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手迹     
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黄陂人.字宋卿.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应张之洞之召,随德国教官训练湖北新军,擢任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时,曾亲手杀害起义士兵,旋被迫出任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  相似文献   

2.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次日,在清湖北咨议局旧址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十分重视其自身革命历史的记录和编纂工作,起义后不久,孙武、张振武等人就曾建议创立革命实录馆,以记录、编纂湖北革命史实,因战事频繁,未能即刻付诸实施。1912年6月16日,经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兼湖北都督黎元洪批准,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3.
闫朦 《兰台世界》2012,(22):13-14
1911年辛亥革命是在孙中山同盟会的影响、推动和领导下发生的。是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党人首举义旗推翻了清王朝在武昌的统治,建立了湖北军政府。之后,各省党人闻讯纷纷响应,短短一个月内,湘、陕、浙、苏、黔、皖、桂、闽、粤等十余省和上海相继起义宣布独立,这些战争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陕西起义与战争有着不同于其他省份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次日,在清湖北咨议局旧址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十分重视其自身革命历史的记录和编纂工作,起义后不久,孙武、张振武等人就曾建议创立革命实录馆,以记录、编纂湖北革命史实,因  相似文献   

5.
余成龙 《档案天地》2013,(8):26-27,2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爆发新军起义。经过三天血战,起义军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地起义,积极响应。武昌城头的枪炮声就像索命鼓似的,一阵高过一阵,清王朝魂不附体,四下调集重兵予以围剿……  相似文献   

6.
孙武(1880-1939),中国民主革命者,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领袖之一.原名葆仁,字尧卿,号梦飞,湖北夏口(今武汉)人.18岁入湖北武备学堂,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参加自立军起义.1907年参加组织共进会,被推为军务部长.  相似文献   

7.
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内部已经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军政上下统一和将士团结协作。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新军内部官长矛盾、管理废弛是根本原因,革命党人对新军的不断渗透是重要原因。但这并未引起清政府和湖广总督瑞澂的足够重视,因而没有及时整顿,防患于未然。本来鄂省军政已面临严峻的形势,但总督瑞澂不仅不能未雨绸缪、因势利导,反而采取强势高压措施,直接导致新军顺势走向反面,公开对抗政府。正是湖北新军内部的异动,成为导致武昌起义爆发的重要缘由;湖北新军的响应和倒戈,是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黄春华 《历史档案》2004,(1):120-121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次日,在清湖北咨议局旧址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十分重视其自身革命历史的记录和编纂工作,起义后不久,孙武、张振武等人就建议创立革命实录馆,以  相似文献   

9.
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新军在湖北武昌举行起义,并取得成功.接着,各省热烈响应.迅速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清王朝在全国革命的打击下,很快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0.
作为引起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在湖北的武昌爆发?而武昌起义又为什么能够取胜?深入其中,我们会发现当时的武昌具备了爆发革命并能够取得胜利的各种必然的、偶然的历史条件,也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12,(3):61
三集广播连续剧《武昌首义》由湖北省委宣传部委托湖北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创作,是2011年国内纪念辛亥百年的同题材广播剧中唯一一部全景式正面描写武昌起义全过程的大手笔之作。剧本以恢弘的气势、宏大的场景展开清末湖北革命党人、湖广政府、武昌新军和普通大众等各方力量风云际会的历史画卷,再现了当时荆楚大地上风云激荡,暗流涌动,最终汇聚成为中国历史上结束帝制、走向共和的一场伟大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湖北档案》2007,(11):4-5
1927年11月13日,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人民,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和中共湖北省委及中共黄麻特委的正确领导下,由共产党员潘忠汝,吴光浩,王志仁,吴焕先等组织两县农民自卫军,义勇队约3万人举行起义,一举攻克黄安县城,摧毁了旧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大别山区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了第一支革命武装。这次起义贯彻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鄂豫皖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建设的序幕,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80年前.面对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人采取“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屠杀政策.在鄂豫皖苏区有数十万优秀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与敌人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用鲜血和生命燃起了大别山区工农武装革命的烽火。在战场上。他们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在监被里,他们强忍酷刑,坚贞不屈;在刑场上.他们视死如归,慷慨就义。鄂豫皖苏区的头产党人在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北黄麻起义革命精神。湖北黄麻起义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费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湖北黄麻起义革命精神有着多方面的内涵。其中主要有:1、不畏强敌、美勇反抗的拼搏图存精神;2、一切从实际出发、上山游击的求实精神;3、依靠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艰苦奋斗精神。在纪念湖北黄麻起义80周年之际,回顾黄庥起义这一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弘扬湖北黄麻起义革命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麻起义过去已经整整80周年了。抚今思昔,我们更加怀念曹参加黄麻起义的革命老前辈和为黄麻起?  相似文献   

13.
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各地纷纷涌现辛亥革命题材的历史剧作。其中,湖北广电总台生活广播播出的广播连续剧《武昌首义》是唯一一部全景式反映武昌起义的广播剧作,该剧以精巧别致的结构安排、独具匠心的叙事策略、血肉丰满的人物刻画在众多同题材剧中脱颖而出,成为翘楚之作。  相似文献   

14.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著名革命家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豪迈诗篇。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1915年,进入中华大学学习。这一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卷改为《新青年》),恽代英受它影响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后来成为武汉  相似文献   

15.
《档案》2011,(4):32-33
第三部分南梁星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甘肃共产党人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先后在甘肃发动了"两当起义"、"泾川凤翔路口起义"、"靖远起义"、"天水起义"、"蒿店起义"、"碧口起义"等十多起武装起义,创建了西北红军。  相似文献   

16.
晚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已建立海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海军起义反清,配合岸上的陆军起义,为革命的成功补益良多。张怿伯所著《辛亥海军举义记》,记载了海军起义的过程。作者当时为北洋海军海琛号巡洋舰的正电官(电台台长),因受革命思潮的影响,策动舰队官兵起义,担任了号召、策划、联络的角色,是整个起义的灵魂人物。本书写于1940年,封面为牛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台湾人民曾多次举行起义响应太平天国,1862年戴潮春领导的八卦会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本文拟根据有关的档案和史籍对这次起义作一论述。八卦会起义是继1853年台湾天地会大起义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会党起义。1853年太平夭国定都天京后不久,台湾天地会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6月初,起义军攻占凤山,围攻嘉义县城和台湾府城等地,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台湾的统治。起义基本失败后,其余部又参加了同年9月噶玛兰厅的会党起义,其反清斗争一直坚持到次年5月。台湾当局对参与起义的会党首领和群众进行残酷镇压,据台湾官员的奏报透露,起义失败后被杀被俘人员共有一千余人。但是台湾的社会矛盾并未因此而消失,由于吏治腐败依然如故,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土地兼并更加显著,广大农民丧失土地,没有产业的达百分之七十。阶级矛盾日趋  相似文献   

18.
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生裂变的一年,这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从此辛亥革命势不可挡。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形,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11月5日,浙江省城杭州光复,随即各府县接连宣布光复。11月7日,浙江军政府应运而生,它是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核心的、依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简婷 《东南传播》2010,(5):100-101
防城起义是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及其革命派领导的第五次武装起义。大多数学者认为,防城起义失败缘于东京同志"倒孙风潮"和"购械风潮",但经过考证,防城起义是在没有武器援助的情况下发动,武器缺乏才是导致防城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郑慧 《云南档案》2011,(3):21-23
广西历史上曾爆发过无数次瑶人起义,其中一些起义事件还被镌刻于石碑或崖壁之上,本文以石刻为依据,介绍古代广西几次较重大的瑶人起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