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普通高等院校针对特殊学生(残疾人)推行全纳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英国政府对全纳教育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成为其高等特殊教育进行全纳实践的有力保障,其全纳教育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中英在高等特殊教育全纳实践的背景以及师资培训、教师能力、培养成效等方面,发现中英存在较大差距.英国高校有效地贯彻全纳教育实践,保证了残疾大学生能顺利就业.尤其是英国特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对于我国全纳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大趋势。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因其教育对象的复杂性,需要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训练技能,因此其专业发展的要求更加强烈。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是密切影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采用文献法,对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具有代表性的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对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的研究,分析其特点,提供经验及启示,以期助推我国特殊教师教育改革及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研究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为绥化学院为例的高等特殊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意见,构建新的课程设置理念。再对我国几所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分析出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尝试性的建构了新的课程体系,并对新设置的课程体系作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有机会在各类高校中接受教育,只有保障残障大学生的受教育权益,才能更加全面地实现教育公平。在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中,需要注重教育、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构建高等特殊教育的改革路径。可以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资队伍、设置高适应性且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营造平衡且开放的教学环境、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等促进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提高残障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奉献社会。  相似文献   

5.
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公共课程的问题分析与调整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以其师范性而存在,伴随着师范性的消失而消亡。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师范性不强,学生师范素质不高,是近年来困扰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因此,近年来关于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声颇为强烈。本文立足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公共教育课程的现状,结合新的课程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建岭 《教育科学》2012,28(1):66-70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招生人数以及在校学生数逐年增长,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已发展到33所。但是,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严重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地区在学校数量、师资力量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新形势下,应该在教育公平理念指导下,均衡发展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7.
聋人高等工科教育是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聋人高等工科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聋人高等工科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专业设置、网络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对聋人高等工科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特殊教育院校孤独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其专业化水平也日益提高。随着社会上孤独症人群的逐渐增多,孤独症教育引起了我国特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提高孤独症教育水平,培养孤独症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孤独症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国特殊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孤独症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中一个较新的专业。如何更好的开展孤独症教育、如何办好孤独症教育专业,这对特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孤独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设置体系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该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特教学科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北京师范大学1 990—2 0 0 3年间1 1届特殊教育专业2 35名本科生、2 4名硕士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看出从计划招生分配向市场调节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就业的改革过程中,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由窄变宽,就业的范围包括:基层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或残联机构、高校或科研机构、普通学校。在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两次选择当中反映出两个特点:一是放弃第一次就业选择,报考研究生的比例在上升;二是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比例明显低于本科毕业生。结合一些国家和地区高等特殊教育学科的课程设置,以及我国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本文认为高等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特殊教育学科的课程设置必须从用人市场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两个层面考虑,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在原有学科基础上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教康结合"是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文章探讨了"教康结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在"教康结合"视角下,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存在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学生实践能力低下,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教康结合"的指导下加强高等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丰富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旨在为我国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等特殊教育呼唤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创新教育在高等特殊教育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创新教育是高等特殊教育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和时代的需求。本文通过介绍创新教育的基本思想,探讨了在高等特殊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高等工科特殊教育走过艰难的起步时期。经过摸索和探讨,以聋人为主要受教育对象的高等科特殊教育已形成基本教育模式。实践证明,具有不同程度吸觉障碍的聋人,在接受垢工科课程和比较系统的专业训练后,不仅可以顺利完成高等工科课程的学习任务,而且能够达到高等工科的基本能力层次和知识层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都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教育。然而,在实际的高校教育中,由于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等这些基础性学科不被重视,其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科学设置高校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展开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动态     
中国高等特教研究分会在烟台召开年会本刊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2008年年会于11月1日在烟台召开。有关高校的特殊教育学者专家60多人出席了会议,就改革开放30年的残疾人教育、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高等特殊教育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融合教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特殊教育作为八大教育发展任务之一,第一次在国家教育规划中将特殊教育单列一章,进一步将特殊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大局之中,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毕节学院打造特殊教育品牌专业对毕节试验区高等特殊教育之重要性分析,探讨了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师资以及学生就业目标定位等问题,提出了毕节学院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学校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特殊高等教育和大力发展特殊教师教育,将特殊教育打造成为富有特色、省内一流、在国内同类高校中有影响的学科专业,更好地为毕节试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毕节试验区高等特殊教育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2008年年会于11月1日在烟台召开。有关高校的特殊教育学者专家60多人出席了会议,就改革开放30年的残疾人教育、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高等特殊教育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等进行了演讲与交流。本次年会共收到论文47篇,其水平和质量较前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会议并带来了町喜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其培养目标再分析,并对课程设置体系进行调整,以促进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提出将高等工程教育推到了改革的大潮中,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文中选取工科中的传统科目-机械工程作为观察点,通过对浙江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找出差异,旨在对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中美工程教育本科课程设置入手,选取中美两国较有代表性的两个高校进行比较分析,在共性和差异化比较分析中,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深入和优化,提出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学分学时分布和课程评价制度等方面对中美高等理科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得出我国高等理科教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中通识课程比重较大、专业课程比例较小和学生自主选课权较小、课程时序安排不够合理以及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缺陷等问题,最后探讨了中美高等理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对我国高等理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