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又是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文章以新疆职业大学空中乘务专业为例,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提出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从企业需求出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授课方法;最后以师资队伍和实训室建设来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高职教育、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必然。本文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建设重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信息技术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通过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以及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助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作为应用性较强的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下的会计综合实训模式,既能提高人才质量,又能达到学校和企业共赢的效果.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综合实训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不足,与实际岗位脱节.采用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会计综合实训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这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更加重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需更加深入,由此本文从七个方面:目标决定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校企融合激发动力;校企融合的成果展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高职教育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如何持续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美容会所管理专业方向为例,探讨适合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多年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实施以"工学交替"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过程的实施、师资队伍的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方面实现了校企全程参与,为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所必需的,也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办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所新建的高职院校,构建适应新建高职院校实际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宜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现实校企合作存在诸多困境。分析研究目前欠发达地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从企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剖析了影响欠发达地区高职校企合作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构建欠发达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面向社会需求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点、实施过程和效果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能够很好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和"产学结合"的办学思想,能够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紧密合作,能够实现学生、企业和高职院校的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