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素玲 《教育与职业》2007,(30):122-123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众多.文章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感知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指出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A3):28-3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实质是一种"美"的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语文老师往往注重已有实践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某种程度来说,片面注重已有实践知识的传授,会影响语文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美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等方面探究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文本的想象之美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意义非凡;对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也意义非凡。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想象类文本尤其是现代诗歌的文本解读开展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人类审美经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扩散思维活动,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过程中,都离不开想象。积极主动地运用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从品词析句、创设意境、剖析形象、感情朗读和启发想象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积极引导学生的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体现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春 《教育艺术》2004,(11):62-64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世界的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体现这两大方面的美,即进行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这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如何把语文教学与美育相结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美,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如何引导学生去感知汉语文字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及捕捉现  相似文献   

9.
赵兵 《考试周刊》2010,(20):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切实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许健 《文教资料》2013,(28):32-3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三方面能力。即感知关的能力、审关联想和想象能力及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能力。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提高这三方面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王龙梅 《考试周刊》2012,(55):38-38
为了增强应试教育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必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进行审美教育,我认为一是树立学生初步的审美观,培养审美感受能力;二是激起学生体验美的热情.培养想象联想能力;三是启发学生用心灵感悟美,培养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育,即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它是通过打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心理结构是由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要素以一定方式组合而...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众多的美育因素,小学语文教材中具备丰富的审美素养,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着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词句、细读文本、启发想象,引导学生感受形象美、体味语言美、体会情感美、追求创造美。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身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把审美教育切实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别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的学科之一,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教学中,应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通过对作品语言、形象、背景等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联想、想象、感悟等手段,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对语文教科书中审美形态结构的感受能力,语文教师必须从感知美、想象美、情感美、理解美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结构,让学生去感受、欣赏美的形态并具备创造美的能力。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审美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人文美等审美因素,顺是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许多的审美因素,它赋予读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潜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寓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浸透审美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引起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陈浪 《广西教育》2023,(16):104-106
本文基于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包括对比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朗读中培养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能力,通过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等。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语文教师应从形象美、情感美、形式美等方面挖掘审美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从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创造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