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从中古时期走向近现代的启蒙书,它和《红楼梦》先后出现于18世纪中期,即封建社会最后“盛世”——乾隆年间。在作者吴敬梓笔下,中国文学中第一次出现了一组组生活在科举社会里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和社会下层的平民百姓写实人物形象。作者以其独特的人生体验、敏锐的洞察力、恰当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小说中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对自己的群体进行了提示和预警,探索了知识分子在举业至上主义和八股制艺的牢笼下如何冲决精神罗网问题。  相似文献   

2.
《歧路灯》研究百年,有关主题探讨曾是多年的热点,先后有"道德小说""人情(或世情)小说""教育小说""‘败子回头’小说""成长小说""家庭(家族)小说"诸说。《歧路灯》主题研究的无果之果,加深了对《歧路灯》的认识,提升了《歧路灯》的地位,扩大了《歧路灯》的影响。其众说纷纭,争持不下,是《歧路灯》已入为"四大奇书"、《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名著之列的一个突出标志。  相似文献   

3.
元末明初是一个龙腾虎跃、呼唤英雄治世的时代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章回体即诞生于此时 ,崇尚刚性雄风的小说民族风格亦即行确立。 2 0 0年后的明万历年间由于受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和启蒙思潮的影响 ,《金瓶梅》拦腰截断了《三国演义》、《水浒》所体现的英雄主义传统风尚 ,不再简单地注重人生的社会意义和是非善恶的简单评判 ,而是倾心于人生生命况味的执着品尝 ,执意追求原汁形态的写实风格 ,小说理念亦为之一变。再 2 0 0年以后 ,清乾隆年间先后诞生的《儒林外史》、《红楼梦》 ,将直接干预现实人生和摄大千世界悲剧人生于笔下的特…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为国古代的园林建筑、食谱、药材、礼仪和服饰文化都提供的很高的研究价值。《红楼梦》中频繁出现的服饰及其用料、刺绣等描写,以其品种多、色彩和样式的丰富多彩而令人惊叹。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服饰大观园。  相似文献   

5.
鲁迅开拓了清代讽刺小说的现代研究路径。他不仅提出"讽刺"的概念,而且针对其产生的背景、特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特别是对《儒林外史》的研究考证,奠定了《儒林外史》的历史价值。同时,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艺术手法加以评价和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6.
当下学界都把《林兰香》定位于清初小说,并认为它影响了《红楼梦》。但从两书的相同之处来看,这完全不符合世界上最优秀的小说《红楼梦》的风格,因为《红楼梦》不是一般的小说。《红楼梦》借鉴了《金瓶梅》,脂砚斋已经指出,但绝口不提《林兰香》。还有《林兰香》的评点中已经出现了"影子说",这其实是源于道光年间涂瀛的说法。总之,《林兰香》晚于《红楼梦》并模仿了《红楼梦》,且晚清已有人持此种观点。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作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对话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红楼梦》人物对话高度个性化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红楼梦》中某些次要人物的对话主要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 ,或者是为了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红楼梦》的对话写作技巧炉火纯青 ,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历来被人们所赞誉,其讽刺艺术形象的真实性,讽刺对象的悲喜剧结合以及讽刺技巧的多种多样,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推向艺术颠峰,从而达到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儒林外史》中的几个典型形象进行原型考证,分析了作者吴敬梓是如何对生活原型进行艺术虚构和艺术想象的,从而进一步揭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儒林外史》这部伟大的小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时代的壮丽画卷艺术的瑰丽珍品──《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比较胡文新《红楼梦》自18世纪中叶成书以来,以其巨大的思想艺术成就,拨动了亿万读者的心弦,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傲慢与偏见》由19世纪初期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所创作。在作品中,作家以其...  相似文献   

11.
晚清谴责小说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作为小说点睛之笔的儒者形象生动再现了晚清时局变迁中的名士凋零。本文通过对《官场现形记》和《儒林外史》两部小说的文本细读,揭示真儒、假儒、迂儒与侠儒等四类儒者在社会情境中的地位异变,力争发掘晚清小说作家群体借用"实用主义"儒者形象所建构的时代隐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王守仁揭示"致良知"的心学宗旨以来,以及王门弟子对王学的大力传播,通俗文学性质的明代小说,数量与质量也在快速地发展。综合观照明代至清前期的经典小说,会发现这些小说的思想主旨隐隐有一条心学的线索。《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所宣扬"王道"与"霸道"理念的对立,近于先秦孔孟的儒家伦理;而《水浒传》通过宋江形象表达了对传统伦理"忠义"观的怀疑。《西游记》则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形象嘲弄了名、利等"人欲",但没有将之完全否定;而《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则是"人欲"极端恶性的大暴露;因此,如何超越"欲"与"情",是《红楼梦》的思考主题,其最终指向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禅宗"空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红楼戏曲”,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途径转化提供了可能。众所周知,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红楼梦传奇》是首部红楼戏剧。几乎就在同时,泰州地区又出现了一部《红楼梦滩簧》,无论是其内容还是体制,均说明该书极有可能就是《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首部曲艺作品。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戏曲化特点,是文学与戏曲之美兼而有之的典范。本文着重就《红楼梦》由小说改编为戏曲作品,主要是改编为越剧所取得的成就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古典章回小说《隋炀帝艳史》为明末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实际,简单论述《隋炀帝艳史》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环境描写方面,更有人物塑造、簿册异人等结构情节的影响。《隋炀帝艳史》的成就虽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它给《红楼梦》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红楼梦》的伟大在于继承前者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因而小说才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吴敬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一节中的对比艺术,指出小说善于在客观的陈述描写中揭示深刻主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性作品,突出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继承了明清以前小说在讽刺艺术上对比、夸张等惯用手法,还独创了讽刺艺术的新特色。在讽刺的内容、手法、以及对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单单从以往的典型性、真实性等角度来理解《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9.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一部杰作。它对封建社会末期儒林中的腐朽与黑暗和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之所以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中重要一点与这部小说杰出的讽刺艺术分不开。作家善于将日常社会生活普遍存在的各种现象,加以集中概括与提炼,典型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从而达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重复现象很多,曹雪芹继承前人小说创作中运用重复手法的经验,并加以创新,在《红楼梦》创作中进行有益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