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书雅趣"即把阅读作为培养学生高雅兴趣的途径,精心营造阅读氛围,开发实施"静读课""热读课""课外阅读走课"等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阅读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了习惯的重要性,然后针对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分别从"教师在习惯培养中的角色定位""学生应养成的阅读习惯"及"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本方法"三方面谈了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问题,以期能让我们真正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3.
阅读能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处在较高的水平上。因此,教师要抓好高年级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可尝试进行"三读""三类""四本"的阅读体系构建,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四型五步教学法"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实质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包含"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四种课型,"导——目标导学、学——自主学习、研——合作探究、析——交流评析、测——检测归纳"五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通读课文的阅读任务,为理清思路奠定基础;要向学生传授"理清思路""体味语言"之具体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还要拓展"理清思路""体味语言"之途径,强化学生阅读分析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汤莹 《广西教育》2013,(9):40-41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客观上说,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需要语文教师传授阅读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对小学各学段的阅读量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已成为学校、教师及家庭关注的重点。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和环节,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的真本领.教师因文施教,引导学生随文学习语文知识,相机点拨阅读方法,顺势发展学生思维,智慧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课"累,学生在阅读中就能自然提高"自能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生关于助词"的""地""得"的规范使用与否,关乎到他们能否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阅读习惯,甚至未来的做事习惯,实在小瞧不得。  相似文献   

10.
一、调查研究的原因或社会背景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关系到语文的学习,还涉及到智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课标》对九年义务教育的课外阅读量专门做了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  相似文献   

11.
"探究"是锻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所以,构建探究式的语文阅读课堂便成为了一线教师重点研究的工作内容。因此,为了构建出有效的探究式语文课堂,本文从"预习""解读""课后"这三个环节入手,分别是课前、课中和课后,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在主动学习中对语文基本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构建班级阅读文化,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以"三级书架"开启班级阅读,以"环境""内容""方法""评价""文化"等因子丰富阅读过程,使读书成为"生命感悟""艺术感染""人文对话"的过程。创新阅读方式,以优化笔记、书目推荐、阅读分享、亲子诵读等多种方式实现"诵·读·悟·行"四结合,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浓郁的书香文化,从而回归阅读本真,还读书以乐趣。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被公认为是提高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2011年版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很有必要.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可通过指导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指导课前预测和课上参与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指导课下探究让学生勇于自主阅读等方法进行,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指出:"应特别强调培养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也多处涉及学生应养成的一些英语学习习惯。可见,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应养成那些英语学习习惯呢?本文拟就此谈谈笔  相似文献   

16.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关键能力的培养相伴相生,相互融合,是学生数学必备品格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从关注知识点走向关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通过"专注倾听,独立思考""善于表达,勤于实践""阅读课本,乐于探索"等手段,做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7.
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为主,在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逐步地学习阅读的正确方法,通过课堂内外的延伸积累好词好句,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的视野,促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课中主动参与习惯,培养学生课外延伸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已经进入"以评价促发展"阶段,我们从"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地点""阅读方式""阅读效果"五个评价要素着手,设计小学课外阅读家校联系卡,以表促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多元互动中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小小表格,在课外阅读评价中展现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过程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阅读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加强与文本的沟通、对话,提高阅读效率。批注式阅读是指使用特定的文字或者符号将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感想等记录下来,这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阅读方式。《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建议中也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将自己对文本的所思所想,对文本的注解、疑惑等记录下来,形成独立的阅读思考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的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阅读由于其特殊性,应该引起重视,因为阅读没有界限,阅读可以改变人生。作为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师,一直在思考在不断追问"怎样打造自主阅读习惯?教师能做的还有哪些?"只有"多识""多读""多悟""多导"才能创设阅读"反刍"的消化过程,在阅读中感知、感悟,在阅读中生成真情实感,享受阅读的快乐和阅读后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