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跟踪和展望大强度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运动后免疫功能下降,保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良好并且更好地进行运动训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的综述性研究方法,阐述了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大强度运动对免疫功能抑制机制。结论:大强度运动后,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浓度下降,增值分化能力和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功能也受到影响,出现运动后抑制现象。长时间、大负荷训练可以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显著降低,使血清Gln、Arg含量的降低和外周淋巴细胞凋亡速率增快,可能是运动性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运动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复杂,适中强度运动能促进机体免疫机能,但长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却会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提高运动员患病的易感率。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从糖、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以及中医药等方面对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免疫功能的调理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发现通过合理的营养补充及中医药手段,能有效促进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纠正免疫失衡,旨在为运动员在训练后尽快恢复免疫机能提供基本调理思路及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免疫功能降低的机理及其调理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郝选明 《体育科研》2003,24(4):47-49
不同的身体运动对免疫功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适当运动会增强免疫功能,而长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则会明显抑制免疫功能.导致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的可能机理比较复杂,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应激激素升高、血糖和谷氨酰胺水平下降等.常用的免疫调理措施包括营养调理、中医中药以及运动员的自我调理.  相似文献   

4.
运动与谷氨酰胺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氨酰胺在免疫细胞中的利用率相当高,是这些细胞的重要底物。血浆中谷氨酰胺含量一旦降低,就会使免疫功能受到损害,短时间疾跑能使血浆谷氨酰胺含量增加,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以及过渡训练则使之含量下降。本文综述了谷氨酰胺的作用以及运动与谷氨酰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运动对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杀伤细胞(NK)以其独特的细胞毒活性在机体对抗各种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数量和活性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中小强度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NK细胞数量及NK细胞的毒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大强度力竭运动则降低NK细胞的数量和毒活性,减弱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红细胞免疫的作用机理以及运动与红细胞免疫研究的现况:红细胞膜上有C3b受体(CR1)。它是体内循环IC的主要清除者;运动通过影响内分泌、红细胞膜成分和性质、RBC-RFER和RBC-RFIR浓度等因素影响红细胞免疫粘附作用。红细胞免疫粘附可对不现运动应激产生不同应答,基本规律是:低强度短时间运动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较大运动量后即刻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但恢复较快,大强度长时间运动或力竭运动可造成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且较长时问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免疫调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名高水平赛艇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冬训前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运动员的免疫功能状态;通过运动员冬训两个月前后的比较,观察运动训练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服用免疫调理中药一个月前后的比较,观察中药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调理效果。结果发现,冬训前,运动员的主要免疫指标显著低于正常人,且冬训两个月后进一步降低,表明赛艇运动员长期从事大强度运动训练可显著抑制免疫功能。通过服用免疫调理中药,主要免疫指标显著回升,表明中药对调理运动性免疫低下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动影响着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主要阐述了运动对淋巴细胞、巨噬一单核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提出中等强度的运动负荷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适宜负荷量的健身运动和营养措施,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主要阐述大运动量运动或训练后营养获得对免疫反应的机制.概述了营养和体液缺失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了运动与常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和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酰胺)的利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运动诱导免疫抑制的病因学.常量营养素推荐摄入量将有助于降低大强度运动或训练对运动员免疫功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它对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免疫功能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介绍Gln的代谢及其生理作用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运动对Gln代谢、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外源性补充Gln对运动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的文章进行综述,旨在更深入地了解谷氨酰胺与运动和免疫的关系,使之更好地为运动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运动负荷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本在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引起广大教练员及医务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精氨酸对免疫机能的影响及调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精氨酸的合成及代谢功能、精氨酸对免疫机能的影响及补充精氨酸对运动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指出:在运动应激状态下,机体对精氨酸的需求量明显增加,提供充足的精氨酸能明显减少氮丢失,有益于机体蛋白质合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同时精氨酸有助于多胺和一氧化氮的合成,具有免疫增强和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人们将居家运动作为提高免疫力与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运动与免疫的关系再度受到关注。一般认为,在充分恢复的前提下进行规律的中高强度运动可提高免疫功能,而急性运动(acute exercise)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并增加感染风险。急性运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A水平分泌减少被认为是运动抑制免疫的理论基础。但目前这种独立于非运动因素影响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的认识受到了现有研究的挑战。急性运动可通过应激反应将淋巴细胞亚群迅速动员至循环中,运动结束后,淋巴细胞亚群又会迅速迁移至外周组织。淋巴细胞的重新分布(lymphocyte redeployment)可能是一种进化保守的免疫机制,这一过程强化了外周组织的免疫监视与调节功能,有助于提升机体抵抗感染能力。因此,从这一视角就急性运动对机会性感染风险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查阅的综述研究发现,不同低氧运动下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变化,而不同低氧运动模式对免疫系统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低氧训练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训练基地海拔、训练强度、训练方式等因素,才能有效地降低免疫抑制,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其传染性极强,能够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迅速传播。在此背景下,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尤为重要。长时间或大强度运动锻炼能够造成运动性免疫抑制,使机体在运动后免疫系统功能大幅下降。因此,缓解或避免运动后的免疫抑制对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形成的可能负反馈机制及缓解措施进行综述。研究结果:1)总体而言,中等强度运动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且运动性免疫抑制出现的临界强度约为60%V.O2max强度,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2)运动性免疫抑制形成的负反馈机制包括TCR-P38负反馈机制、MAPK-DUSP负反馈机制、干扰素-STAT1负反馈机制、Foxp3-IL2负反馈机制、低血糖环境-Tregs负反馈机制和CTLA-4-T细胞负反馈机制等。3)缓解运动性免疫抑制值得研究的分子靶点包括DUSP、STAT1、Foxp3、CTLA-4等,且此类分子易受运动、睡眠、饮食等生活行为调节。研究结论:1)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形成可能与免疫系统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关;2)除避免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以外,提高睡眠质量、合理饮食亦能够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酰胺·运动与免疫(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雪芹  郝选明 《体育学刊》2004,11(3):135-138
谷氨酰胺是人体内重要的一种游离氨基酸。不管在安静状态下还是在运动应激状态下,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谷氨酰胺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也密切相关,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对谷氨酰胺代谢影响不大,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尤其是过度训练往往使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明显下降。谷氨酰胺又是免疫细胞的重要"燃料",运动过程中骨骼肌释放谷氨酰胺减少,血浆谷氨酰胺浓度下降,免疫细胞利用谷氨酰胺的速率受限,从而导致运动性免疫抑制。但运动后补充谷氨酰胺可以帮助恢复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运动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动作为一种应激,可以引起机体免疫机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着重阐述目前关于运动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Strenuous bouts of prolonged exercise and heavy training a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ed immune cell function. Furthermore, inadequate or inappropriate nutrition can compoun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heavy exertion on immunocompetence. Dietary deficiencies of protein and specific micronutrients have long been associated with immune dysfunction. An adequate intake of iron, zinc and vitamins A, E, B6 and B12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maintenance of immune function, but excess intakes of some micronutrients can also impair immune function and have other adverse effects on health. Immune system depression has also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excess intake of fat. To maintain immune function, athletes should eat a well-balanced diet sufficient to meet their energy requirements. An athlete exercising in a carbohydrate-depleted state experiences larger increases in circulating stress hormones and a greater perturbation of several immune function indices. Conversely, consuming 30–60?g carbohydrate?·?h?1 during sustained intensive exercise attenuates rises in stress hormones such as cortisol and appears to limit the degree of exercise-induced immune depression. Convincing evidence that so-called ‘immune-boosting’ supplements, including high doses of antioxidant vitamins, glutamine, zinc, probiotics and Echinacea, prevent exercise-induced immune impairment is currently lac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