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吴金根 《教育》2015,(2):27
一所学校事业的发展,品牌的打造,声誉的提升,需要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用心、用情和用力地投入与付出。校长应该思考和发现学校的"已有""没有""需有""想有"和"能有"。思考作为身处"老"学校的"新"校长、"新"学校的"老"校长如何尽自己的知、情、意、行的所能和可能,与老师一起,进一步把"老"校做"新",把学校做"强",把教师做"亮",把学生做"优",把质量做"硬",真正地表达学校发展的理想和愿景。求知、学知因投入而愉悦,因愉悦而投入;事业、学业因奋斗而精彩,因精彩而奋斗。发展学校,需要校长的教育主张和激情,激活教师发展学校和发展自己的热情。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着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招商银行曾经有这样一则广告:"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我因你而变."笔者很赞成"人因思而变"的说法.教学实践中,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思维僵硬、不灵活、缺少反思,一节课下来如嚼鸡肋;学生呢?因大多抱有完成任务式的学习心态被动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很少有自己反思的过程,就出现了同一类题甚至同  相似文献   

3.
正怎样上好主题班会课,许多班主任认为选题是个难题。他们告诉我,主题班会课的选题常是根据学校工作布置来定的。我认为,根据学校工作布置没有错,但班主任还应该学会主动选题。主题班会课的选题,我曾以"十面来风"做过概述,即从"教育目标""班情""年级特点""中心工作""结合重大日子""国家大事""生活发展""学校特色""学习成功经验""偶发事件"这十个方面来选题。以上又可以提炼为"因时而动,因班制宜"。因时而动因时而动,首先应紧扣时代发展的需要,紧扣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求,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校教育,有利于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利于坚定青年一代的"四个自信"。基于此,要因事而化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进深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势而新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想伟大诗人杜甫当初肯定没有想到,千年之后的今天会火到这种程度,会这么"忙",时而扛着大炮机枪,时而脚踏摩托,时而客串漫画人物,在各种场景中穿越往复,大有"明星范"。如果说,年轻人这么热衷于崇拜杜甫是因为杜甫的诗歌,是因为发  相似文献   

6.
选择并构建适合的组织结构,应成为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关注。学校组织结构包括直线型、职能型、矩阵型、事业部型等不同类型,应基于学校不同规模、不同时期的办学目标、成员的不同特点等做到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以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幸福外国语小学为例,呈现学校组织结构设计与更新的系统方案与实施路径;同时提出应基于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通过行动研究不断改进与完善学校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有"变"亦有"常","变"就是文化发展的变革性、阶段性,"常"就是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孔子论三代之礼的相"因"与"损益",符合文化发展之"变"与"常"的辩证法。自汉代始立的"三纲",并非中国文化所"因"的常道,而是汉儒为了适应"汉承秦制"作出的"损益"。在中国近代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从"中体西用"发展到"标本并治"乃至"重估一切价值","哲学"观念和进化论的引入对这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其常道并非"三纲",而应是崇尚道德、以民为本、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这也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而我们也应在文化上作出与现时代相适应的"损益"。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其专业水平如何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提高修养"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基于农村学校特色,立足校本教研,开展课题研究,变"要我研"为"我要研",变"泛研究"为"专研究",变"无序"为"有序",变"结果"为"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余荣辉 《教育》2013,(21):26-27
文化是一个学校得以发展和传承的根本,当一所学校无论是在软建设(制度管理、人文精神和理想的追求),还是在物质建设(校园硬件建设、校园的硬件设备等),当上升到文化的程度,如同一个人,有了血肉一般,那么这所学校就具有了"灵气",有了自己的特色,有了发展的根本基础,当各种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这所学校也就具有了"精气神",这种"精气神"是一种特质,在这所学校的每个人身上或是每个角落都能够体现出来。如果这所学校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教学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这时刻考验着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创新的能力。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曾援引"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言明教育变革之重。为此,本文将从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与现状入手,分析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四个层面对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参考》2013,(16):I0002-I0002
山东省文登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86年,是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首批"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1所幼儿园,118名教职工和1700余名学生。学校在"教育因美而精彩,教育因爱而永恒"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全体实小人的精心打造,历经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文登市小学教育的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2.
孙阳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92-9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高职思政课程的衔接有利于建立中高职院校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思政课程"和而不同",通过教学目标因事而化、教学内容因时而进、教学方式因势而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因机而变,可以立体化纾解中高职思政课程的衔接问题,进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生源结构变动与职业教育调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为职业教育带来新变局和新占位,它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职业教育增容提质、迭代升级及教育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扩招生源结构变动引发了高等教育需求和供给结构的变化,给高职院校招生模式、教学与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校建制等带来新的时代命题和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优化教师招聘与编制管理,推动教学与管理改革,重建学校基本建制,提升技术人才社会地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的保障和平衡机制,以确保高职扩招后的规模与质量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学校和家一样,有"和"方有发展。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我成天思考的主要问题,就是不仅要把学校"做大""做强",还要将学校"做  相似文献   

15.
所谓"小队之家",是20世纪80年代我校少先队组织的一项群体性活动.它是学校利用下午散学以后和双休日时间,将居住邻近的4-7名学生集中到某一家来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因地制宜、因时而作的活动,曾受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普遍欢迎,学校也曾多次受到表彰.  相似文献   

16.
《宁夏教育》2012,(Z1):2
吴忠市第二中学,追本溯源,肇自1873"宁灵校所",正式建校1956年。自2006年起,吴忠市区东扩西移,倾力打造"最适宜人居城市",带动了"教育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吴忠市第二中学应时而动,于2010年3月  相似文献   

17.
《当代学生》2012,(11):8-10
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来,有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杜甫画像进行涂鸦,并将涂鸦的图片发至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张张图片引来网友无限联想,各种版本的杜甫涂鸦作品纷纷涌上网络,不断被流传、转载,杜甫俨然成了"网络红人"。在网友涂鸦的那些杜甫画像里,杜甫简直"无所不能",他时而化身为机枪男、送水工、骑摩托车的人,时而变成各种动漫形象,火影忍  相似文献   

18.
论颜色词"白"与身体部位词构成的国俗词语之中英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培训与研究》2006,23(4):133-135
从符号认知和社会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白”与人体部位词所构成的国俗词语在中英翻译处理中的色彩丧失和文化补全。同时指出,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白”与人体部位词所构成的国俗词语及其国俗语义也会因时而变。因此,对它的研究应持发展的、相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正>老校易地新建,需要去把老校做"新",把新校做"老",使学校蕴含精彩的历史语言、光亮的现代符号、理想的未来远景。把老校做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善的需要,也是破"旧"立"新"的具体表达。然而,学校是孕育、传播和传承文化之地,如何在"变"中求"不变",在"不变"中寻"变",是学校和校长教育智慧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5月10日晚上,麻城市第一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里灯火通明,教室里时而飞出开心的笑声,时而传出惋惜的叹息,时而回荡雀跃的欢呼……这里正在举行教师普通话比赛。这是麻城市第一实验小学校本研训一"教师读书"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以赛促训",以活动为载体来带动校本研训的展开,已是学校教师培训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