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鱼十乐     
张兰舸 《钓鱼》2006,(18):38-38
出钓之乐 有一位企业经理和我闲聊时说:“我抽点时间钓鱼很不容易,每次出钓前的心情真不亚于孩子们盼过年”。还有一位退休干部说:“我每次出钓前心特顺,话特多,老伴一看就知道明天我准去钓鱼”。这两位钓鱼爱好者的话很有代表性,确实说出了钓鱼人出钓前愉悦的心情。其实,出钓前整理渔具,准备鱼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蔫能不乐!  相似文献   

2.
老公喜钓,每到周末,准时出钓,风雨无阻。鱼儿好似感谢他的相伴,从不让其空手而归,每次少则钓回三五条,多则带回十来斤。  相似文献   

3.
面条钓白眼     
阎锋 《垂钓》2004,(11):11-11
本人根据白眼鱼爱吃面食的特性,总结出一套钓法。每次的钓获都比较可观。  相似文献   

4.
野河冬钓     
陆海浩 《中国钓鱼》2005,(12):15-15
寒冷冬天已经来临,大多数钓友都已“刀枪入库”,而我却钓瘾难耐,每隔两三天就去河边量一量“水深”。开始有时放空枪,但经过几年的冬钓实践,现在已经是每次出钓必有收获,同时摸索总结出一套冬钓经验。  相似文献   

5.
陆海浩 《钓鱼》2005,(1):31-31
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大多数钓友都已“刀枪入库”,而我却钓瘾难耐,每隔两天就去河边量一量“水深”,开始时常放“空枪”,但经过三年的冬钓实践,现在已经是每次出钓必有收获,同时摸索总结出一套冬钓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仲斌 《钓鱼》2004,(15):40-40
在我的钓友中,有一位非常受大家尊重的钓友,他钓技精练,动作麻利有序,每次出钓都小有收获,而且无论是钓德还是人品都让人心服口服,他就是失去右臂的郑志良先生。  相似文献   

7.
协议钓鱼     
我家住在沂蒙山区的云蒙湖畔,有着得天独厚的垂钓条件,“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小就爱好钓鱼的我,云蒙湖就成了我垂钓的乐园。那时候鱼多,非常好钓,每次出钓都有不菲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垂钓》2007,7(7):45-46
自打前阵子爆箱归来,温岭的一些矶钓爱好者便迷上浪岗列岛。每次碰面后的话题全是围绕上次的出钓,总感觉余兴未尽。[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李宝夫 《钓鱼》2004,(1):16-16
我和钓友每次出钓都有这样一种企盼钓一两条250克以上的野生大鲫装点“门面”。如果真如愿,那心情绝对“晴空万里”,那归途一定是“风光无限“,就连家里“吝啬”奖励的那一位也不得不夸奖一番。然而,事实并非象我们想象得那么美,每次大钓小钓,“入帐”的鲫鱼以小为多,中者偶之,大为稀少或零蛋。是运气差啦?还是钓技低呢?都不是。那为什么会经常钓不到大鲫呢?  相似文献   

10.
本人每次出钓总是不忘带着一块磁铁,因为野钓时确实少不了它。  相似文献   

11.
赵方勇 《中国钓鱼》2006,(11):72-72
大多数钓友在一起侃鱼经时都会谈到一个共同的活题:钓获的战利品中100~150克的鱼总是占了很大比重。每次出钓少则几千克,多则十几千克,这种小鱼送人拿不出手,吃起来刺太多,剖鱼很费时,丢了又可惜,怎样才能钓着高兴吃着又香甜呢?  相似文献   

12.
东北鱼人 《垂钓》2006,6(12):26-28
钓鱼人每次出钓都想有所收获,但往往水中有鱼就是钓不上来或是钓获很少。仔细想来,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对鱼情的掌握和控制,有时更是逆行其道。所以要想有更好的钓获,不仅要顺应鱼情的变化,有时还要随机应变,化被动为主动来控制鱼情的变化。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一些实钓巾的例子和大家谈谈自己的思路,仅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叶伟 《中国钓鱼》2006,(4):66-67
我是一个超级钓迷,虽然只有短短的3年钓龄,却一旦加入垂钓大军就一发不可收竿。在四季如春的昆明,我生活的最大乐趣就是每周两三次到鱼塘或水库挥竿垂纶,一年四季从不间断。鱼获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每次出钓时的那份心情。  相似文献   

14.
按说本人断断续续钓龄不算短,虽然因缺少自主支配的交通工具,畏惧乘公交车远行人多拥挤,花钱遭罪.顾及颜面还不愿意搭乘他人的车辆.难以经常光顾人迹稀少、资源富饶的钓场~但由于虚心好学得到了钓友们的无私指教,钓技还是小有进步,所以每次出钓多少都会有些收获,时不时还  相似文献   

15.
陈立宏 《垂钓》2007,7(10):58-58
我是一名钓鱼新手,钓龄才一年多,在别人眼里也许就是菜鸟一个,但架不住咱执着、腿勤,三天两头往鱼池跑,所以提起钓获,咱可一点都不菜,每次出钓收获都不错。今年9月2日,我还蒙上一尾11.5千克的大草鱼,刷新了当地今年的草鱼记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慈非 《钓鱼》2004,(4):14-14
最近的钓鱼媒体已刊载了许多有关冬钓的经验文章,分析了气温、出钓时间、钓点、钓组、钓技和饵料等各方面对冬钓的影响,使初学者能有~个全面的理性认识。但由于客观条件随时处于变化之中,个人的钓技水平又有高低,使得实际冬钓中大多数钓者往往收获较少甚至吃零蛋。说明冬钓确实比其他三个季节要难得多。那么钓鱼人每次的出门,怎样才能保证有最大的收获?笔者的观点是冬钓更须注重正确处理好“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紧紧抓住主要矛盾,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才能使冬钓有最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王中兴 《钓鱼》2005,(11):31-31
近几年,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次钓鱼归来,都要对钓鱼过程进行一次回顾,无论钓绩好坏,我都要从气候条件,钓位选择、用饵情况、钓法运用等方面做个总结,尽可能找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对于一些弄不懂的疑难问题,我会查找《钓鱼》杂志等相关资料或请教其它钓友,直至问题求得明了。通过总结感觉此后几次出钓的成功率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原先经常一起野钓的有4位钓友,侯丙庚、于芳琴、蔡文浩和我,都是已垂钓十几、二十多年的老钓手了,每次出钓的钓获量也都是“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昨天你最多,今天他最多,明天就可能我最多了。所以我认为,我们几个人的垂钓技术处在同一个水平上,相差无几,钓获量之所以有多有少,完全是因为每个人每天的运气不同,谁今天的运气好...  相似文献   

19.
关新铭 《中国钓鱼》2005,(10):58-58
绰号“大师”的杨金华,今年已是古稀,钓龄40余载,是:我单位尽人皆知的垂钓高手。平时他为人谦和,不显山不露水,但在钓鱼方面却经验丰富,每次出钓,几乎总比其他人收获多。所以,众钓友均尊称他为“大师”。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与进步     
《中国钓鱼》2006,(9):1-1
钓友们都知道.天时、地利、人和,是我们每次出钓能够钓得快乐的保证。同样,天时、地利、人和,也是我们每次举办钓鱼比赛能够赛得快乐的保证。由《中国钓鱼》杂志和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光威钓王杯”全国钓鱼巡回赛,正是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才取得一个又一个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