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讽刺画美国出版的一本漫画集《社论漫画和政治讽刺画》,介绍了世界上古今著名时事漫画家及其作品。在第一章首页上引用美国前总统林顿·约翰逊的一句话:“我很高兴,李普曼不会画画。”李普曼是当时美国最著名的一位时事评论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位评论家会画漫画,对约翰逊更加不利。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报刊评论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总统竞选中,评论往往有左右选民投票的力量,而以漫画这种评论形式影响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2.
在一辆象征着美国“经济政策”的小轿车里,卡特总统正驾驶着方向盘:在车厢后座上,坐着美国政府两位高级顾问: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布朗和参议员帖迪·肯尼迪(即爱德华·肯尼迪)。这两位总统“智囊团”的人物都在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一个叫卡特把车开向左方,另一个叫往右边驶……而卡特脸上露出惊慌失措、无所适从的表情。这是刊登在今年一月二十九日美国《新闻周刊》上的漫画(见图一)。画家瑞特以写实而又夸张的笔法,概括地描绘进入一九七八年的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3.
美国报刊政治漫画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写实性漫画和寓意性漫画。两类漫画均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而继承和发展了十九世纪英、法漫画传统的美国政治漫画,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已形成了独特的幽默和辛辣的风格。目前,从美国报刊发表的政治漫画来看,以写实性漫画居多。这类漫画也不同程度地运用比喻(或象征)的表现手法,即通过塑造借物喻意的漫画形象,表达一种政治观点,或说明一个问题。由于政治题材的漫画应具有一定的说理性和政策性,特别是遇到较复杂的问题,光靠画面形象来表现,有些困难,因此,它更要借助于文字说明(如题目、对话和注释等),使其政治内容得以充分阐明。现在,美国政治漫画比较流行的一种形式是,将绘画造型与文字说明结合起来。善于运用文字说明来作画的美国著名漫画家,在四、五十年代的有罗林·柯尔比、丹尼尔·拉·菲茨帕特里克等,而在当前,有以嘲讽尼克松而闻名的赫布洛克等。  相似文献   

4.
如果谈到美国报刊政治漫画及其一百多年的历史,不得不提及汤姆斯·纳斯特(1840—1902)。正是这位著名的美国近代政治漫画家,在十九世纪美国画坛流行模仿欧洲画风之际,创作了美国式的政治漫画。著名的英国现代政治漫画家大卫·罗曾说,纳斯特的出现,显示  相似文献   

5.
“查理·布朗表现了我的作风,史努比是我心中的理想。”——查尔斯·舒尔茨 我的先生非常喜欢漫画,比如每期《读者》中页的漫画,他看时很开心,好像又成了一个孩子。我不以为然。而一次无意登上美国史努比网站,我大吃了一惊,美国著名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创作的卡通人物史努比  相似文献   

6.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44):14-14
布尔贾纳泽:新“铁娘子”主政格鲁吉亚 在一场名为“天鹅绒革命”的政治风波中,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于23日晚宣布辞职,反对派领导人、前任议会议长尼诺·布尔贾纳泽根据法律代行总统职务。现年39岁的布尔贾纳泽有格鲁吉亚“铁娘子”的美誉,1995年开始从政,2001年11月当选为格鲁吉亚议  相似文献   

7.
外国报刊上经常登载政治漫画,几乎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既是政治漫画,自然就免不了要描画政治人物的形象。政治舞台上的著名人物出现在漫画中已经差不多二百年了。有一百四十年历史的英国《笨拙》杂志在十九世纪中叶就经常刊登讽刺当时英国政治要人的漫画。那时的画法多半是用钢笔细描,对人物面容都采取素描式地忠实勾画,不尚夸张。如1890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因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不合而下台时,《笨拙》杂志发表了约翰·坦尼尔的一幅满腔怒火的俾斯麦走下轮船舷梯、德皇在船上  相似文献   

8.
“象把大山搬开、让尼罗河改道那样,萨达特总统把海卡尔从他那《金字塔报》大厦的宝座上拉下了马,将他作为共和国宫里的一位新闻顾问而束之高阁。”这是13年前萨达特解除海卡尔《金字塔报》主编和金字塔出版公司董事长职务,改而任命他为总统新闻顾问后,黎巴嫩《事件》周刊主编萨利姆·劳齐发表的评述中的一段话。海卡尔被迫离开《金字塔报》,不仅轰动了阿拉伯世界,也在国际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泰晤士报》为此发表的一篇社论说,“除了萨达特总统本人辞职以外,他对他的班底作出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比解除海卡尔的《金字塔报》主编职务更引人注目。”许多新闻机构纷纷刊发报道和评论,它们对海卡尔的称呼,使用了“埃及头号主编”、“金字塔之王”、“20年来埃及最有势力的政治物之一”等等……的确,海卡尔不仅是个出色的新闻记者,而且是位显赫的政治活动家。穆罕默德·哈桑宁·海卡尔出生于1923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新闻系。他从19岁起正式从事新闻工作,很快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干,先后在《埃及新闻报》《最后一点钟》和《鲁兹·优素福》等报刊任职。1957年,纳赛尔总统任命海卡尔担任《金字塔报》主  相似文献   

9.
塞尔维亚和黑山多次总统选举失败,其体现的政治现实,就如捷克著名思想家瓦茨拉夫·哈维尔所说:“社会解放了自己,但某些方面比原来在枷锁之下表现得更糟”  相似文献   

10.
麦克·彼得斯(Mike Peters)是美国漫画界的后起之秀。他常说,漫画要“使人激动,才能令人思索”。因此,在作品中,他力求幽默和辛辣兼而有之,对读者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由于他在创作政治性的新闻漫画方面成绩显著,美国新闻界给他颁发了1981年普利兹最佳漫画奖。彼得斯的画题相当广泛,从美国总统和政治家的言行,到美国经济衰退、环境污染和节制生育等经济、社会问题,以及象爱尔兰共和军这样特殊的国际问题,等等,他均以画笔进行讽刺性的评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威廉·多伊尔所著《椭圆形办公室内幕:从F·D·罗斯福到克林顿的白宫录音带》一书,详尽地叙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总统府里隐藏的表克风、掩盖的录音和久已失踪的录音文本。 世人也许会记得尼克松“水门事件”的丑闻,这是总统搞窃听的最耸人听闻的例子。然而,多伊尔殚精竭虑的研究表明,尼克松并不是唯一私下里搞窃听的总统。有此癖好的人包括弗兰克林·D·罗斯福这样受人尊敬的总统——他在台灯里放了麦克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这位据称在道德上无可挑剔的军事天才,认为窃听录音是很有价值的管理工具。尼克松的劲敌肯尼迪总统自己也做了大量的窃听录音。  相似文献   

12.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最后一次演说中,曾善意地提醒他的后人:“一个派别对另一个派别的交替统治,由于党派纷争而产生的报复心理将使斗争愈演愈烈。”这位伟大的总统非常清楚建立在利益基础上政治政讦的必然与激烈,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在民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初,美国学者阿隆·维尔戴文斯基曾提出“双重总统”概念,即当代美国总统都是“双面人”:他们既是一个主持国内政策屈从于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总统,同时又是一个负责外交政策,相对独立地处理外交与国际事务的总统。 中美的修好始于一个意识形态极端反共的总统尼克松,最终建交于一个以坚持美国价值观念著名的总统卡特,充分证实了上述论断。 在近乎于半战争状态的玲战时期,美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观照下的传统文化与电视文化(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政要平民化:先进文化的一种标志美国政治学家克林顿·罗西特1956年出版了颇有影响的著作《美国总统》,书中写道:“总统是这样一些人:他能自由地行事,并成就一番事业。”但是似乎话音未落,历史就走向了反面。里根时代就有人讽刺里根总统没有伟大总统的样子,美国《商业周刊》1998年发表艾伦·布林克利的文章《总统形象不再那么高大了》说,《美国总统》所描绘的总统形象在今天听起来有些古怪。如今的总统好像更经常向律师询问,而不是征服世界。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正被一种悲剧气氛所笼罩,以往“大胆而持续”实验的伟大总统作风已经一去不…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0月12日上午,烟雨濛濛中的菲律宾科·阿基诺总统官邸前,一群新闻记者簇拥着进入平时戒备森严的总统私宅,他们有幸被允许一睹总统“闺房”,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原来,使记者们得此殊荣的只是一篇专栏文章,这篇题为《紧张不安的科·阿基诺政府官员》专栏文章,发表在10月12日的《菲律宾星报》及其姊妹报纸《星晚报》上,由著名专栏作家贝尔特兰撰写,是一篇针对发生在马尼拉的“八·二八”军变的时评。文章的第四段说道:“假如你还记得的话,在8月28日军变中,当双方交火的时候,总统竟躲在她的床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译名     
三月七日人民日报第七版《纵论美国总统竞选形势》一文,对美国州名Massachusetts的汉译,八处用“麻省”,一处用“马萨诸塞州”。三月十日人民日报第七版《马克·吐温的故乡》一文,对于同一人名Tom Sawyer的汉译,三处用“汤姆·莎耶”,四处用“汤姆·索亚”。  相似文献   

17.
访穆巴拉克     
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在当埃及总统以前,还不是一位名扬四海的国际人物。他在萨达特突然被刺、继任总统的时候,许多人不清楚他上台后将执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当时埃及政局剧烈动荡,人们的视线象聚光灯似地集中在新总统的每一个动作上。有的外国记者曾直截了当地问他:“你将是萨达特政策的继承者,还是纳赛尔政策的后继人?”他回答说:“我既不是纳赛尔,也不是萨达特,我是胡斯尼·穆巴拉克。”穆巴拉克在就任初期,讲过他的政府对于萨达特政策的“继承性”问题,也多次表示过要调整政策的  相似文献   

18.
1987年10月12日上午,烟雨濛濛中的菲律宾科·阿基诺总统官邸前,一群新闻记者簇拥着进入平时戒备森严的总统私宅,他们有幸被允许一睹总统“闺房”,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原来,使记者们得此殊荣的只是一篇专栏文章。这篇题为《紧张不安的科·阿基诺政府官员》专栏  相似文献   

19.
《记者招待会——美国总统与新闻界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根据肯尼恩·W·汤姆森编辑的名为《总统与新闻界》一书编译而成的。原作主要材料来源于1979年弗吉尼亚大学怀特·伯克特·米勒中心组织召集采访过各位总统的记者,研究总统的专家、学者以及总统译员进行的一次有关总统与新闻界关系的讨论。 1979年,弗吉尼亚大学怀特·伯克特·米勒公共事务中心把总统与新闻界的关系立为一项重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漫画     
扶——养 王益生 树“大耖招矗蜂挣 王 征 鸡毛掸专业户:我算找到原料了,可是蒜皮我不要。 姜荣慧·48·“龙”的遭遇 汪飞鹏丑姑娘托媒婆 吴之如漫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