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任何新事物的发现,都要经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阶段。同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接受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也需要经过发现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才能够真正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正处于成长期,对知识的接收快,但是也容易因为不当的学习方式,而导致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发挥和提高。在素质教育观下,我们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现成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今教育教学的改革趋势,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并发现新事物,是我们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先从兴趣人手,再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学生一旦产生兴趣,他们总是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他们。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从而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科学的魅力。这就要求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文章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我当代小学生科学实验现状进行了论述,并从不同方面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黄宗杰 《教师》2010,(23):37-37
面对当今教育教学的改革趋势,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并发现新事物,是我们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先从兴趣人手,再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学生一旦产生兴趣,他们总是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如果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不能打破常规,那么他必定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惯于接受,不爱钻研,缺少个性,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有了创新意识后再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细小的发现和思考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他们树立好敢于创新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只有这样,一株株蕴含创新意识的幼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6.
未必是好课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方式去发现,去掌握知识和体验学习过程。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算得上是“好课”。在这节自然课中,老师为学生设下了一个又一个“圈套”,可是学生却很“机灵”地不往里钻。老师为了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试问,这能算是真正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吗?这样的课能说是“好课”吗?不是!这样的课恰恰是我们课改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假象课堂”,看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体验过程,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达到课程改革标…  相似文献   

7.
项建明 《考试周刊》2009,(29):215-215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地提出一个问题比教师提出十个问题更有意义。更能激发创新思维。希鲁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堂教学要变成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的殿堂.就要变“带着问题学习”为“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与教材中的新知识碰撞而产生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表现、创新意识的萌芽,这样的问题才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欲望,才更有价值。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8.
沈娟 《河南教育》2010,(7):115-1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服务于这一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一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只有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他们才能逐渐形成积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是体现学习价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改变,要由原来的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学习方式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精神,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要改变。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后进生的学习潜能?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一、心理重塑美术课上,适时适地地进行表扬,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你回答得很好!”“你的作业比上一次进步了!”……每个人都喜欢被表扬,对于缺乏自信的后进生来说,教师若能发现他们微小的改变及时表扬,这无疑是一滴甘露,能滋润他们干涸已久的心灵土壤,给学生一种被关注的温暖。而这种关注和表扬贵在持久与真实,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而不是有口无心地随便说,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优点的存在,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在进步。这样他们才会真正认可自…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在语文课堂中积极思考,以此为出发点的提问教学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对学生进行提问过程中,既能使学生通过思考来把知识进行融合整理,还能使他们通过思考完成对知识理解的创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下面我就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对于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这一点十分重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可以有机结合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我们的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才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从而使他们能够开拓自己的思维,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语文教学切不可故步自封,而应该以开放包容之姿态,多学习、多借鉴、多引入,在经典作品的传承、传授上多创新,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热爱经典、爱护经典、维护经典,让经典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不是丧失活力。要做到这一点,可真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做到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场景化还原与建构,就算是我们向广告的一次学习吧。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上一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强化“问题”意识,用生动形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将其引向真正的创新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好方法。一、教师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虽然该阶段学习的都是已成定论的最基础的知识,从知识的角度看不存在什么创新,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有创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引导…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高中物理,相信大家在初学的时候都会觉得有点困难.不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最开端要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激发兴趣,培养探究精神物理学研究的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面对诸多神奇的物理现象,肯定都充满了好奇.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一点激发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1.让学生从物理的发展历史中寻找学习兴趣物理学是前人在认识与探索自然的过程中,通过总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这意味着创新不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小学生的特点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好奇好动,对身边的事物都想知道为什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探求者.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创新和实践都离不开探究学习,探究式学习从学生出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善于探究问题,达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  相似文献   

18.
从孔子初创启发式教学法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并指导着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我国第21个教师节之际,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离开教师,才可以超过教师,才可以成为人才。”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他们自身需要.有接受的动机时,才有可能十分投入地获取,才有可能接受教师的指导,并为之付出努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能动地利用为他提供的各种条件,完成内化吸收,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学生也只有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他的意志品质、情感、心理、个性等才有可能随之得到全面发展。为此,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笔者从以下几点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李震霞 《学周刊C版》2010,(11):170-171
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也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非常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经过调查学习,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