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已出版的新闻论著中,讲到新闻品种时,很少提到对比新闻。其实这一新闻形式早就存在,近年来经常见诸报端。颇受读者欢迎,充分显示出对比新闻的优势和魅力。所谓对比新闻,就是作者有意识的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实。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加以比较;或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展示出来,互相映衬,突出矛盾,明确是非,以此来表达主题思想。对比新闻写作的客观基础,在于事物本身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作者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方法,寻找事物之间的种种异点。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只有了解事物的相同点,才能认识事物的共性;知道事物的相异点,才能区分事物之间不同的个性。作者对新闻事件和人物进行对比,既要注意到事物的个性,又要把握住事物的共性,才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事物,揭示其本质。从对比新闻的结构看,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比的根据,即进行对比的两个  相似文献   

2.
慧眼识明珠编辑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新闻稿的价值能否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并作出恰当的处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表现在对新闻事实的捕捉和采访,编辑的新闻敏感性表现在对稿件的取舍和处理。1992年底,经商潮席卷大地,对企业职工队伍冲击很大。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弘扬职工爱国爱厂爱岗位的敬业精神,成为当时报纸宣传的重要课题。恰在此时,编辑部收到一篇通讯员采写的题为《飞轮·鱼塘·王二栓》的稿件,写生产班长王二栓不顾家时承包的鱼塘,一门心思、全力以赴带领班组工人完成了繁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无论在新闻学教材还是新闻实践的理念中,大多将新闻背景视为消息这一文体的内部构造成分或消息结构的必备要素。然而在解释新闻背景及其作用时,又认为背景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是事实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在归属和运用范畴方面发生了矛盾,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闻背景归属的争议。其实,新闻背景是事实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事实,并非消息的结构要素。之所以形成这种理论与观念的误区,关键是混淆了新闻背景与新闻结构的性质与范畴。本文拟从两者的概念、性质、地位、功能、形态及运用范畴等方面加以分析对比,在理论上作一个澄清。  相似文献   

4.
俗语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是人们通过对比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写作时运用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放在一起,进行两相比衬来说明事情的实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或深刻的启示。修辞学上对比修辞手法也叫做对照。把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用到新闻写作上,更有其意义和作用。这是因为,某些事实具有的新闻价值,往往要通过对比才能表达出来。此外,就一个新闻事实本身来说,也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必须从它  相似文献   

5.
消息的导语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揭示新闻主题思想;二,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突出新闻主题思想或新闻价值,后者需要不遗余力地为新闻主题或新闻价值提供和选择最佳表现形式。不论是突出新闻价值,还是诱导读者,实现导语的这两个基本功能的唯一手段,只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消息的导语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揭示新闻主题思想;二、吸引读者阅读。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凸现新闻主题思想或新闻价值,后者需要不遗余力地为新闻主题或新闻价值提供和选择最佳“载体”,换言之,即在新闻与读者之间开辟捷径,架设桥梁。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闻的故事化写作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故事化在新闻界兴盛已久,国内各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节目中也开始把故事介入到新闻中。我们把这类报道分为两类:一类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出现,节目主题再现一个个新闻人物或事件;另一类是新闻消息,最常见的是典型报道和时政类节目,把新闻人物或事件用生动活泼的故事讲出来,尽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新闻故事化已是国内媒体的写作趋势,而在把新闻作为产业进行激烈竞争的欧美国家,新闻故事化已经发展得炉火纯青。从新闻的发展史上看,1890年前后,新闻报道分为两类:一类是“故事模式”,一类是“信息模式”,一战以前的美国新闻业“信…  相似文献   

8.
以消息为主体构成的新闻栏目是电视机构显示要闻总汇的主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在新闻类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消息类电视新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宣传党的政策比较稳定;权威性进一步加强;消息结构开始改变,报道面明显扩大;时效性提高,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消息增加;报道形式有所创新,可视性提高;新闻直播数量加大,观众亲临感增强等。我国电视新闻界已经把“深化新闻改革,提高新闻质量”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第一,传播消息是电视的重要职责;第二,办好消息类新闻栏目是提高权威性的关键;第…  相似文献   

9.
一条消息应有新闻诸要素,方能交代清楚报道的事实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满足读者了解新闻事实的欲望,这是消息写作做到规范化的前提。但是,在消息中如何正确和巧妙地运用新闻诸要素又大有讲究。 初学新闻写作者一般认为,新闻诸要素运用起来比较简单。写消息时把这些要素凑起来就成了。有时丢掉一两个要素也照样发稿。因此,当前一些消息存在着这样的毛病:运用新闻诸要素有的是照葫芦画瓢,造成写作上的一般化、老一套;有的丢胳膊少  相似文献   

10.
谈起写消息,不少记者和通讯员常常产生这样一些看法:有的认为,一条消息几百字,登在报上只是一个“豆腐块”,没有什么分量,更起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又觉得,写消息比较简单,找两个例子,再加上个“帽子”就成了,用不着下什么功夫采写,也显不出自己的水平……这些看法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对消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二是对如何写好消息更是不甚了了。 在一次讨论新闻改革的座谈会上,有位报纸副总编的发言,较好地回答了前一个问题。他说:“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多种新闻体裁。但是新闻中的主角又是消息。这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志说了算的,而是  相似文献   

11.
何平平 《新闻实践》2003,(12):33-34
一、有比较就有新闻比较新闻是我们将比较研究的方法和新闻制作相结合的一种"杂交"。比较新闻更多地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有比较就有鉴别,有比较就能发现矛盾,有比较就有新闻。比较新闻不再像以往的消息那样更多的是一事一报,它是把两个以上的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并置在一起。这种并置,使报道的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互为背景和参照系,使读者边看边不由自主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较,并会不断闪出想法和提出新的问题或认识。这种深层次的阅读愉悦,是读一般的新闻消息所达不到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消息和通讯是新闻的两种基本且重要的体裁.消息是以直接、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尽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消息和通讯共有的特点是讲究时效性、讲究新闻真实性,不过通讯的时效性不如消息,但通讯的详尽性和生动性要强于消息.  相似文献   

13.
先请看两则新闻标题: ①《飞蝗蔽日的时代一去不返》②《昔日沙打面今朝绿满城——郑州绿化见闻》这两则新闻标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揉和在一起,把背景材料简洁而巧妙地安插在标题中,这样的新闻标题既有历史感又有纵深感,一举数得。《飞蝗蔽日的时代一去不返》这条消息报道的是我国已经根治蝗虫灾害:过去是“飞蝗蔽日”,如今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第二则题目用“昔日”和“今朝”对比,突现郑州绿化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显然,这样的标题内蕴丰富,豁人耳目,对比感强烈,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化的。由此可知,较之其它万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故事化是采用纪实的手法来反映某个新闻事件。目前各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节目中,可以把故事介入电视新闻报道分为两类。一类象中央台1993年创办的《生活空间》栏目,主题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还有的栏目名称就直接叫“新闻故事”,这些栏目播放的节目多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出现,节目主题再现一个个新闻人物或事件,每个节目长度都在5分钟以上。另一类是在新闻消息中被运用,这类新闻消息在广播电视新闻评奖中又分为短消息(1.5分钟以内)和长消息(4分钟以内)。最常见的是典型报道和时政类节目,把新闻人物或事件…  相似文献   

15.
导语是指新闻消息的开头部分,用几句话或第一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最重要、新鲜和精彩的事实,反映事实主要的思想和意义。导语是新闻消息特有的,它是新闻消息的开头部分,有些导语是由两段落构成的,将新闻最重要、读者最想知道的信息表达岀来。导语在新闻消息中起着重要作用,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新闻消息是以告知人们新近发生的事实为目的,写新闻消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经常会有这种情况:一个言之凿凿的消息或一个被疯狂转载的新闻,翌日就会被证实"是误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被误读的消息就不是新闻,甚至是假新闻,从而危害媒体的公信力。误读为什么总是发生,证实为何如此之快?误读,实际上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现象,表现为对事物有意或无意的错误理解和评估偏差。新闻误读,实际上就是错误理解和评估偏差进入了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比分变为消息 在与年轻记者业务交流时,我偶尔会卖个关子:仅给你一个比分,你能写出一篇小有立体感的消息吗?乍一听,这些年轻记者觉得这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仅一个比分,缺那么多新闻要素,怎能写出一篇消息?  相似文献   

18.
北京晚报的“今日关注”以“硬”新闻为题材,以时效性为特色,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的深度报道,在内容上、形式上、风格上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内容:新、硬、近、热北京晚报利用出报周期短的优势,把深度报道时效性做得和消息一样强,力求一个“新”字。一个有影响的新闻事件发生后,北京晚报往往一版显要位置刊出简要消息,同时在当天或第二天的“今日关注”版上以整版篇幅详尽地做深度报道。反映该新闻有关背景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社会各界反映等,让潜在的新闻资源得到全面的利用。2000年4月5日10时30分,国际大学联…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工作中,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是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根本因素,个人才能也是在协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有机统一。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也需要加强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智慧,才能提高新闻采编的效率,制作出具有科学性的新闻。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精神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探讨加强新闻采编工作中团队精神的措施,旨在为我国新闻采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特写特写这个概念,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文艺性特写。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曾经广泛使用特写这个词。作为文艺性的特写,今天被一般人称为报告文学。一种是新闻性的特写。新闻性的特写亦称特写新闻或新闻特写。它又有两种:特写性的消息和特写性的通讯(通讯特写)。平时讲新闻特写或特写新闻,是把特写性的消息和特写性的通讯归入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