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以精湛的现实主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觉醒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多余人"是俄国19世纪文学的人物形象系列,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但找不到出路的进步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的同名主人公奥涅金是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普希金主要通过奥涅金冷酷拒绝达吉雅娜而后又狂热追求达吉雅娜,来表现奥涅金空虚、苦闷、孤独、冷漠、无助的"多余人"思想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文学的画廊中,多余人占着一席很重要的地位,多余人的鼻祖,应该追溯到阶级社会之初。阶级产生以后,无论人们意识到与否,多余人都客观地存在着,但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被明确表现出来,却是在十九世纪的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同时也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何谓多余人?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无用的、多余的人。对俄国来说,是指十九世纪前半期既没有站在反动政府那边,又不站在人民这边来的知识分子。他们接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认识到贵族生活的空虚无聊,决心抛弃它,并打算寻找一些  相似文献   

4.
《当代英雄》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莱蒙托夫(1814——1841)最享有盛名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高峰。别林斯基称这部作品是“一部洋溢着强大创作才能的泼辣、年轻、而又华美的生命力的诗情的作品。”(《别林斯基选集》二)小说的主人公皮却林,也被他称作是“现代的奥涅金,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普希金的奥涅金和莱蒙托夫的皮却林,都属于十九世纪前期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的  相似文献   

5.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多余人是当时社会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作品主人公奥涅金作为多余人存在的深层内涵,揭示鲜明的俄罗斯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先导普希金写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他是俄国专制农奴制崩溃中的社会产物。孔乙己是中国近代文学伟大的奠基人鲁迅写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他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奥涅金和孔乙己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从具体作品入手进行研究可发现,多余人是当时社会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作品主人公奥涅金作为多余人存在的深层内涵,可以揭示出作者由自己的文化积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钰 《林区教学》2011,(10):57-59
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存在着一些典型形象,最典型的莫过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笔者认为多余人并不仅仅包括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勃洛莫夫等,多余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一形象的生命尚未枯竭,而是一直在延续发展着,多余人发展到奥勃洛莫夫并未就此完结,还有大量的文学形象具有多余人的特征,也应划入"多余人"形象之列。本文将研究19世纪下半叶屠格涅夫的作品《父与子》中的巴威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白痴》中的梅什金,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契诃夫的作品《樱桃园》中的拉涅夫斯卡娅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叶甫盖妮·奥涅金是普希金在《叶甫盖妮·奥涅金》(又译《欧根·奥涅金》)里塑造的文学典型。评论家一直把奥涅金定位为“多余人”,有人据此对奥涅金形象提出了一些否定性的解读。文章结合文本主要驳论了这一解读倾向,并提出用“边缘人”一词取代“多余人”以寻求更为客观的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10.
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从具体作品入手进行研究可发现,多余人是当时社会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作品主人公奥涅金作为多余人存在的深层内涵,可以揭示出作者由自己的文化积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里出现了一系列文学形象,针对这一系列形象典型——多余人、新人、忏悔的贵族进行了比较。我们可以从那一时期众多的俄罗斯文学名家的作品里看到这一系列形象,它们是俄国历史的印记,和那一时期的俄罗斯民族解放运动不可分割。正是由于"多余人,新人,忏悔的贵族"这一系列形象,我们了解了十九世纪俄国各阶级、阶层的生活,了解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辛酸,的挣扎。  相似文献   

12.
众多的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共同塑造了“多余人”、“小人物”、“新人”三大独特的系列形象,成为俄国文学的奇观,显示了俄国文学的实绩,反映了俄国文学的特点,也为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一论述“多余人”形象,我们首先要提及的是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1)中的男主人公奥涅金.他被公认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这个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公子哥儿,  相似文献   

13.
奥涅金,作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问世以来,人们对他的评论众说纷纭。《齐鲁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刘奉光《是中间人物,不是“多余的人”——谈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的社会意义》一文认为,奥涅金不是“多余的人”,而是一个“中间人物”。其理由是:一、“多余的人”是一种超阶级的提法;二、“多余的人”提法不符合小说实际。在近年来我国的奥涅金形象探讨中,这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观点。然  相似文献   

14.
“多余人”是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青年贵族形象。“小人物”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底层被欺凌着典型形象。“多余人”与“小人物”形象同出一脉,他们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有什么典型意义呢?我从作者作品及人物方面同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多余人是俄罗斯文学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记忆形象来思考多余人,无疑会加深对俄罗斯文学长廊中多余人形象的认识。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出现总是与俄罗斯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预兆紧密相关。俄罗斯知识分子中大批对暗潮涌动的时代风云先知先觉而又无能力成为弄潮儿之人,使奥涅金和利扎文等成为一代代多余人,而且一代比一代更具悲剧性和荒诞性。  相似文献   

16.
多余人画廊     
“多余人”画廊,是指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一类贵族青年知识分子的群像.这些人既不满足于贵族上流社会,又不能跳出那种生活的小圈子与人民结合,最终成了社会上的“多余人”.主要有:普希金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奥涅金,赫尔岑的小说《谁之罪》里的别尔托夫,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里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里的奥勃洛摩夫,等等.这些人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多数出身于已破败没落的名门豪族,素受文化教养,不为官职,钱财所利诱;:也能看出现实生活中的弊病与缺陷.在反动专制与农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文学史上有一个“多余的人”家族,奥涅金、华巧林(也译作“彼巧林”)罗亭就是这个家族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典型人物,他们的爱情毫无例外地以悲剧告终,令人惋惜不已。在十九世纪初期的俄国,腐朽的农奴制社会中产生了不少厌倦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的贵族人士。奥涅金就是反映这个时代文学画廊中的第一位。他是位贵族青年,对上流社会不满,却又离不开上流社会,在客厅高谈阔论、追逐女人,“用意外的讽刺的警句,引起太太小姐的微笑”,就是他的日常生活,这种同样单调、同样多变、明天一如昨天的日子,终于使他厌倦了。他“打着呵欠,拿起笔来……艰难的工作使他厌烦”,在他身上普希金表现了当时俄国贵族青年的焦躁不安。他一事无成,于是追逐女人,便成了空虚乏味生活中的一项“事业”。奥涅金情场得意、战果辉煌,女人在他眼里只不过是猎物,他欺骗她们、奉承她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形象带着俄国社会19世纪的时代烙印而产生。赫尔岑对多余人形象特征的概括已经被诸多研究者认可并接受。之前的许多研究关注的“多余人”是从奥涅金这一成熟的典型开始的。试图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普希金之前的两部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和《茨冈》进行研读,探寻多余人形象的萌生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大师普希金笔下的不朽形象,他是作为“多余人”的鼻祖而出现在俄国和世界文坛上的.方鸿渐是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精雕细刻的主人公形象,“是一个有着广泛化表性的时代的产儿”和“充满矛盾的复杂的人物”。随着两位艺术大师的笔迹,我们可以寻找出奥涅金和方鸿渐在人生旅途中所共有的相似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20.
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9世纪著名的俄国作家普希金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普希金将《叶甫盖尼·奥涅金》作为自我的文学投射,借助"奥涅金诗节"的典范意义、第一人称"我"叙述视角、现实与虚幻交织人物塑造,立体呈现出作品的自恋情结,并由此开创了文学史"多余人"塑造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