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清明节后第五天,一个春光温煦的晌午,我有幸再次见到晓苏先生,得到他签名馈赠的短篇小说集《金米》。集子中的第一篇便是《金米》。翻到正文第一页,我绷紧神经慢慢品味这篇充满象征色彩的文章,晓苏先生给我们讲述的是发生在油菜坡的故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晓苏小说《侯己的汇款单》是作者小说集《金米》中的一篇,曾荣获首届蒲松龄全国短篇小说奖。这部作品给我们呈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在现代生活中的诸多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湖北文学奖于2007年底在武汉揭晓,本刊主编晓苏凭借短篇小说集《金米》获得该项殊荣。本届获奖作品有长篇报告文学《梦之坝》(刘继明)、评论集《小说家档案》(於可训)、中篇小说《马嘶岭血案》(陈应松)、长篇小说《圣天门口》(刘醒龙)、中篇小说《洪荒时代》(何存中)、短篇小说集《金米》(晓苏)、散文集《接近风的深情表达》  相似文献   

4.
《金米》是一部以油菜坡为背景的乡村题材小说。寄托了作者对生活复杂而深刻的认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人性的讽刺与嘲弄,以及同情和悲悯。这是2007年12月第三届湖北文学奖评委会献给晓苏的颁奖词。2008年3月,这部短篇小说集又获得了第六届屈原文艺奖。正如颁奖词中所说,《金米》这部小说集所收入的28篇短篇小说都是围绕鄂西北的农村油菜坡展开叙事的。在他乡村题材的短篇小说中,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后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历历在目。作为一个拥有独特创作个性的小说家,晓苏在讲述  相似文献   

5.
晓苏是一位善于吸收古今中外文学营养的作家。他不仅把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挪移到《花被窝》之中,而且把西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优点也一并拿来,为他所用。他在谈到其小说《松油灯》时说:"我自己十分喜欢这篇小说,它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现代主义的。"诚哉斯言。我看晓苏的许多作品,都可以作如是观。  相似文献   

6.
青年语文教师王刚所著《白字百说》一书已由崇文书局出版。国家一级作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晓苏先生为该书作《序》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晓苏先生认为《白字百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有一定思想的书,也是一本可以怡情的书;它不仅体现了知识性、实用性和资料性的特色,也  相似文献   

7.
湖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湖北作家晓苏的第九部短篇小说集《我们的隐私》,读过之后,有三篇小说让我产生了强烈的言说欲望。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说     
有人说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包装时代。包装盛行 ,包装成风 ,而且 ,包装还成了一门艺术。包装的范围很广 ,不仅包装物 ,而且包装人。因为人也需要包装 ,于是就出现了扮酷现象。扮酷现象在校园里尤其突出 ,所以我们出了《扮酷记》这道作文题。这里从大量来稿中选发三篇佳作 ,有请青年学者、本刊编辑左晓光先生出任裁判 ,请广大读者关注他对三篇《扮酷记》的评析。下期赛题 :《我作为老鼠的一天》主持人说@晓苏  相似文献   

9.
《四季歌》(原载《上海文学》2007年第12期)是一篇很特别的小说,它在晓苏的小说中,有一些特别的意义。晓苏的农村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油菜坡———这个有着鄂西北浓郁风俗特征的村庄作为背景的,大都是写一些小人物的辛苦悲酸,大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晓苏是讲故事的高手,人物身上都带着一点黑色幽默,叙述于从容不迫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读到了晓苏的一篇小说《给李风叔叔帮忙》(原载《小说界》2010年第5期)。初看小说的题目,满以为作者是要讲述一个李风叔叔如何央求人给他帮忙,别人又是怎样给他帮忙,  相似文献   

11.
《四季歌》(原载《上海文学》2007年第12期)是一篇很特别的小说,它在晓苏的小说中,有一些特别的意义。晓苏的农村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油菜坡—这个有着鄂西北浓郁风俗特征的村庄作为背景的,大都是写一些小人物的辛苦悲酸,大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晓苏是讲故事的高手,人物身上都带着一点黑色幽默,  相似文献   

12.
喜逢晓苏     
<正>真没有想到,事隔十六年后,我又于2017年4月8日在当阳市委党校喜逢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师导师、国家一级作家、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晓苏先生。晓苏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于湖北保康,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校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并长期担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编。从1985年起,他开始业余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3.
人性的坦露     
《收获》杂志2007年第2期刊载的晓苏小说《我们应该感谢谁》,是一篇不可多得反映当前中国社会底层有关伦理道德、传统文化、社会风尚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故事     
钱理群先生曾分析鲁迅的小说中存在着“看/被看”的内在情节结构,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张力,揭示了中国人作为“看客”的麻木灵魂。晓苏的这篇《看望前妻》也是以“看”为核心展开情节的。一个抛弃结发妻子的当代“陈世美”多年以后回到家乡,想要看望自己的前妻。那么他是为了赎罪吗?“不知为什么,我就是想去看  相似文献   

15.
熟悉晓苏小说的人都知道,他非常会讲故事,深得讲故事之道。但是,晓苏的小说,既不乏中国传统故事的审美特性,又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将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他的小说既有民族风格又有现代意味。新近读到晓苏发表在《收获》今年第四期上的《我们的隐私》,就是一篇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双重品格的好小说。  相似文献   

16.
自救与他救     
在我看来,晓苏笔下的大学校园,可以用“知识分子的精神病医院”来命名,这绝非危言耸听。熟悉晓苏的人都知道,晓苏关注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病态的。晓苏的短篇小说新作《粉丝》(原载《花城》2009年第3期,《小说选刊》2009年第8期转载,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五里铺》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百读不厌,常读常新。晓苏先生在这部作品里,表现出的创作才华,集中体现在他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身上。  相似文献   

18.
人性的坦露     
《收获》杂志2007年第2期刊载的晓苏小说《我们应该感谢谁》,是一篇不可多得反映当前中国社会底层有关伦理道德、传统文化、社会风尚的好作品。作品通过我们常见的一件事、两组人,揭示了一种传统美德的延续,一种夹杂着私欲的和谐。晓苏在作品中用大众最常见的事情和最能接受的场景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等待电话     
《等待电话》是一个容易写作的作文题,因为这件事我们大都经历过。在写作中,我们要紧扣“等待”二字展开写作,可以写等待电话过程中的心情,也可以写等待电话过程中所发生的事,还可以写等待电话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至于所等待的电话是否等来,我想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等待”的过程。在大量的来稿中,我们选取了以下三篇,孰优孰劣,请大家关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本刊主编晓苏先生的点评及亮分。下期赛题:《苦瓜研究》。  相似文献   

20.
晓苏的短篇新作《金碗》(原载《花溪》2008年第9期,《小说选刊》2008年第10期转载)是一篇旨在表现人性贪婪的小说。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由于作者把它放置在现今的时代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