度适中,少数译本显现出独特的翻译风格.此外,国内译本和国外译本也显现出不同的翻译风格:前者译词简单易懂,重复率高,句式复杂;后者译词庞杂少见,重复率低,句式简明.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语料库技术,该研究自行构建一个小型语料库,并利用Antconc4.2.0检索软件对《论语》两个英译本(理雅各和华兹生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该研究专注于词汇和篇章两个层面,旨在探讨翻译目的、译者身份、显化策略以及语言差异对译者风格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两译本的译者风格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在共性方面,两个译本都注重强化译文的衔接性,强调添加连词、人称代词主语等方式。在特性方面,华兹生作为学者型汉学家,词汇丰富度更高,主要采用异化策略来翻译文化负载词,且显化策略在连词使用上更为突出;相对而言,理雅各身份为传教士型汉学家,他的基督教倾向在译文中更为显著,语篇也更为简洁且流畅。  相似文献   

15.
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借助WordSmith 6.0、Readability Analyzer1.0等语料库检索软件对《芙蓉女儿诔》的两个英译本进行翻译风格研究。霍克思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翻译风格各有特色:从语言风格上看,杨宪益译本词汇变化度较霍克思译本更大,用词更为丰富。霍克思译本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较低,阅读难度更高。从典故的翻译上看,杨宪益译多采用加注进行补充说明式翻译,霍克思译则倾向选择省译、直译、隐化译法替代。  相似文献   

16.
语料库是一种能为译者提供大量真实语言和译例信息的途径。利用语料库进行译者培养在理论上有助于认识翻译的过程和本质,在实践中能提高译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可比语料库有利于专业术语和翻译规范的获取,提高学生用更加地道的目标语表达的能力,从而避免翻译腔;平行语料库使学生亲身感受专业译者解决各种翻译问题的策略,唤起译者思考,以形成他们自己的翻译观。利用语料库进行译者培养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唤起译者思考,而非仅仅提供现成答案。当务之急利用语料库及其研究成果进行高校翻译课程体系改革,开展学生翻译文本研究,建设学习者翻译语料库等以促进合格译者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7.
金婧 《文教资料》2013,(8):30-32
本文通过自建《雾都孤儿》中文译本语料库,运用语料库研究手段,描写不同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具体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描写各译本的各自特点即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之处,分别从词汇、句法、篇章连贯方面分析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独到之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沈宇  胡燕 《考试周刊》2016,(6):16-17
本文以李白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两个译本为例,通过对比分析译者对原诗的理解程度、翻译技巧的选择、译文选词、韵律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可知,翻译目的的不同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产生不同风格的译本,进而印证译文主要取决于它的目的或任务,但任务要以实现目标而为译者所接受的结论。由此可见,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取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对韩愈的《师说》三个英译本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包括词汇层面与语篇连接层面来考察译者风格。运用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WordSmith,将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就三个英译本的类符/形符比、词长、词性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个译本都有其特殊的风格:杨宪益译本词汇丰富,句式精炼符合汉语源语意合的语言特征;罗经国译本平均句长较长,句式复杂,更遵从译语的语言习惯和篇章习惯;刘师舜译本语体较正式,阅读较难懂,平均句长接近原文。  相似文献   

20.
《论语》作为中国文化史及哲学史上最具权威性的文献典籍之一,至今已被译成英语60余次,译者身份多样,既有西方传教士、汉学家、哲学家,也有国内学者。哲学家刘殿爵翻译的《论语》有着其它译本难以企及的销量。本研究立足于刘殿爵《论语》英译本,基于自建平行语料库用Wordsmith5.0软件对译者风格进行数据统计和定性分析,以探讨刘殿爵有别于其他译者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