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承德地区农科所的科研工作和承德地区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活动,叙述了地区(市)级农科所进入科技兴农主战场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地区(市)级农科所科研结构和方向,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关系,科研、推广和生产一体化,农业专项研究和综合性区域开发的关系,人才断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市农科所又是农业科研机构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本文就地市农科所如何深化内部机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地市农科所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我国地市农科所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地市农科所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假日菜园:让城里人返朴自然 王志强以前是某县农科所的技术员,几年前他响应县里压缩事业单位人员的号召,白谋职业,承包了县农科所的种子站,几年下来,种子站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终以关门而告终。  相似文献   

5.
<正> 地市农科所是农业科研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承担着农业应用与开发性研究工作。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地市农科所长期以来在科研课题的设置上主要可分为三大部分,即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和自选课题。不同时期,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不同。在全面进入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F0003-F0003
恩施州农业科学院位于湖北省西部山区,是由恩施州红庙农科所、天池山农科所(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三个单位整合而成。现拥有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清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由院控股的湖北恩华生物开发公司4个公司。建有武陵山区一流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12,(2):78-79
郭长城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园艺专业。参加工作后一直在牡丹江农科所从事园艺科研、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经过多年的勤奋耕耘,他培育的"金香水梨"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黑龙江省内,郭长城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果树专家,在果树新品种开发上有着很高的造诣。1996年从牡丹江农科所退休后,他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继续从事着热爱的园艺事业。  相似文献   

8.
<正> 农业科研是农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是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源泉。目前我省地市级农科所的发展遇到巨大的挑战,科学事业费的短缺已使其正常的科研活动难以为继。据对山东省14个地市农科所的初步调查,1993年人均科学事业费为3127元,其中人均科学事业费最低的仅有2021元,农业科研人员的正常工资收入已无法保障。农业科学事业费的严重不足,使农业科研  相似文献   

9.
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期刊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云  高肃兰  张俊 《现代情报》2005,25(1):158-160,163
本文结合西安市农科所农业期刊面向科研、面向基层推广服务的实践,阐述了在基层农业单位期刊信息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F0003
恩施州农业科学院位于湖北省西部山区.是由恩施州红庙农科所、天池山农科所(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三个单位整合而成。现拥有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清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由院控股的湖北恩华生物开发公司4个公司。建有武陵山区一流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湖北省唯一的国家二级抗稻瘟病病鉴基地,良种生产基地12000亩,茶叶基地2000亩。  相似文献   

11.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又名扬州市农科所。该所针对里下河地区和扬州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生产水平,围绕稻、麦、油育种,开展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课题的科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解决了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难题,多次获得农业部和省、市政府表彰,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有1200多个科研单位参加的“七·五”期间科研能力评估中名列前30强。在“八·五”期间又跃居全国百强所。日前,笔者专程采访了该所。  相似文献   

12.
周泉,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乡干部到如今的西瓜专家、全国劳模,这不仅仅是身份的大转型,更多的是周泉人生的蜕变,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专程赶赴岳阳市农科所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3.
我所在的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前身,是一个濒临解体的农垦基层农科所,因属企业办科研,所以条件很差;而该中心的油菜科研,则又是从国营三门峡库区华阴农场的小小试验站的油菜课题组逐步  相似文献   

14.
《西藏科技》2005,(11):61-64
一等奖1、项目名称: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区遥感动态监测(1990-2000)项目完成单位: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中国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原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开发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项目完成人:边多、张增祥、杨志刚、索朗多吉、刘纪远、赵宪忠、尼玛丹增、兰志明、李林、除多2、项目名称:西藏特有昆虫、蜘蛛分化中心的形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项目完成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科所、山东大学、西藏农牧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贵州农学院、西藏山南地区农科所项目完成人:王保海、张涪平、胡金林、黄复生、王翠玲、覃荣、代万安…  相似文献   

15.
特优103是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不育系与恢复系漳恢103配制的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较好的杂交稻新组合。文章主要阐述了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103的选育与性状表现,并提出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12,(20):19-21
钮中一,男,生于1946年7月,中共党员,初中学历,推广研究员。1961年,他从武进雪埝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自1966年起先后任生产队、大队、乡农技员;1977年进入武进农科所从事专业水稻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省德宏州农科所副所长、国家水稻云南德宏综合实验站站长董保柱研究员继2007年3月30日上午在中南海国务院第四会议室作为全国十名农业科研标兵代表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初评、州成果评审会评审、州科技成果奖励委员会审定、州政府核准,州农科所水稻育种栽培站站长、研究员李开斌荣膺我州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这是我州设立科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苑》2007,(5):82-83
马树彬男,汉族,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 1961年毕业于河南省农学院农学系,原任平顶山市农科所所长,现任平顶山市老科协副会长,兼任平顶山市科协副主席。冯树彬同志退休后,积极筹备并亲自参与老科协各项活动,为老科协发展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大众科技》2009,(7):4-5
"同样一块地,反差太大了。"近期,在遭遇特大干旱的四川资阳市雁江区响水村,顶着炎炎烈日专程到川考察的河南省信阳市农科所所长郭祯一行,为眼前的一幕感慨不已:以传统技术栽培的水稻像干枯的茅草,另一边采用新技术栽培的水稻则叶绿蘖足,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