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近年来,维权类节目存在样态同质化日趋严重、节目的选题主观性过强,系统性不足,专业类维权节目主持人的驾驭能力欠佳等问题。结合安徽经济广播《维权先锋》这档节目从节目选题,主持人驾驭能力和节目未来方向谈如何做好广播维权类节目。  相似文献   

2.
如今人们的法律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然而真要打官司难免遇到很多难题。为贴近百姓,服务受众,2003年10月1日,借华夏之声全面改版之机,中央台在深圳推出了一档法律援助类节目《律师在线》,该节目以“传播社会呼声,反映民情民意,普及法律知识,是非众人点评”为节目宗旨,由主持人与嘉宾律师共同讲解案例,普及法律常识和解答听众生活中的法律疑问。  相似文献   

3.
如今人们的法律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然而真要打官司难免遇到很多难题。为贴近百姓,服务受众,2003年10月1日,借华夏之声全面改版之机,中央台在深圳推出了一档法律援助类节目《律师在线》,该节目以“传播社会呼声,反映民情民意,普及法律知识,是非众人点评”为节目宗旨,由主持人与嘉宾律师共同讲解案例,普及法律常识和解答听众生活中的法律疑问。  相似文献   

4.
《健康3·15》是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健康频道推出的一档专业健康维权节目。2005年4月正式开播,每天13:00一14:00播出。这档节目以维护生命健康权为宗旨,本着"重在沟通,化解矛盾"的原则,关注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21日.以《人民调解法》的出台为背景,江西卫视推出日播节目《金牌调解》。节目集各种电视手段为一体.以“12+X”(即一个主持人、一个调解员,八名观察员和两位直接当事人加X个相关当事人)为阵容.以现场解决矛盾冲突为主旨.给予当事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教化电视受众面对纠纷的智慧和解决矛盾的艺术。节目一经推出。  相似文献   

6.
林超艺 《东南传播》2020,(12):37-38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广播维权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本文以福建广播传媒中心《维权超给力》栏目为案例分析,从如何利用融媒体手段与听众建立互动、如何利用融媒体手段辅助记者采访、打造融媒体产品、利用大数据等方面对广播维权节目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策划详情进行阐述,以期让此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打造更大的影响力,开拓出更加广阔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法制新闻报道样式,《法律帮助热线》节目有没有生存的依据,有没有发展的空间?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也许各类节目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存在的理由是什么?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吗?本文就从《法律帮助热线》节目的运行、选题和其公正性方面探讨这个问题。节目的样式及其运行状况:《法律帮助热线》的基本样式是“案例+律师帮助”,简单说就是在节目主体部分叙述一个典型案例,结尾部分由栏目随行律师在现场向当事人提出相关法律咨询和建议。就样式而言,在《法治天地》栏目中是一种求新,一个变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做客嘉宾参与主持人节目,参与网络在线直播,为节目增添了亮点,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形式。做客嘉宾,也可以称为上线嘉宾,指具备一定社会地位和专业技术知识的人物、节目中话题所涉及的当事人,以及有特殊作用的话题讨论的参与者。在一期节目中,如果说主持人是节目的中心,做客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天天315》节目为例,通过分析已播出的节目,基于服务意识和法治思维两要素,有代表性地分析了消费维权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传播现状,并进行了有益的展望。文章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探讨了消费维权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传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全局角度,结合服务意识和法治思维进行了分析。文章对消费维权类节目主持人优化语言表达样态、提升节目驾驭水平、增强节目驾驭能力、创新节目形式、落实传播目的等,提供了相对可行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邱珏 《视听纵横》2008,(5):66-67
访谈节目是电视专访和谈话节目的统称。“它是以语言为主要传播符号,传达的是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的节目。”访谈节目的魅力在于,它展示的是当事人的真实一面,当事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向观众讲述他的经历、他看到的一切和他的感想。访谈节目虽然不像电视新闻消息报道那样及时,能把事件的所有要素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受众,但是它却可以听到当事人对事件的表达;访谈节目虽然不像纪录片那样“自由地纵横展示时空”,却也可以让观众从访谈对象身上看到有见地、有新意、和一些不为人知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永  孙鹏 《视听界》2013,(1):111-112
近几年,矛盾调解类节目充斥荧屏。此类节目播出之后,赢得了较好的收视反馈。从当事人角度来看,节目为当事人解决家庭、情感或者经济矛盾,满足了他们倾诉与宣泄的欲望;从观众角度来看,节目满足了观众对矛盾事件背后的探视欲望,又因为多是身边的事情,往往能够与节目中的当事人产生共鸣。矛盾调解类节目即使不能立刻帮当事人解决问题,也给当事人提供了一个平台,缓解其委屈心理,  相似文献   

12.
地方电视台法制类节目如何做到真正贴近群众?笔者结合温州电视台的《法治第一线》栏目,就目前地方台法制节目的实践,谈些自己的认识。《法治第一线》由“法治现场”、“律师在线”、“维权行为”等多个版块组成,这也是目前法制类节目大致存在的几种形态。“法治现场”,强调突出现场,陈述案情的来龙去脉,犹如纪实片;“律师在线”则是先讲案例,再通过主持人与律师连线,对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剖析;“维权行动”,主要是由律师和记者一起到纠纷现场调解法律纠纷。目前,这些形式在各电视台都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3.
《我爱我家》是荆州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专业房产节目,每天播出时间为11:00—12:00,设置栏目版块有《房产资讯》、《律师出招》、《三方连线》、《置业荆州》、《看房故事》、《装修日记》。2007年元月该节目开播,两年多来该节目为荆州人民广播电台吸纳房产广告立下汗马功劳。笔者作为《我爱我家》的节目主持人,从节目的创办至今一路走来,点滴心得形成此文。  相似文献   

14.
《谁在说》节目的品牌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光辉 《传媒》2018,(1):62-63
随着人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生活品质的重新定义,情感访谈类节目开始被受众所关注,成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节目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与受众分享当事人的家庭诉求和个人诉求,以达到为当事人服务、给当事人答疑解惑,传递正确价值观的目的.节目既希望服务于当事者又教育受众,以此实现情感类节目的服务价值和传播价值.《谁在说》节目是由北京电视台与银汉传播联合打造的一档以关注青年人的情感状态、情感生活为核心的谈话节目.每天19:30-20:00在BTV青年频道首播,现已成为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的王牌节目之一,在本地观众中影响深远.《谁在说》节目通过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实现了较高的收视,也为社会提供了多样的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洪炜 《东南传播》2016,(11):32-33
民生新闻的形式日趋多样化,电视维权,电视调解,电视帮忙节目已经成为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维权节目,因为有情节、有矛盾、有冲突,并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百姓解决生活和消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纠纷,因此成为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热点。同时,电视维权也会陷入不够客观,太过琐碎的误区。因此,做好选题关,重视平衡采访,是做好新时期维权节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律师为公民维权,缓解社会矛盾冲突,其实就是在为大局维稳"我目前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把北京律师‘可爱的一面’宣传出去。"5月28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张学兵指着一沓刚汇集的材料对《中国新  相似文献   

17.
石溦 《中国广播》2014,(7):70-72
本文就广播消费维权节目如何借助新媒体,搭建媒体、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互动平台,搜集案例,了解民意,为消费者维权,以及在技术及内容层面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广播消费维权类节目更好地服务受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电视相亲节目。首先,相比于过去这类节目,现在的节目是精心打造当事人,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都可以鲜明地看出来,无论是背景介绍,还是现场环节,都围绕着当事人的特点进行强化。其次,精心制作电视辅助元素。现场的灯光、音乐、主持人、嘉宾,甚至观众都是核心当事人的绿叶。  相似文献   

19.
《健康3·1 5》是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健康频道推出的一档专业健康维权节目。2005年4月正式开播,每天1 3:00~1 4:00播出。  相似文献   

20.
许阳超 《视听界》2011,(6):44-45
近几年,面对观众日新月异的收视需求,各地收视市场的白热化竞争,民生新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式更多样化。作为《零距离》向民生服务维权方向衍生的节目,江苏城市频道的《石头会说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和国内其他同类节目“大而全”的服务理念不同,《石头会说话》始终坚持以“投诉维权”、“民生服务”为两大核心特色,着力于帮助百姓解决生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