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修鹏  冯灿 《体育世界》2010,(10):28-30
在足球这个集体竞技体育项目中,团队凝聚力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团队凝聚力以及足球与团队凝聚力的关系的分析,对足球运动中如何增强团队凝聚力进行论述,为我国足球运动队的管理和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滑 《精武》2012,(3):26-26,28
篮球运动是一项将团队和个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集体运动项目。如何在训练与比赛中正确认识和提高团队凝聚力,是每位蓝球运动员必须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篮球运动团队凝聚力培养的因素,提出团队凝聚力的培养途径应从运动员的合理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运动员的“主人翁”意识及参与意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旨在为基层篮球队的姐建和运动员的培养提供有意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杰 《体育教学》2014,(7):33-34
案例背景 小学阶段是培养足球兴趣和团队意识的重要阶段,前者是相对于个体的,而团队意识是强调整体的,相对于前者,后者更是足球运动的第一要素。我们要在训练中提高清华附小学生对团队精神的理解,加深对团队精神的认识,在技战术训练过程中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帮助附小学生处理好个人和团队的相互关系,全面提高附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辉 《体育风尚》2024,(2):56-58
校园足球运动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青少年体魄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我国校园足球运动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和培训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本文旨在调查和分析当前校园足球运动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校园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校园足球资源配置和改善培训体系是促进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韩健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82-1084
以团队拓展训练及高校足球运动培养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论证等研究方法分析运动员的场上协作配合问题,论证团队合作在场上的重要性和将团队拓展训练用于运动员培养的可行性,对运动员培养体系的完善以及运动员培养的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冰球比赛充分证明团队凝聚力对战胜对手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培养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尤为重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科研方法,对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培养的作用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青少年冰球运动员中存在着不断增强的自我意识导致团队观念淡化、团队合作意识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在冰球教学与训练中加强协同配合能力的培养,在激烈的比赛中通过提升技战术水平培养默契配合的精神,构建良好的冰球运动队体育文化氛围等提升途径,为有效提升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团队凝聚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短道速滑运动员团队凝聚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谢旭东 《冰雪运动》2007,29(1):25-27
短道速滑是对团队凝聚力要求较高的项目,提高该项目的团队凝聚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分析影响短道速滑项目团队凝聚力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凝聚力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运用系统观点和辨证思维方法,对体育团队凝聚力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该系统是由目标凝结力、任务凝聚力和文化凝聚力构成。培养体育团队凝聚力就是使该系统内的诸要素功能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冰壶运动队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苏和 《冰雪运动》2006,(2):58-60
以卡伦(Carron)的凝聚力理论为分析工具,以省级以上冰壶运动队为分析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从环境、个人、运动队、领导4个方面初步分析了冰壶运动中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并为培养和提高冰壶运动队团队凝聚力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职业足球团队凝聚力多维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职业足球团队凝聚力多维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为综合诊断职业足球团队凝聚力提供依据.研究发现职业足球团队凝聚力的培养应从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团队因素和领导因素入手.从各分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来看,运动员的满意度、教练员的决策能力、教练员的影响力、团队的激励机制、团队的规范性等几个方面应是团队凝聚力培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无形资产开发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场馆无形资产开发的概念、内容及价值进行分析。归纳出无限性、关联性、依附性、相对独立性、高投资性、交叉性基本特征,并揭示场馆无形资产开发存在的问题。即对场馆无形资产开发性质认识不清、配套保护法规缺位、无形资产流失严重等。提出明晰场馆无形资产开发性质、组建专业场馆无形资产开发部门、建立信息交流中心和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曲折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任然存在着不足,有待我们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许多学者从各种视角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为中华民族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问题,新想法、新思维.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途径进行综述.深入研究探索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归纳体育非物质文下多角度的保护措施,以有助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立体化、全面化、科学化等的提出.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国家对于体育非遗保护日渐重视,普查工作越加完善,体育非遗档案的管理也越加严谨。我国体育非遗文化是历史中的一笔重要财富。因此,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地理分布呈现东多西少、而北部较为集中,南部则分布较为广泛的分布特征,表明不同的地理特征会影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圈的分布密度主要与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具有相关性,主要表现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其数量和保存度均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进行分析,从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以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活态性、复杂性、整体性等特点。并从校园、农村、媒体、法律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地位。高校教育传承价值在于:实现武术教育的文化回归,夯实社会基础;唤起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自觉,提高民族文化主体性;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文章最后探讨了其价值实现的途径,以期为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分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目前保护的现状与措施等,结果认为:成立专门的申遗机构,与学校体育联合,保护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重新思考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归属问题,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体育无形资产管理,能有效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化。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管理意识淡薄,体育无形资产流失现象严重;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经营管理观念,体育无形资产转化率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无形资产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加强竞技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是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竞技体育无形资产的含义及特征,分析了它的现状,并对竞技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体育无形资产、体育知识产权和体育无形财产权关系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无形资产、体育知识产权和体育无形财产权是3个联系紧密而含义略有差别的概念,在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和无形财产权做出基本界定的基础上,专门分析体育无形资产和体育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内容,对体育无形资产、体育知识产权和体育无形财产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无形资产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表现形式,也有部分内容不属于体育知识产权的范畴;大部分体育知识产权可以认定为体育无形资产,也有部分内容不是现实的体育无形资产;体育无形资产与体育无形财产权的关系也是大部分内容相互交叉,相互包含;体育无形财产权可以认为是体育知识产权的上位概念,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出发,系统描述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