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耕地流转方式、流转影响因素以及流转驱动力3方面作一浅析,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用地结构、保护耕地、维护耕地质与量的动态平衡、促进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等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的土壤科学与技术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新途径,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必然选择。提升耕地质量和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本保障和具体途径。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环境面临着多重挑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文章分析了我国耕地质量现状以及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的角度,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特点,探讨了提升基础耕地地力的途径,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问题,旨在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美球  彭云飞  周丙娟 《资源科学》2008,30(10):1491-1496
耕地流转是协调我国耕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江西省16县(区)21村952户农户耕地流转意愿的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就当前条件、假设产权明晰、假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三种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农户的耕地流转意愿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社会发展水平与农户对耕地的依恋程度的分析,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农户耕地流转意愿的现实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农民对耕地的“依恋”心态在总体上比较强,但随意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恋土”心态会不断弱化,能推动耕地的流转,并在流转方式的彻底性上也不断加强,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促进耕地的流转;产权明晰并不能促进耕地流转的彻底性,反而会增强农户对耕地的长期拥有意愿,表明耕地在农户心目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不是经济功能,而是社会保障功能,因此应通过推动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向资本功能的转变,来推动我国耕地流转。  相似文献   

4.
苏海珍 《青海科技》2021,28(1):41-46
为了全面掌握海东市平安区耕地流转的现状及规律,本文基于平安区农牧局耕地流转数据,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耕地流转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平安区耕地流转中既有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越等优势,又有流转受体单一、流转主体意愿不强、流转耕地规模小、融资难等劣势;既存在...  相似文献   

5.
张雪靓  孔祥斌  王洪雨  程佳 《资源科学》2013,35(8):1555-1566
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将长期存在.因此,区域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是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决定区域耕地是否具有流转条件,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关键制约因素.本文依据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模型,测算出研究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被其他农村保障体系替代的程度,并从区域间和农户间两个方面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分别分析造成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的原因,为区域土地流转提供相对客观的判断依据和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农户对于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和耕地对农户社会保障功能的供给两个角度,在耕地生产功能替代、价值功能替代和劳动力吸纳功能替代3个层次构建了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体系,并以北京市大兴区和海淀区的214份实地调研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耕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海淀区为0.04,大兴区为-2.7;耕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海淀区为0.5,大兴区为0.3;耕地劳动力吸纳功能替代程度海淀区为0.43,大兴区为0.35.海淀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高于大兴区,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户从粮食市场获得粮食的比例较大,参加非农就业的机会较多,农户对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依赖程度较低、被替代程度较大,土地流转条件具备.  相似文献   

6.
从劳动力转移、耕地流转、技术进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分析了随着政策制度的变迁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耕地整治优先度和模式的科学合理性对土地整治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讨论了丘陵沟壑区耕地整治优先度的原则,从自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立地条件三方面构建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综合条件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天水市麦积区为例,运用综合评价系数法和GIS标准分类法确定耕地整治优先度,并分析耕地整治模式。结果表明:(1)麦积区耕地整治优先度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综合条件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根据耕地地块综合条件系数评价结果,划分麦积区耕地整治优先度为优先、一般和限制整治区;(3)运用因素组合法,将麦积区耕地整治模式划分为:"土坎梯地+经济林"、农田水利建设及优化和路林网密织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汪涌  蔡运龙  蒙吉军 《资源科学》2007,29(3):177-182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中的核心研究内容。加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准确找出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与质量退化的驱动因子并了解各因子内部关系及动态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用地结构、保护耕地、维护耕地质与量的动态平衡、制定调控政策与措施、合理进行经济发展布局、促进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了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现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现今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时空尺度、不同口径的数据、不同的研究方法,所选取的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所得出的结论相去较远,存在着统一性、连续性和可对比性较差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探索耕地流转驱动力机制研究范式,是土地变化科学发展中的一个挑战,需要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9.
农昕 《华夏星火》2021,(3):46-50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同时,全面深入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更好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推动耕地保护利用与地力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中国闲置耕地的区域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芳芳  辛良杰 《资源科学》2018,40(4):719-728
耕地闲置已经成为中国的普遍现象,这与中国政府耕地集约利用的主张相违背,也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了2002—2013年中国闲置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耕地闲置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2002—2013年间,中国闲置耕地比例从0.32%上升到5.72%,可能无法避免“森林转型”引致的耕地在空间上收缩现象,从区域上看,东中西部闲置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0.81%、6.91%与7.65%;②全国层面上,户主的健康状况、家庭耕地总面积、家庭农业收入成为农户耕地闲置与否的最关键因素。户主健康恶化与较多的耕地面积均会促使农户闲置耕地,而家庭农业总收入的增加能起到促进农户充分利用耕地的作用;③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能有效利用耕地资源,防止土地闲置,而在山区土地流转对耕地闲置的影响不明显。建议积极建立基层的土地流转中介平台,以推动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与全国层面的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1.
解读“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河 《华夏星火》2008,(11):12-13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三大部署,其中提到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农村制度包括很多方面,我只针对"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决定》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难以稳定利用的耕地后续利用可能的影响及如何优化利用尚不完全清晰。本文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三维度构建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量化评价体系,并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评估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评估结果显示,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如果退耕会造成地区粮食总产量下降1.29%,农民纯收入下降10.22%,但是继续维持耕种则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在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建议。在个案经验基础上,区分不稳定耕地不同利用状况,提出了"维持耕种用途"、"工程改造"和"逐步退耕"三种后续处置方式,归纳出一套适用于县级尺度的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分析框架,可为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管理等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撂荒耕地、沙质耕地、黏质耕地、留茬地4种不同下垫面类型风蚀情况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观测,探讨了不同下垫面类型条件下,地表粗糙度以及地表土壤特性(包括粒径组成、土壤水分等)的变化,及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规律,得出初步结论:留茬地在绿洲农田土壤风蚀防治中是一种适宜的农田保护形式。  相似文献   

14.
曲朦  赵凯  周升强 《资源科学》2019,41(10):1911-1922
本文基于河南、宁夏两省873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利用DEA和Tobit模型,从测算农户小麦生产效率入手,分析了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期在现阶段农户不断分化的现实背景下,为完善耕地流转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①耕地转入通过土地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小麦生产规模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耕地转出通过要素溢出正向影响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②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在农户生计分化的调节作用下,耕地转入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减弱,耕地转出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③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倒U型”影响,在流转规模分别到达46.277亩和37.125亩之后,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由正转为负;耕地转出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表现为直接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耕地流转市场,加强农户非农技能培训,以及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受气候、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转出还林还草与因农民外出务工弃耕并存。论文由遥感数据获取199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减少时空分布格局,并分析了耕地减少区域的降水和耕地生产力的分布规律,为便于描述用"耕地转出"表示耕地减少,与传统耕地转出为林地概念不同。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00年,4.91%的耕地转出,其中82.15%、7.34%、7.64%、1.63%和1.22%的耕地转变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和建筑用地;而2001-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40%,其中62.62%、19.10%、5.40%、3.46%和9.41%的耕地转变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和建筑用地;2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两个时段耕地转出均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和中西部,而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在两时段耕地转出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均较大;3分析耕地转出区降雨量和农田生产力分布特点的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在0~250mm降雨量较低区间耕地转出几率较高,在各NPP区间分布较均匀且多集中在低NPP值区域,2001-2010年间在各个降雨量区间耕地转出几率较均匀且偏小,集中分布在(50~150)g C/(m2·a)NPP区间。散点图分析表明1991-2000年耕地转出点多集中在(700~1 200)g C/(m2·a)NPP中高值区域,270~350mm降雨量中值区域,2001-2010年耕地转出点多集中在(10~70)g C/(m2·a)和(400~700)g C/(m2·a)中低值NPP区域,200~340mm降雨量中值区域,总起来说低降雨量和低NPP值区域容易发生耕地转出,但在一些降雨量和NPP值并不低区域,耕地转出情况依旧存在,耕地转出作为一种复杂现象受多因素驱动。  相似文献   

16.
借助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运用"中国平均生态生产力"对单产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调整,引用"中国平均均衡因子",提出"中国标准"的生态足迹新方法,构建了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分别建立了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预测模型,残差检验与误差检验结果满足模型精度要求,以此对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1998年-2009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耕地资源利用总体上呈现弱不可持续状态;②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不出现明显"突变"的前提下,2010年-2015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将呈稳步增长趋势,区域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程度将进一步增强,但这种增强只是从弱不可持续状态向弱可持续状态逐渐逼近,并没有达到中等可持续状态或强可持续状态。保住耕地面积"红线"和对山区耕地资源进行整理、技术改造是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实现云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2):封二-封二
正新垦耕地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针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占优补劣"问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张佳宝研究员领衔的团队经过10多年攻关,研发了以有机天然材料为核心的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形成了不同类型土地整治优质耕作层构建和  相似文献   

18.
林敏 《华夏星火》2021,(3):51-53
耕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素之一,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应对耕地退化问题,是我国农业科研的重大命题,也是"藏粮于地"国家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强生物固氮科技创新,助力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质量提升,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非常重视生物固氮的理论基础与生产应用研究。近年来,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支持下,我国生物固氮研究队伍不断完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种植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趋势。文章从农户角度出发,利用在毕节威宁调研所得的253户烟农数据,在对研究区域内烤烟规模化种植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烟农规模化种植意愿及其原因、影响烤烟种植规模扩大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论认为,烤烟规模种植要以耕地市场流转为基础,以提高烤烟比较利益为前提,正确处理好政府或集体组织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已成为推进耕地流转和烤烟规模种植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刘涛  曲福田  金晶  石晓平 《资源科学》2008,30(10):1511-1516
尽管中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数量仍不断减少,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呈减少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选取耕地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产出率两个指标来表示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江苏省南京市274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土地细碎化、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导致农户复种指数的下降,并阻碍了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的提高;转出土地的农户的复种指数和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低于没有转出土地的农户,而转入土地农户的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高于没有转入土地的农户。因此,建议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