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匡吉 《语文知识》2004,(10):29-31
韩愈的《祭十二郎》(见新编高中《语》第三册),内容上摒弃了颂扬之词,形式上也破骈为散。尽脱前人窠臼;加之“语语从至情中发出”(清人章懋勋语),被后人誉为千古“祭绝调”。苏东坡曾说:“读《祭十二郎》而不下泪,其人必不友。”这篇祭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祭十二郎文》是古文“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呕血之作。明代茅坤评价该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苏轼更是推崇至极:“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祭妹文》是袁枚表现兄妹之间深挚情感的一篇祭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近代评论家将此文与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称为鼎足之三。这两篇文章在选材、表现手法、语言、感情等方面都有着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颜真卿,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忠义两全、战功卓著的军事家,而且是自成一体、流芳百世的书法家。他的楷书《大麻姑仙坛记》、《多宝塔感应碑》《、颜家庙碑》等帖,和行书《祭侄文稿》、《刘中使帖》、《争座位帖》等,皆为千古传世名帖。其中的《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此帖,不仅体现了颜真卿深厚的书法功底和艺术修养,而且还表现了颜真卿高尚的人格、家风、崇高的报国精神,以及笔祭忠魂的激愤情怀。  相似文献   

4.
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叙写亲人之间的笃深情意,但它们一改过去祭文的矫揉造作,让人感到字字出肺腑,句句断肝肠,因而成为祭文中不可多得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5.
“天也不覆找,地也不载我,错!错!错!迎闯王变成了四面楚歌,千古恨,沦落了大好山河……”这是祁剧《甲申祭》中,李自成走投无路时发出的绝望哀叹。根据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改编的祁剧《甲申祭》在北京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今年是甲申(即李自成进京)350周年,也是郭沫若写作《甲申三百年祭》50周年。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周自强教授,他详细介绍了郭沫若写作《甲申三百年祭》的前前后后,及这篇文章对于今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籍的《祭退之》,既是研究韩愈的重要资料,又是韩愈、张籍之间长达三十年友情的见证。  相似文献   

7.
袁枚的《祭妹文》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同为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与一般祭文不同,两文都写亲人离世带来的巨大悲痛,却别具风采,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8.
《祭妹文》是清代中叶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代表作,这是作者为悼念因婚姻不幸而早逝的妹妹所写的一篇祭文。该文既没有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优美的音韵节律,所写的只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家事,点滴感恩。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无限哀思,以至于前人这样评述它:“祭妹”受人推崇,在于“情真”二字。古文论者更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并提,的确,本文虽然选材角度小,但写得委婉动人、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想]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以下简称《祭》文)当推为佼佼者,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名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但是,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领会与体悟其情真意挚、凄楚动人的思想内容与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并非易事。为此,笔者采取“比较鉴赏”的方法,在教学中作如下拓展设计,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学习高一第一册自读课本中的《贝多芬百年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1.导入:课间播放贝多芬的《欢乐颂》,上课伊始询问音乐名称及作者导入。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山祭》是王蓬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描述了秦岭山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民俗民情。对于民俗的书写是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比如陕南山歌、拜山神、吃刨膛、陕南山地人的情感婚姻等等。这些内容赋予《山祭》以厚实的生活感、深沉的历史意味、复杂的性格和人性特征,使《山祭》成为一部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2.
对《祭妹文》的传情艺术进行探讨 ,具体分析其典型细节、悼亡吊魂、写景描境的传情手法 ,感觉《祭妹文》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安魂祭》是2015年新出的一部视角独特、如时间腹内之舍利的经典抗战大作。本文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来深入探析小说《安魂祭》的叙事结构,从而让我们深刻地领略到《安魂祭》独特的反战视角及其蕴含的对人的终极关怀之普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教师:亲情是人世间最为珍贵的情感,它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阻隔,甚至可以进行生者与死者的对话。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章,解读这千古哀情。  相似文献   

15.
读韩愈名作《祭十二郎文》(下称《祭文》),读者也许会注意到下列问题:韩愈何时创作此文?韩愈缘何“鞠于兄嫂”?韩愈如何“齿牙动摇”?这些问题,尽管无关宏旨,但对疏通字句,理解文意,认识韩愈,却也并非可完全忽略之事。本文提供一些看法,疏解三大疑点。  相似文献   

16.
东瑞是香港优秀短篇小说家,本文以其自选集《夜祭》探讨东瑞短篇的思想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7.
斯特拉文斯基的主要创作风格就是想要表达不同的风格,所以,在这种迥异风格的影响下,他在自己六十年生涯中创造了上百部经典作品,进而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俄罗斯风格、新古典主义音乐和序列音乐这三大时期为主要时期。《春之祭》是早起的艺术创作,最初斯特拉文斯基主要是想要写出一首交响曲,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是被贾吉列夫(S.Diaghilev)攻破自己的阵地,最后才出现了芭蕾舞剧形式的《春之祭》。  相似文献   

18.
《祭十二郎》是一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祭名作,苏轼曾评价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而不堕泪,其人必不友。”可见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下面就这篇章的抒情特点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社祭,祭土地神也。什么叫社呢?据《春秋》、《左传》等所载,春秋战国之时,二十五家为一社,而在边远地区村寨,也有五户、十户为一社,或称田社。社日,必须祭社神。社日,分春社日,秋社日;“仲春祈谷是春社之日也;仲秋获禾是秋社之日也。”社日即立春、立秋之后五戊日。何谓社神?共工之子句龙,被称为社神,即土地神祉。《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作曲家莫尔吉胡根据蒙古族民歌特点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山祭》是以钢琴为载体的独奏曲集。作品《山祭》体现了莫尔吉胡在民族音乐创作领域的独到见解,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