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学校教育是围绕着科学家们所建立起来的学科而展开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是以“科学共同体”的方式开展的,“科学共同体”的本质是共同体中的科学家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同行受益;所有科学家经常共同讨论、交流某项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因此,借鉴科学共同体的思想来重构学习的过程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开展了一定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究依据的主要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在提出探究性学习理论的同时,也探索了探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操作模式主要包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问题解决模式、角色扮演模式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提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的。因此,“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双螺旋”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认知双螺旋及其特点 考察个体人的认知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不难发现有两种学习方式:继承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作用和影响。人们正是通过继承性学习了解前人的优秀化成果,掌握人类既存的人和科学的系统知识,又通过探索、发现等实践性学习,掌握相关技能、方法等经验性知识。两种学习方式,反映了两种认知途径,两的综合作用,既积累“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图形等加以表达的”显性知识,又掌握大量无系统性,“无法用语言说出或进行传达的”缄默知识,荒最终形成个体人独具特色的认知风格和知识网络。无论继承性的系统学习,还是经验性的实践学习,其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是螺旋式的,受人类基因双螺旋的启发,将二结合起来,笔冒昧地提出了“个体人认知形成和发展的双螺旋结构(简称“认知双螺旋”)的构想,并认为正是这个“认知双螺旋”的建构过程及其质量水平,主导了个体人的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任何成功的或不成功的人士的人生历程和经验都会证明这一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三环互动”教学模式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在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过程中,探索和总结的一种新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学习的模式,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中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中指出:“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和过程体验,注重探究性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结合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探索“自主一探究”的教学策略,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碧安  彭袁缘 《教师》2020,(10):81-8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在云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学习空间作为教育变革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大力推广。不同于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网络学习空间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获取知识。文章通过挖掘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以亲身教学经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并剖析了此模式对英语语法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认知学徒制学习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基于情境的有效学习模式。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之间,即通常所说的“知什么”属于(““““know what““““)和“知怎样”(know how)之间并不是割裂的。知识在其中得到开发和发展的活动并不脱离或附学习与认知。活动是所学知识整体的一部分。情境可以说是通过活动与合作产生知识的。学习和认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知什么”与“知怎样”是溶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观点和思维方法。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儿童的认知是由他自身与外部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认知的建构,是通过多种活动的操作,不断同化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信息,同时又不断地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来顺应外界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指导论”和“建构论”不断交替使用,可以使教学更具效率。创新教育既是教学方式,又是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它要使学生进一步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质疑、推理、探究的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项目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将信息科技与地理学科有效融合,展开教学,以期拓展学科边界,实现跨学科与项目式的有效联动,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学习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云计算技术的推动下“云传播”这种传播模式随之而来,相对于传统传播模式而言,云传播可以为基于移动媒介终端的应用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不断影响人们的信息传播行为.移动学习这种非正式学习模式.得到广泛关注.移动学习在“云传播”这种传播模式下的发展将开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One way of engaging the public in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s, such as biodiversity loss, is citizen science. Up to now, the potential of implementing citizen science into form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has remained largely unconsidered. We engaged 276 German 10th graders in a collaborative citizen science project on DNA barcoding as part of a biodiversity education module. Our research focused on monitor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fascination for biology and students’ cognitive performance. Following a pre-post-retention design, we measured content knowledge and fascination one week before, one week after, and six weeks after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ject. Our findings indicate fascination to be a variable positively related to science learning: in relation to their pre-knowledge scores, all students showed short-term knowledge gain. In the long-term, however, students with high fascination scores retained more knowledge than students with intermediate or low fascination scores.  相似文献   

12.
欧盟于世纪之交开始实行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在这次科学教育改革中,欧盟始终以终身学习的大教育观为出发点,以"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和"促进所有学生科学兴趣"为主要目标,重视基础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并力图实行几大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全体公民提供平等、开放、民主与包容的科学教育环境。欧盟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新举措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Citizen science is a valuable tool in environmental and formal education in creat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for the researchers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fostering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toward the environment and study species. We present a case study on the Helsinki Urban Rat Project in which students surveyed rat occurrence in their own near environments.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experientiality, involvement, meaningfulness, freedom to choose, ease of participation, and the rats themselves contributed to students’ increased interest in participation. Furthermore, students described diverse factual, conceptual, procedural, and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that they acquired during their participation. In general, students described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rats, but they less negative views on rats after participation. We reflect on the success of the citizen science project and implications of planning a future citizen science project and incorporating citizen science in form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渗透“研究性学习”指导 促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的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们将“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和现代教育理念有机地渗透、扩展至学科课堂之中,从新的层面和高度促进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更好地落后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同伴互助是人类活动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人类学习的重要方式.跨年级同伴互助学习是一种通过不同年级学生之间互相积极帮助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具有情境性与探究性、开放性与持续性、互补性与全面性的特点.在师范教育中,基于学习经验层级差异的同伴互助能促进师范生完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专业情意、优化专业生活,使师范生从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侯琳 《成人教育》2012,32(6):52-53
文章通过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和对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分析,探究社区科普教育对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意义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社区科普教育发展的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对广大社区科普教育工作者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7.
SNS技术及SNS网站作为一项迅速发展的基于Web 2.0网络平台的用户创造类媒体,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它们为学习者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协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服务。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选择目前可用于深度学习的五类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和内容分析法,从知识维度、技术维度、交互维度、学习维度四个方面对SNS平台促进深度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SNS平台能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最大帮助,基础技术功能和交互方式完善,多采用内外链接结合的交互链接结构,基本支持各类学习工具和实现深度学习的认知方式。但部分SNS平台缺乏深层次知识和反映知识框架的形式,且技术支持和交互效能仍有待提高;认知效果也和设想不完全一致,部分网络学习者仍处于浅层学习的阶段。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来支持一些在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是目前科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微世界作为支持发现学习的模拟软件,尤其适合于发展科学学科的探索与发现学习活动。学习者利用它提供的操作方法与指令探索其中的领域知识,并观察产生的现象、检验自己的假设,从而发现并习得微世界中蕴藏的领域知识。文章从理解微世界和科学发现学习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微世界支持的科学发现的活动过程和学习者存在的困难,从技术应用和支持学习者科学发现学习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提出了微世界支持的科学发现学习的策略框架,并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以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n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creating rudimentary stop-motion animations set up to identify how learning opportunities involving stop-motion animations can support student learning and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Participants were student teachers, volunteers representing both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 from three universities in England. Their discussions while making an animation themselves were recorded. Six of the secondary trainees were later interviewed after having taught using animation during placement in school.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the recordings and interviews showed that the student teachers view the opportunities that making an animation creates for peer discussion as the most likely to promote learning. Modeling was also seen as beneficial, though no one particular activity or stage in animation creation stood out as being more effective than another. It is the holistic process of representing and re-representing one's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different modes that made animation creation appear to be so useful in bringing about and supporting learning. With respect to teacher education, the student science teachers reported that making animations themselves supported them in thinking through the process of how, as teachers, they would need to communicate the underpinning science to others. (Keywords: animation, teacher education, science teaching )  相似文献   

20.
根据认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掌握、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科课程知识结构教学法的关系问题,得到了“运用学科课程知识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心态的形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掌握、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结论。给出了研究性学习学科课程中的概念、规律、篇章知识结构、学科课程知识结构的模式;给出了学科课程中的概念、规律、篇章知识结构、学科课程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