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外英语》2011,(8):16-17
反社会行为令是英国法院根据请求,依法对被告的反社会行为作出的限制性决定,最早在1998年的《犯罪和破坏秩序法》中出现。2003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专门的《反社会行为令法》。进一步完善和修改了反社会行为令制度。被发出反社会行为令本身不构成一项犯罪记录,  相似文献   

2.
相长有道     
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学习状况最集中的检阅,阅卷总能给我的教学经历添上一片美好的记忆。2012年,我负责批改的试题是以小店老板将假烟拆零卖给初中生为材料背景,其中有一个设问是:"经营者的行为违反了哪两部法律?"其实,作为教师,我非常明确出卷者的意图是想让学生答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但是,由于经营者的行为中既包括了"卖烟给学  相似文献   

3.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它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建立统一、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了法律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越来越突出,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建立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作相应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相似文献   

4.
杨宇涛 《考试周刊》2011,(9):238-239
诈骗犯罪在1979年刑法中只作为一个单独的诈骗罪进行规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法律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1995年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1997年刑法在对《决定》有关内容予以适当修改的基础上,专门设立金融诈骗罪这一新的类罪;合同诈骗罪也作为一项新的犯罪写进了刑法。在实务中,一些犯罪因为其与诈骗犯罪相类似的行为方式而给司法实务中对犯罪行为的处理带来困扰。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洗钱     
正所谓"洗钱",是指犯罪分子为掩盖不法行为,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将犯罪所得赃款通过金融活动使"黑钱"合法化。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刑法中把洗钱行为规定为犯罪。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第四条,在立法上首次将掩饰、隐藏毒赃性质、来源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时扩大到掩饰、隐瞒走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将罪名定为洗钱罪。2001年、2006年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 1997年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以及法学领域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 ,对 1979年《刑法典》作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其中 ,对单位犯罪有关问题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刑法的内容 ,适应了我国政治、经济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一、对于单位犯罪概念的理解1、单位犯罪的概念。新《刑法典》第 3 0条规定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从这里可以看出 ,这一法条并未具体阐述什么是单位犯罪 ,而只是指出了什么范围内的组织能够成为“单位”这一有…  相似文献   

7.
商标的反向假冒应涵盖隐性反向假冒行为。商标的反向假冒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和框架内,应由《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共同规制。为适应加入WTO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情节严重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应予以犯罪化。在设立反向假冒商标罪之前,可通过司法解释对现行《刑法》第213条进行扩充解释,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纳入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律关于商业贿赂犯罪的规定散见于《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等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主体界定及"不当得利"、"利用职务之便"等条款的适用问题。治理商业贿赂犯罪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加大合作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9.
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怎样产生的?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1994年5月开始起草到法律草案获得通过历时5年。根据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提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预防青少年人犯罪法》(原定名)列入五年立法规划,并决定由内务司法委员会牵头,组织团中...  相似文献   

10.
苏童于1989年发表的《妻妾成群》被认为是其先锋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随着《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苏童蜚声海内外,对于小说《妻妾成群》的评论文章也铺天盖地而来。然而,别人看《妻妾成群》都只看到了女性的悲剧,本人却从苏童隐晦的叙事中窥见了男性的悲剧。本文拟对《妻妾成群》中陈佐千及其儿子飞浦这两个人物入手分析在妻妾成群的旧式家庭中,男性的痛苦与悲剧。  相似文献   

11.
里耶秦简中,徒隶指城旦舂、隶臣妾、鬼薪白粲,又能被政府所买卖,具有罪犯奴隶的性质。其刑期是终身的。而且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则有收人入以为隶臣妾的事例。这也说明隶臣妾具有的身份二元性,既是罪犯,又是官奴隶。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两代的史料中,明宪宗宠妃万氏,一直被描述成一个工于心计且罪大恶极的女人。在史官的笔下,她的主要“罪名”有擅宠、伤堕皇嗣、谋害纪淑妃、勾结佞倖等。据考察《明史?万贵妃传》中的史料多源于明清文人的笔记。仔细推敲这些关于万贵妃的笔记时,能够发现这些记载万贵妃的笔记有些许矛盾之处。故而,理清《明史?万贵妃传》的史料来源并加以辨析就有其必要性了。  相似文献   

13.
对清代夫妻相犯法律适用的分析,考察《大清律例》的实际运作情形、律与例的关系,具体来讲,《大清律例》有治罪明文时,夫妻相犯案件基本上严格援引律条,少数引用条例,即以律为主,以例为辅,个别情况下,以例改律、以例废律、以新例破旧例等。  相似文献   

14.
学界传统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实行"一夫一妻"的配偶制,对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多妻制问题大多采取回避的态度,至今还缺乏专论进行系统论析。其实,太平天国实行的是上下有别、等级森严的配偶制度。中下级军官和普通百姓实行"一夫一妻"制,高级官吏实行多妻制,诸王实行的是封建妃嫔制。太平天国领导人实行多妻制是不容置疑的。妻妾来源众多,主要使用强制手段掠取。妻妾在太平天国中境遇相当悲惨。多妻制给妇女和太平天国本身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是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女性对这一剧本的评点。这个评本的产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其一是关于女性戏曲评点的能力问题。在三妇评点的真实性方面,以往学者认为三妇根本没有对戏剧作品进行评点的能力,所谓合评其实是吴人代作。但明清时期许多女性读者评点《牡丹亭》的事实以及评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表明,这部评点是吴吴山与其妻子们共同完成的,有夫妻"唱和"式创作的特点。其二是明清时期文化人的理想婚姻以及文学对夫妻关系的表现。随着明清社会新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开始抛开礼法的约束,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夫妇之情,表现了对理想的伙伴式婚姻关系的追求。吴人将夫妻共同评阅《牡丹亭》的韵事公之于众,肯定了妻子们的才华,展现了夫妻间文艺与情感上的共鸣。其三是关于女性文学传播意识的变化。这个评点本的刊刻出版,在女性文学传播观念方面意义深远。之前的女性戏曲评点甚至诗文等文学创作,常常只在闺阁女性或亲族好友等小圈子中流传,明末清初的文学女性开始认识到文字印刷可以使女性创作走入公共领域。钱宜推动了三妇评点的出版,实现了女性戏曲评点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6.
妾是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婚姻制度的产物,妾制到清代发展到顶峰.妾与家长的合与分与其说是结婚和离婚,不如说是契约的订立与解除.妾地位低贱并且人格不能自主,承担繁苛的民事义务却享受极为有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罪行法定在当代中国理论学界被认为是清末由日本传入的舶来品。本文试图从中国漫长法律发展历史中,在思想理论基础和特征两方面考察证明我国古代确实存在着罪行法定主义或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庶子的财产继承权较前代有了很大的提高,法律规定了与嫡子相同的继承权。文章就嫡庶子之间在继承权的异同情况,结合案例说明在家产析分上引起争端的事件,进一步评述庶子继承权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一份报纸,在它中间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本文通过对《申报》中一些有关晚清“妾”之地位的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了作为近代妇女一部分的“妾”在当时婚姻家庭方面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金瓶梅》中,礼教与世情的并存、伦理与生理的冲撞、丈夫与妻子的对立、主妇与小妾的争斗,使处在夹缝中的吴月娘备受灵与肉的煎熬,饱尝身与心的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