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文心雕龙探索》中,王运熙先生认为"执术驭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主旨。而在这一问题上,各文论家的观点、争论不一。该文在辨析各文论家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王运熙先生注重从《文心雕龙》指导写作的宗旨出发,《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主要是讲"执术驭篇"的问题,是刘勰以"术"统《文心雕龙》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1929~1931年由北平文化学社分上、中、下3册出版,1936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7册线装本,至此“范注”基本定型。1958年经作者又一次核对订正,人民文学出版社分2册重印,这就是现在流行的本子。人们一直以为“范注”由开明书店本到人民文学本的修订工作就是范老本人做的。然而,据王利器回忆,他曾担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重版的责任编辑,在整理过程中,他订补了五百多条注文。笔者从增补、订正、补充、厘正4个方面,对王利器所做的“订补”进行考辨,以期澄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3.
《文选》六臣注的文体论与《文心雕龙》异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唐时有李善及五臣给《文选》作注,其注在文体下及文体的类别下、在文章题目下、在作者名下有文体论述说。而《文心雕龙》是当时文体论的集大成者,《文选》注的文体论述说,或与《文心雕龙》有相同、相似之处而又繁衍出新的内容,或与《文心雕龙》有不同之处,或有《文心雕龙》未述者,从比较中可见《文选》六臣注的功能与崇尚。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第四十六《物色》篇在篇次问题上有较大的争议,《文心雕龙·物色》篇通行本的篇次为第四十六,但由于在《物色》篇中谈到一些修辞与写作技巧等问题,因此,有不少学者对通行本的篇次均表怀疑,认为有误,并提出自己认为的“正确位置”。本文从“浅人改编”、“刘勰未言”、“内容不符”这三个角度对各家学说进行了辨析,认为应尊重刘勰《文心雕龙》的原貌。  相似文献   

5.
邢昺《论语疏》是《论语》汉学向宋学转型的过渡性著作,其注释包括篇指、章指、正文注释、注文注释等四部分,梳理各部分在体例上的特点,有助于对此书的解读。与此前注释《论语》的著作相比,《论语疏》更加注重典章制度的注释,对"疏不破注"的教条也有所突破,并加重了义理方面的内容,在训释风格上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第四十六《物色》篇在篇次问题上有较大的争议,《文心雕龙·物色》篇通行本的篇次为第四十六,但由于在《物色》篇中谈到一些修辞与写作技巧等问题,因此,有不少学者对通行本的篇次均表怀疑,认为有误,并提出自己认为的“正确位置”.本文从“浅人改编”、“刘勰未言”、“内容不符”这三个角度对各家学说进行了辨析,认为应尊重刘勰《文心雕龙》的原貌.  相似文献   

7.
“遝”之误     
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有一篇王力先生的《语言与文学》。文中谈到《文心雕龙》用相当大的篇幅讲形象思维的道理时,引用了《文心雕龙》中《物色》篇的"赞语":"山沓水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课本的编者对"遝"作了注:"【遝(tà)】杂乱。"同册《教师教学用书》对这段文字选用了陆侃如、牟世金先生《文心雕龙译注》  相似文献   

8.
董晨 《文学教育(上)》2010,(19):146-147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一文是朱光潜先生在抗战的最后几年发表的一篇批判文学创作中存在低级趣味问题的文章,全文共分上下两篇,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态度两方面分析了当时文坛存在的十种低级趣味现象及其对读者的危害。虽然作者在文章开篇就表明“刘彦和在《文心雕龙》里有一篇《指瑕》,只谈用字不妥一点,这看起来似乎是对《文心雕龙》的批评,但实际上朱先生的这篇文章恰恰有很多论述深受《文心雕龙》的影响。由此可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著作,《文心雕龙》不仅对古代作家的创作很有帮助,对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和文学理论家的文学批评亦有非常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刘勰的《文心雕龙》创构了数量甚多的命题。《文心雕龙》各篇的赞辞,在命题的提出与熔炼方面具有典范意义。“赞”不同于通常理解的赞颂之义,而是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颂赞》篇中提出的“明也,助也”,即对正文加以阐明和辅助延伸。刘勰又指出“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这十个字作为赞的本质与功能的概括性说明。赞作为文体,经过了体式的变化与沿革,本有散文与韵文的不同形式,而韵文体的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刘勰对“赞”这种文体有明确的界定和自觉的理论建构。《文心雕龙》各篇之赞辞是具有文体的定型意义和创造功能的。《文心雕龙》各篇之赞,提出了若干经典化的命题,也成为命题成熟的重要标识。中国美学命题的重要特性,在《文心雕龙》赞中体现得非常典型。对于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文心雕龙》赞辞提出的命题,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可以推动命题研究的当代价值之转换。  相似文献   

10.
莉吉娅·弗拉季米洛夫娜·斯捷任斯卡娅(ЛидияВладимировнаСтеженская)是21世纪俄罗斯新起的年轻一代汉学家,她于2015年出版专著《中国文学雕琢的思想:从〈文心雕龙〉选篇看刘勰的文学观》,对刘勰文学观做了总体论述,并对《文心雕龙》主要的文学和哲学概念范畴进行了解析。书中对《文心雕龙》“枢纽论”的《原道》《徵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以及《总术》篇和《序志》篇做了全文翻译和注释。本文介绍其对《文心雕龙》产生时代、作者身世的考证,俄罗斯国内外研究概况,《文心雕龙》书名解析,以及“枢纽论”各篇篇名和内容的译释。  相似文献   

1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列《知音》一篇,论述了文学鉴赏的规律,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原则,指出了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在文学审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不仅注意到作品的多义性、读者的作用,而且《知音》篇实际上已从接受实际和理论层面上论述了自己的接受美学思想,较早期西方接受美学更具思辨眼光。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文心雕龙”,是指作文的用心在于精雕细刘,以企及“刻画而自然”的至境。彦和把《文心雕龙》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文之“纲领”,包括“文之枢纽”五篇(从《原道》至《辨骚》)和“论文叙笔”二十篇;下篇是文之“毛目”,包括“剖情析采”二十四篇(从《神思》至《程器》)和“长怀《序志》”一篇。这是《文心雕龙》的原初框架。就《文心雕龙》性质而言,它是一部文章写作思想论著。  相似文献   

13.
刘勰《文心雕龙》全书中直接论述陆机的文字,达二十则之多(《隐秀》篇补文一则未计),在其所论到的163位作家中,堪称首屈一指,可见其对陆机的高度重视。二十则中,有对陆机《文赋》的评价,有对陆机才气的评说,有对陆机文学渊源的窥测,有对陆机用事、制韵得失的评判,而更多的是对陆机作品风格的具体评论。通过对刘勰论陆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陆机这一号为“太康之英”的著名作家,而且还可以窥见刘勰所持的文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与《资本论》两部世界性经典,年代上有古今之隔,文字上有中外之别,内容上更有文艺学与政治经济学的截然异域之归类。两者关系通常认为风马牛。缘此之故,虽然二书传播历史长久,研究文献积厚,而迄今罕见相互关联、切实研讨的文字。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则是唯一特例。《文心雕龙创作论》初版后记中明确告白:“从我开始写作本书的那天起,我就以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的最后一段话作为鞭策自己的良箴”。据笔者对该书全体之考察,其中引鉴《资本论》而直接见诸论述文字处,计数16条;而在以后修订改版的《文心雕龙讲疏》与《读文心雕龙》中,相关援引有所变化。笔者立意探讨有何变化、为何变化,何所启示的问题。本文遵前贤“根底无易其故,裁断必出于己”之训,先作引鉴资料方面的整理考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刘勰最早对《诗经》的文学特质进行了细密全面的分析和考定。《文心雕龙》五十篇,有二十七篇论及《诗经》。《文心雕龙》广泛而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诗》的情采特征、章句锻造、比兴艺术、夸饰技巧、摹景手法及声律事典的运用原则等。可以讲,《诗》既是《文心雕龙》“原始以表末”的最重要的依据,又是其“选文以定篇”的首要范本。  相似文献   

16.
“通变”一词在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议对》、《通变》和《知音》三篇中运用了“观通变于当今”、“通变则久”、“通变无方”、“乃通变之术疏耳”、“可与言通变矣”、“通变之数也”、“三观通变”等7处,其含义虽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是“继承与革新”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通变”也就等同于《通变》、《明诗》和《物色》三篇中的“因革”。正因任何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处理好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的结果,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专列一篇《通变》集中论述“通变”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俊秀 《集宁师专学报》2011,33(3):32-35,43
在《文心雕龙探索》中,王运熙先生认为"执术驭篇"是《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创作论"部分的主旨。而在这一问题上,各文论家的观点争论不一,在以前的论文中已经探讨过。该文承接上一篇论文,循刘勰之本意,从正面论述了"术",认为王运熙先生注重从《文心》指导写作的宗旨出发,《文心》创作论部分主要是讲"执术驭篇"的问题,是刘勰以"术"统《文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提出并解决《总术》篇主旨问题,既有助于理解"术"之内涵及其统括的理论范围,也有利于把握《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以注代论",对《总术》之作意、微旨进行了探究和阐发,契合《文心》文意,是"龙学"研究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宋琴 《现代语文》2007,(9):0-11
《文心雕龙》从第一篇《原道》到第五篇《辨骚》都是讲“文之枢纽”。刘勰“辨骚”之辨应有三方面的意思:其一,刘勰以班固对《骚》的非议是“褒”、贬任声,抑扬过实”,故“辨”有辨别、辩解的意思。其二,“辨”又有“分”的意恩,是分《骚》与《风》、《雅》等经典的异同。其三,辨即变,也就是《序志》里说的“变乎骚”。  相似文献   

20.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文体加以分类,特别重视诗和赋两种文体。但它们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