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是以分析为主兼用驳论的杂文。是对当时舆论界散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的有力批判。它起到了唤醒民众觉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作用。本文可用下列问答式进行自学。问:文题提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疑问,其针对性表现在哪里?要求排出  相似文献   

2.
谈文锦 《学语文》2004,(4):17-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义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课后练习一问题1:(文章开头)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教师教学用书》给出对方论据的答案为:一、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地大物博”;二、不久不自夸了,只希望“国联”;三、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简单点说就是三点:①自夸“地大物博”,②只希望国联,③一味的求神拜佛。本人以为这种看法深为不妥,可以说是与对方论点大相径庭的,对方由这样的论据是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结论的。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教学目的有三个:1.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明确哲学论文与杂文在写法和语言风格上的异同;2.理清各篇文章层次,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的语文知识;3.学习杂文“从实入手,以实论虚”从而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的文体特色。 本单元重点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头问句的作用及全文的逻辑层次:《文学和出汗》由揭露论据的虚假性入手,从而批驳敌论论点的虚伪性的驳论方法:《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写法:《杂文四则》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广征博  相似文献   

4.
在鲁迅论述中国国民性的文字中 ,一般来说 ,比较多的是毫不留情地剖析国民性的弱点。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没有看到或忽视了国民性的积极的一面。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短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中国人的总的评价。“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用题目将疑问给了读者 ,让读者带着疑问的阅读兴趣寻求作者的结论。显然 ,本文强调的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对这类中国人的热情讴歌就是明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日寇加紧侵略我国 ,国土日益沦丧。 9月 2 3日 ,蒋介石在南京市党员大会上演讲道 :“此时必须上下…  相似文献   

5.
两论相订是非乃见──《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两文的比较教学兰州市六中田玉明鲁迅先生的杂文《文学和出汗》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虽同属讽刺挞伐一类,但又明显地表现出同中之异。如何通过从形式到内容的比较,让学生理解鲁迅作为思想家博大精...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六册有一篇课是鲁迅先生的著名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其结尾有一句话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在作修辞分析时,对“状元宰相”和“地底下”是什么修辞格的问题引起了争论:有人说前者是借喻,后者是借代;也有人说前者是借代,后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 师:“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日本又向关内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当时处于地下斗争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声势也越来越大。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却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所有中国人都失掉自信力了。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写下了这篇文笔犀利的杂文。(板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相似文献   

8.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中学和高校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文中对所谓民族精神幻灭的谬论的深刻的批驳,对浩气长存的“中国的脊梁”的肯定和讴歌,以及严谨缜密的逻辑论证,都堪称人们学习鉴赏的典范。本文试从推理的角度简析其逻辑特点。从标题强烈的反诘语气看,本文的反论题显然是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否定。但在接下来的行文中,鲁迅却并没有简单、直捷地指向题旨。因为,简单直捷的指向,虽然可以一目了然,但也容易丧失透辟和深刻。所以,鲁迅采用了近乎迂回的、层层剥笋的方法来反驳。如此,可使敌论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9.
课内检测一、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是______先生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针对国民党政府抛售的悲观论调"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发表的一篇杂文。从论证方式看,本文是一篇______。作者最后指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先生的杂文集还有《_________》、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中,适当使用抢答比赛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如何实施抢答比赛的方法呢?试以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例说明如下. 一、设计好比赛题.我认为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题型必须多样化.要有记忆、分析、判断、综合等各类题型,以培养学生快速记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即培养思维的流畅性).二是题目要有系统性,力避支离破碎.赛题应完整地体现本课知识的要点,使赛题成为语文知识体系中的链条.三是赛题要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我设计了如下赛题.本课是杂文,你读过的鲁迅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的中学生,今年暑假参加了“鲁迅读书奖”活动。这次活动是由上海市教育局、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和解放日报市郊版举办。参加活动的同学必须阅读鲁迅先生写的十二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高中第五册)中,鲁迅在“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这两处58个  相似文献   

13.
【原文】“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爱憎分明,析理缜密,义正辞严地批判了对抗日前途失望的悲观论调,抨击了国民党及其御用文人,赞誉了斗争中的中国人民,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前途无比坚定的信心。这篇文章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  相似文献   

14.
(一) 文章通过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谬论,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投降卖国、自欺欺人的反动本质,热情颂扬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把中国的前途和希望寄托于比之为“筋骨和脊梁”的革命群众身上。全文分为四个逻辑段: 第一逻辑段(即第一、二自然段)揭露敌论,树立批驳的靶子。第二逻辑段(即第三——五自然段)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谬论。首先论证反动派早就失掉自信力了,接着指出他们正在发展“自欺力”。第三逻辑段(即第六——八自然段)论  相似文献   

15.
很早以前就读过鲁迅先生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多年过去,这一名言仍经常萦绕在耳边,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1.标题后面一般不加句号。2.标题后的问号和感叹号可加可不加,不加问号的,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不加感叹号的,如《别了,哥哥》(殷夫)。加问号的,如《“友谊”,还是侵略?》(毛泽东);加感叹号的如《让青春发出光和热吧!》(秦牧)。3.标题中可加顿号、逗号,如《青岛、济南、北戴河的巡游》(郁  相似文献   

17.
我在讲授《杂文二篇》(《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时候,选择了研究性阅读这一课型。选择这种授课形式,首先是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的。这两篇杂文不仅在结构、语言、内容以及表达方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一定的难度,无论作为杂文还是驳论文,也无论用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课文的内部逻辑结构入手,深入分析了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及思维流程,质疑了教学参考用书中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当作一篇驳论文来教的事实,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应该是一篇杂文。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注意问号。(1)选择问句之间不用问号。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如:“你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这个句子是选择问,前一问号应改成逗号。(2)含有疑问词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问号用于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如“:你说得太快,听不清说些什么?”句中虽有疑问词“什么”,但仍是一个陈述句,句末应改成句号。注意顿号。顿号只用…  相似文献   

20.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①,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②,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