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丽艳 《知识窗》2010,(2X):50-51
<正>【教学设计理念】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当今全球艾滋病患者已达4000多万,而据最新统计,我国艾滋病患者也已达到了70万,正处于艾滋病的暴发期。因此,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常识,加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唤起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已经是整个社  相似文献   

2.
丁微 《知识窗》2010,(1X):58-59
<正>【活动设计理念】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据统计,我国艾滋病的患者已达到了70万,正处于艾滋病的爆发期,其数量之高让人触目惊心。然而比艾滋病更为可怕的是大多数健康人"谈艾色变",不能平等地接受和对待这一特殊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2,(3):44-48
《时代》杂志网站发布了2071年的十大医学突破评选结果。这些研究涵盖了从干细胞克隆研究到对抗疟疾和艾滋病的广泛医学分支领域,纪录着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人类在了解自身奥秘和对抗最可怕疾病的道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没有人不讨厌蚊子,一到夏.天它们经常烦得人无法入睡,更可恶的是,它们还会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丝虫病、登革热、乙型脑炎等,让人防不胜防。但有一个消息还是能让人轻松一下:蚊子不会传染艾滋病! 要明白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知道不同的传染病都是靠什么途径传播的。  相似文献   

5.
<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小雅》第一篇《鹿鸣》中的句子。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中注定,名字取自《鹿鸣》的屠呦呦也对青蒿的研究情有独钟,并成功发现青蒿素,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看来,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似乎旱已"预言"了这一切,成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真正的预言帝。小虫引起致使疾病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近2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疟疾主要发生在  相似文献   

6.
在多米尼加出土的一块琥珀里,保存着一只占生代二叠纪的蚊子老祖宗,证明蚊子早在亿万年前就已在地球上肆虐了。迄今地球上已发现3500多种蚊子,其中至少有60多种蚊子能咬人。既咬人而又传播疟疾、脑炎、黄热病、登革热、血丝虫病等疾病的有按蚊、伊蚊、库蚊等。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临床医疗和急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手段,目前已在临床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输血疗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输血能够救命、治病,但要杜绝经输血传播疾病,就需要采供血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因此,输血的原则是保证安全、有效,其中安全居首位。输血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输血后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预防输血传播疾病的措施如下:1、严格筛选献血者和供血者(1)、落实《献血法》,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高血液质量。无偿献血者身体健康状况好,大多数不隐瞒病史,人员流动少,有利于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她所研究的青蒿素名声大噪,被誉为"中国神药"。一直以来,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与艾滋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相对贫穷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这种疾病不仅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艾滋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复方新诺明治疗和预防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科学家日前宣称,他们研制出一种可以阻断疟疾传染的新型蚊子。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制造出携带新基因的蚊子将不会再把疟疾传染给人类。如果把新蚊子投入到疟疾多发区,这种致命疾病的传播将能得到有效控制。科学家解释道,不是所有的蚊子都会传染疟疾,只有母蚊  相似文献   

11.
张路 《百科知识》2007,(12S):4-6
从1981年发现至今,艾滋病已流行26年,迄今医学界尚无根治该种疾病的方法。另一方面,公众对艾滋病的知识也比较贫乏,增加了防治这一疾病的难度。 下面是艾滋病的一些基本常识问题,如果你能答对60%以上,说明你对艾滋病有“抵抗力”,如果公众中有60%以上的人能答对60%的问题,遏制和战胜艾滋病就增加了希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封面故事:疟疾研究特刊在经过多年经费匮乏之后,盖茨基金会和其他机构所做努力使人们再次加强了疟疾防治工作。目前,疟疾在非洲仍然是一种主要的致命疾病。本期Nature对这项工作的前景进行分析。目前仍然没有治疗疟疾的疫苗。DeclanButler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并报告了在开发疫苗方  相似文献   

13.
赞比亚报纸经常刊登这样的消息:“某某人于某月某日去世,死于一种旷日持久的疾病。”对此,赞比亚人早就习以为常。所谓“旷日持久的疾病”,实际上是艾滋病的代名词。赞比亚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教师佛郎西斯&#183;卡索玛指出,报界自称“秉笔直言、无所顾忌”,然而,在报道人们死于艾滋病的时候,却往往吞吞吐吐。他说,在赞比亚,人们把艾滋病看作一种“令人耻辱”的疾病,提到艾滋病,就用别的词儿暗喻。  相似文献   

14.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2,(14):8-9
"新型艾滋病"恐蔓延全球最初在拉丁美洲爆发的一种由吸血昆虫引发的致命疾病——查加斯病正在全球逐渐蔓延,因感染者患病初期的症状与艾滋病相似,所以有人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病毒结构图最新的统计表明,全球已有450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已夺去2500万人的生命。中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全球预计到2010年HIV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在日益严重的疾病传播面前,一个问题油然而生:人类能征服艾滋病吗?怀疑归怀疑,但人们还是把征服艾滋病的目光看好基因疗法。那么基因疗法在今天对于艾滋病只是一种理想呢,还是正在实施呢?实事求是地说,虽然人们现在还只是在观望,但基因疗法治疗艾滋病越来越有希望。从基因变异认识药物的有效性瑞士的一个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电子工程学家埃道甘·奥兹坎领导的实验室制造了一部具有特殊功能的原型手机:既可用于监测艾滋病、疟疾患者的身体状况,也可用于检测欠发达或受灾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是人们谈(?)色变的疾病,死亡率极高。但(?)自(?)还没有找到(?)的药物来治疗之。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对付艾滋病的良策。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最终(?)于单个分子的(?)。于(?)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用人造分子合成新的药物,用以发现并消灭这些急险分子。 报(?)《大众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已经用电脑设计出了分子“钥匙”。有可能打开人体内诸如艾滋病和恶性肺(?)之类疾病的治疗之“(?)”。美国科学家用电脑设计出了一种称为QM212的人造分子团,并已在生物实验室里大批生产,促  相似文献   

18.
怕冷、发热、出汗、昏迷、说胡话……这是怎么啦?看到这种症状一定要当心,有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疾病正悄然向人们发起进攻,这种疾病,医生们把它叫做"疟疾",人们俗称为"打摆子"、"发疟子",或者形象地称之为"冷热病"。它是一种由蚊子所传播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恶性虫媒疾病。  相似文献   

19.
20年多来,一种名叫“青蒿素”的中药有效地治愈了许多疟疾病患者,而世界上每年仍然有200多万人死于疟疾。2001年12月中旬,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公告指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来自中国,并希望在2003年得到这一药品。然而,这一赞扬却迟到了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20.
尽管癌症并非不治之症,但癌症对人类的杀伤力却是第一位的。如今,全世界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比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加起来还要多。认识并征服癌症,不仅会造福人类,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