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苻坚和王猛     
对于苻坚和王猛,史学界一般多是持否定的看法,有的否定得多些,有的否定得少些。否定的主要理由认为:苻坚在北方的统治是少数民族的贵族对汉族人民的统治和他曾发动对江南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淝水之战。我也是曾持这种看法的一个。但从苻坚一生的全部活动来看,对苻坚的这种评价其实是不够公平的。范文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简编》里,对苻坚和王猛提出不同的评价,认为“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在“苻坚统治下的秦国,镇压豪强,休息民力,出现汉魏以来少见的清明政治,这是和王猛的政治才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淝水之战性质如何?目前在史学界有所争论。本文企图从战前北方形势的分析入手,说明这是苻坚发动的一场民族征服战争。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教正。 一、问题的关键 黄烈同志在《关于前秦政权的民族性质及其对东晋战争的性质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黄  相似文献   

3.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的战乱造成了胡汉两种文化频繁的的冲突,交融。在此过程中胡族统治者或多或少都接受并向往汉文化,但同时又无法摆脱自身的胡文化,其中汉化程度较高的氐族苻坚就是例子,其一方面重开太学,推行德政,任用儒士,另一方面又遗留了善待来降少数民族并保留其自治权的胡族文化,胡汉两种文化的冲突最终导致了苻坚发动淝水之战,以及战后国家的分裂。  相似文献   

4.
甲教学目的讲述淝水之战,使学生知道,东晋以少胜多,打垮了前秦。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乙教学要点一、前秦和东晋①、前秦的崛起。2、东晋偏安江南。二、淝水之战①、苻坚发兵南下。2、东晋坚决迎敌。3、洛涧大捷。4、淝水决战。5、大破秦军。  相似文献   

5.
淝水之战以后随着苻坚的失败,前秦政权就土崩瓦解了,苻坚也于公元385年7月被姚苌缢死于新平佛寺。苻坚在十六国统治者中是比较好的,他实行了比较平等的民族政策及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他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以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那么为什么一次战役的失败就会导致整个政权的崩溃呢?  相似文献   

6.
古今史家均认为“骄傲轻敌”是苻坚淝水之败的重要原因。考诸史实,淝水之战前苻坚并无所谓“骄傲轻敌”问题。从苻坚一贯禀性看,他是一位注重儒学涵养、仁孝规矩、虚心纳谏的政治家,骄傲自大非其性格特征;从前秦与周边民族关系上看,苻坚亦无骄傲轻敌之心,而对攻晋战争十分重视;苻坚战前的言辞并非一般的浅率粗直、骄傲自大的信口之辞,而旨在表明其政治愿望和攻晋信心,是企图达到激励将士的誓师性言辞。这些言辞并非毫无凭依,而是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内涵。通过苻坚和祖逖的比较,分析《晋书》的民族偏见和正统观念,还可进一步了解《晋书》为苻坚定“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淝水之战和成语张凤珍汉语成语以其形式简炼、含义精辟、寓意深长的特点为人们所珍爱。而许多成语就是从历史中概括出来的。仅与淝水之战有关的就有“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功败垂成”四个成语。投鞭断流东晋时期,前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成语典故很多,运用的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谈点个人体会.运用成语典故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和增强记忆.如讲秦末农民战争,如能扣住"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成语,就会使学生形象地知道起义准备仓促,装备简陋.再如,分析淝水之战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前秦失败的原因时,仅仅讲前秦拥军八十七万对东晋的八万士兵和双方军队的组成,就不如补充一个"投鞭断流"的成语显得形象具体."投鞭断流"语出淝水之战前,前秦皇帝苻坚立于淝水之边所说的"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说明前秦人马之多,兵力之足,也描绘出了苻坚的骄横狂妄.在讲战后时补上成语  相似文献   

9.
说话要讲究立足点。所谓立足点,就是说话人所处的地位或地点。说话的立足点不能搞错,否则会产生歧义。现例说如下:(1)公元四世纪后期,前秦苻坚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势力日渐强盛,并要进一步扩大疆土,征服偏安一隅的东晋。他不顾群臣劝阻,调兵遣将,并亲自督战,对东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公元383年11月,秦兵逼近淝水布阵。当时的双方兵力悬殊,秦兵总数近百  相似文献   

10.
学过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东晋十六国时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知道在这场大战中一败涂地的前秦皇帝苻坚.其实,苻坚是一个风流儒雅的人,论起治国安邦之道,我看他也许可以和唐宗汉武相比.苻坚是氐族人,他357年即位后,招贤纳士,整顿纲纪,把前秦治理成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文化比较昌盛的政权.任人唯贤.他改变了非氐族人不用的旧观念,大胆任用出身寒微但有才能的王猛参掌机要.王猛崇尚法制,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限制打击氐族贵族及汉族不法势力.把京城一霸、皇太后之弟强德处死,还镇压权贵、豪强二十多人,“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