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自拟胰康汤治疗慢性胰腺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胰康汤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自拟胰康汤随证加减治疗。结果:治愈23例,占51.1%;好转20例,占44.4%;无效2例,占4.4%;总有效率为95.5%。结论:自拟胰康汤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可消退性乳腺肿块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泰州市中医院门诊超声检查发现乳腺肿块(除外哺乳期乳腺炎),经临床治疗或未做任何治疗后,超声随访观察一个月至4年后最终完全消失的21例病例.结果 21例可消退性乳腺肿块,表现为乳头下囊性肿块3例,乳腺内多发性小囊肿4例,乳腺内混合性肿块7例,保持腺体结构的回声减低肿块5例,低回声肿块2例.结论 极少部分乳腺肿块具有可消退性,超声可能作出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14日龄健康鸡1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5只鸡,观察马杜霉素铵与磺胺氯吡嗪钠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第一组使用抗球皇,第二组使用独球,第三组感染不投药,第四组作健康对照。在21日龄时对鸡进行球虫人工感染,在感染4d后开始用药,并记录数据。结果表明,马杜霉素铵和磺胺氯吡嗪钠对试验鸡的增重率和抗球虫指数分别达到了97.1%、170.0和94.2%、161.6。说明马杜霉素铵对鸡球虫病有很好的疗效,而磺胺氯吡嗪钠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2周后观察对比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出现头晕、口干、嗜睡、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用左西替利嗪慢性荨麻疹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寒凝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医辨证为慢性荨麻疹血虚寒凝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西替利嗪片治疗.2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寒凝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陈雪婷 《考试周刊》2014,(60):148-149
学生学习动机消退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教师在导致动机消退方面有诸多因素占主导地位。针对此问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关于动机消退的研究,提出教师以自我为主导,忽视学生个性,导致学生动机消退。参照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的"为他人"理论,还提出了教师需承认学生的他性并积极进行回应,以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泰州儿童及青少年龋病调查,了解龋病患病和充填情况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调查对象为泰州市6-15岁儿童有青少年,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结果:乳牙患龋率为44.47%,龋均为1.23,充填率为4.31%,恒牙龋病率为13.80%,龋均为0.19,充填率为11.48%。结论:泰州市儿童及青少年乳牙患龋率较高,充填率很低,恒牙患龋率较低,充填率较低,应加强对儿童及青少年龋病的预防,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徐亮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4):76+151
目的:观察和分析葡萄糖酸钙片+维生素D3注射液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葡萄糖酸钙片+维生素D3注射液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抗组胺药和外涂复方地塞米松软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维生素D3注射液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在老式禽场持续20个月的研究显示:①单纯采用敌鼠钠盐毒饵的化学控制方法,害鼠咬袋率超过20%;②单纯采用溴敌隆毒饵的化学控制方法,害鼠咬袋率低于20%但高于10%;③以溴敌隆毒饵化学控制为主的综合控制,害鼠咬袋率在多数月份里低于10%。以上三种情况下咬袋率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或高度统计意义。对于某些禽场的鼠情调查和监测,害鼠咬袋率是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观察其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末内径(LVDD)、生活质量、再住院率等,虽访两年。结果:临床症状体征方面,治疗组基本治愈8例,显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基本治愈5例,显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液动力学改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合用醒脑静注射液和脑多肽注射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方法:62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醒脑静、脑多肽组(32例)与脑多肽组(3例),并对二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醒脑静、脑多肽组的显效率(87.5%)明显高于脑多肽组(60%),显效时间(18±2.0)小时(h)则明显短于脑多肽组(33±8h),二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但二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脑多肽注射液配合应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幼禽的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本文根据病鸭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并进行了药敏试验,得到了对本分离菌株敏感的药物,用敏感药物配合中药新菌灵对患病鸭进行了治疗,治愈率达9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更好地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260例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问询,对其服药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6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服药依从性好的比例仅为22.7%,多数患者由于来自认知因素、年龄因素、治疗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原因,导致服药依从性不高。结论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坚持个性化用药、构建伙伴式的护患关系、督导自测血压、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途径,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6.5%,对照组有效率59.0%,两组经x2检验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赵元秀  李玮 《鄂州大学学报》2007,14(2):54-55,62
目的:通过对吸入性损伤的临床观察,探讨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选择2002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吸入性损伤36例,对其死因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中治愈30例,死亡6例。结论:早诊断、勤观察、早处理,可提高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于老年压疮的治疗和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通过对201301—201312期间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的60例并发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对老年人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马应龙龙珠软膏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治疗结果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经治疗,60例压疮患者全部愈合,治愈率100%。治愈天数最短15 d,最长60 d,平均35 d。结论马应龙龙珠软膏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治老年压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年轻恒牙施活髓切断术观察其疗效。方法对113颗深龋露髓及创伤露髓并发牙髓炎的年轻恒牙进行活髓切断术治疗。结果62颗盖髓有效,成功率54.87%;51颗盖髓无效(无效为无变化及失败)其中无变化38.05%,失败7.08%。结论活髓切断术是治疗深龋露髓及创伤露髓并发牙髓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了620例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病人,并对尿路感染发病率及尿路感染与血糖、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合并症、尿细菌学检查情况等关系作了分析.结果糖尿病病人的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尿路感染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合并症等有关,多种病原体可致尿路感染.结论早期严格控制血糖、防治急慢性并发症、注意会阴部清洁、积极去除炎性病变、治疗泌尿系梗阻,是防治糖尿病病人并发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梅英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6):105-105,132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通过对53例肝炎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本案例有9例死亡,44例康复出院.结论:针对肝炎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病情变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方法,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 of the variation of curing temperatures between 0 and 60 °C on the hydration process, pore structure variation,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activated coal gangue-cement blend (ACGC). Hardened ACGC pastes cured for hydration periods from 1 to 360 d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non-evaporable water method, thermal analysis,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and mechanical testing. To evaluate the specific effect of activated coal gangue (ACG) as a supplementary cementing material (SCM), a fly ash-cement blend (FAC) was used as a control. Results show that raising the curing temperature accelerates pozzolanic reactions involving the SCMs, increasing the degree of hydration of the cement blends, and hence increasing the rate of improvement in strength. The effect of curing temperature on FAC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ACGC.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hardened cement paste is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curing temperature up to 40 °C, but when the curing temperature reaches 60 °C, 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pore structure leads to a decrease in strengt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degree of hydration and porosity is linear in n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