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想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还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让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
政治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任务。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政治认同教育结构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王恒富、朱登庆老师对如何构建有政治认同的思想政治课堂这一问题给予阐释,认为:思想政治课堂须从道路、理论、制度与价值观四个层面出发,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强化学生政治参与、加强学生政治认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理例结合、分析透彻、层次分明,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实第一课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占领第二课堂,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创建实践课堂,培育学生的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4.
高校大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实现4个重要转变:由"照着讲"向自主讨论转变;由死记硬背向分析和解决问题转变;由正面引导向正面引导和反面批判有机结合转变;由课堂讲授向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转变。实现这4个重要转变,有助于更好地使青年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制度自信的启蒙教育。《政治生活》教材为制度自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的实际、学生的学情加以深入挖掘、主动开发。思想政治课堂是培养制度自信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坚定自身信念,通过思想政治课堂,将信念之火播种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生活素养,但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秉持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好"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从而发挥好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12):108-109
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对于执政党的认同,理性的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法制建设以及注重公众参与建设。对于高中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活动为基本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主要包括体验型、议辩型和实践性三种类型。体验型课堂主要引领学生体验政治成果,建立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议辩型活动课堂主要通过学生对某一论题的讨论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实践型学科活动主要是通过活动实践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理解和升华,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法制意识、公共参与、科学精神、政治认同。在这四个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素养是这其中是非常重要的,是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灵魂。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认同素养,教师就必须要正确地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发自内心的爱国,认同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和践行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对于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培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刘柳虾 《福建教育》2023,(31):26-27
将乡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凝聚学生的政治认同。教师可从课程体系、三个课堂入手,注重开发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嵌入课程体系;凝练乡土文化故事,融入第一课堂;营建乡土文化育人环境,拓展第二课堂;规划社会实践,拓展第三课堂。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的缺失,出现了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专业认同感低、使命感模糊、职业倦怠等现象。因此,通过积极创造条件,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心诉求;加强团队建设,营造合作型专业文化氛围;建立“三个自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归属认同和安全感,从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的现代认同。  相似文献   

11.
有生命力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以学生的认同感为前提的。当前高中学生思想活跃,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有可能在课堂上被学生提出,直面这些问题并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同感,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根本在于价值自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需要价值自信。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价值自信是教育者开展价值观教育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前提,是受教育者接受知识、形成品德和确立信仰的精神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社会认同的心理基础。为此,要抢占理论制高点,强化理论自信;要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强化学科自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强化功能自信。  相似文献   

13.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公民教育为核心,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关键要素。学科活动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基本载体,构建活动课堂是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构建"体验型"活动课堂,引领学生价值,实现政治认同,培育有立场、有理想的政治公民;构建"议辩型"活动课堂,启迪学生思维,树立理性精神,培育有思想、有理智的理性公民;构建"综合型"活动课堂,塑造学生品格,培养法治意识,培育有自尊、守规则的法治公民;构建"实践型"活动课堂,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公共参与,培育有担当、有情怀的责任公民。  相似文献   

14.
这里的有道德,是指让学生过以有道德为其价值导向的课堂生活。创设有道德的思想政治课堂不能靠生搬硬套地灌输,而应让课堂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从而排挤掉那些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闪耀在人性的光辉里。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教、评、考中,挖掘思想政治学科蕴含的文化价值,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品格境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滋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科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活政治认同素养。一、课堂教学挖掘文化价值,增强政治认同素养文化价值是文化的灵魂,是学科知识育人目标的理性回归,可以转化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内驱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把学  相似文献   

16.
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要明确培养任务,做好学情分析、资源挖掘、能力提升的课前准备,强化培养的针对性、增强与内容的契合性、因应培养的时代性;要优化培养方法,突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念的课堂教学,增强课堂学习的真实性、趣味性、思辨性;要拓宽培养渠道,强化课外阅读、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的课后巩固,以知识、感悟、行动育素养.另外,还要发挥教师、学生和学校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注重精准施策,确保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7.
将“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将“文化自信”融入社会学专业主干课“中国社会思想史”,有助于培养社会学专业学生学科自信心、构建中国社会学学科话语,并促进社会学的本土化。从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两个层面总结和讨论将“文化自信”融入“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思政的经验。课堂教学基于“讲述历史+阐释文化+提炼社会学思想+东西方文化比较与中外社会学对话”的逻辑进行,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提升学科认同与本土理论自觉;实践环节采取“文化遗迹现场考察观摩+文化主题论文写作+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的文化自信和学科理论自觉主动融入日常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感和体验感。  相似文献   

18.
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要注重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和国家认同的内容,从国家意识、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应该转向培养合格或优秀的公民。当前,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实践等途径加强大学生公民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公共精神和责任,以及提高他们规范参与政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解决遇到的真实问题,能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正中学通过"学生公司"和"模拟人大"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把课堂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让核心素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