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人文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是科学的人文精神 ,是高科技时代人类的精神支柱。数字化时代是人文精神充分彰显的时代 ,主要表现在人的自由时间的大量增加、人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同时 ,数字化时代又存在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 ,主要表现为人在自身发展、文化、道德和心理、人类安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新困境。数字化时代科学的人文精神的建构要遵循以下原则 :在人文的视野中构建科学精神 ,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 ;要实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全球精神的有机整合 ;在理想的视野中把握现实性 ,实现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的统一 ;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完善个体性。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是以人类文化为基础,以珍视人的自由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语文教育需要人文精神,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是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凸现人文之范;二是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体悟人丈之美:三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彰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而人的自由发展即全面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一、对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审视人的历史主体性的产物,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认识,以及由此而内化为实践主体的理想、信念、情感和道德,核心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对人在历史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即整合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之知情意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强化、升华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具有时代内涵和时代意蕴,我们今天所提的“人文精神”,是把“人”视为终极关怀的目标,尊重人之为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承认人追求幸福、自由的权利,承认人的理性,追求完善的道德和理想的人格,重视教化的作用,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文”与“人文精神”的话题讨论由来已久,许多专家学者都曾对此作出过阐述。可以说,对于人文精神,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有它各自的理解和内涵。现在我们一般认为,人文精神是以人类文化为文化基础,以珍视人的自由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追求一种对真理的认识,对道德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科学诠释当代人文精神内涵既是深化人文精神研究的基本方面,也是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导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作用的时代要求。人文精神具有复杂性特点,这与人文精神以人文文化为母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以及民族性密切相关。当代人文精神至少应当具有属人性、向上性、实践性三种规定性。当代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精神,是作为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它是人的自由、自觉类本质的展现,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潘明 《中国成人教育》2007,(17):145-146
凸显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是21世纪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人文精神是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灵魂;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源头和归宿;全面发展的美育与情感教育思想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夺文即对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体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客观存在,是在中学各学科教育中实现人文精神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承担者。一.网络信息环境为语文教学实现人文精神提供了优势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网络信息环境提供了许多的优势:1、网络环境能提供虚拟现实的环境,支持"实践"想象和创造的自由。学生在虚拟时空中,可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或不可能实现的意愿,"实践"自己的认识判断,  相似文献   

11.
于立军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120-124,F0003
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薄弱现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具有多层次和多方面。构建课程体系是其基础性的工作。辽东学院如何实施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何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承担着引领整个社会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培养只能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之下完成,民族文化是构成人文精神的历史基础.古代文学课程所具有的哲学思想、历史思维和文学审美特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善于挖掘本学科中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的知识和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加强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受到各界的关注。既发掘中国已有的人文传统,还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人文教育经验,用以丰富我国的文化品位。对中西人文思想及人文教育的理念、内涵的异同进行详细阐述,预测当今人文教育的发展:人文思想的中西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长期整合;人文教育与终生教育的永生共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革新史,在改革的氛围中不断凸显出大学创新的精神特质。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根本,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象征,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精神"包含着人文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其实质是涵养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归宿所在。高等教育必须有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养成。适应社会的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是培育其大学精神的本真命题。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青少年人格的社会存在。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给青少年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文化场,为青少年现代人格的自由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人文精神的空场,又可能导致青少年人格需求的物化、人格判断的困惑和人格行为的失范。为此,应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同时,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创设健康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庄子人文精神内质一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庄子的思想体系中,虽无人文精神之名,却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内质,其所精心设计的关于与"畸人"游于形骸之内"的寓言故事,用极为夸张的叙事手法所彰显的乃是对于人际关系的平等,对于生命的潜力、意义和人的价值、尊严与精神的推崇与追求,而这样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思想,至今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实证研究发现:在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上,大学生都比较缺乏;不同学科、年级、层次的学生之间的人文素质差异不是很明显,不同性别学生在人际交往和道德行为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方面,其对人文精神方面的影响总体来说并不显著;大学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积极影响较大。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作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领域独有的两大精神谱系。爱智、求真、向善、致美的境界也正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相映照所创生的崇高而美妙的意境。新建地方理工科院校文化软环境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之道观照其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是新建地方理工科院校提升软实力的现实创新之路。实践证明,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之境为建设原则,并把此原则嵌入建设过程始终,假以时日,新建地方理工科院校文化软环境可以通达至古圣先哲所设想的"深奥的致远之境"。  相似文献   

19.
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杰出代表,其电影以独特的叙述视角切入现实人生,以人文主义的精神关怀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他以写实的镜头记录商业经济浪潮中社会底层人生的生存状态,关注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透视当下人的生活困境。中国社会三十年来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得以立体的展现。因此,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解析其作品叙述所包涵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其作品的文化意义及其促进人的自由的永恒理想。  相似文献   

20.
金曾豪的少年小说旨在探讨江南地区的人文环境与少年精神成长之间的深刻联系,使少年儿童逐渐认同并积极吸纳、彰显民族文化的优质内涵,追求生命格调。金曾豪的作品善于依托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表达自己的深层文化思考,蕴涵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特色。金曾豪少年小说塑造的长辈形象,是江南文化精神内核的具体化、人格化表达,而在许多少年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江南文化环境对少年们精神的濡养和塑造,看到其对于江南文化优质因素的认同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