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宗教具有抚慰情感、平衡心态的功能,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巨大的魅力。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音乐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孕育的结果,而五台山佛教音乐则代表了北派佛教音乐的最高水平。五台山佛教音乐起始于北魏,兴胜于隋唐,宋代走向民间,元、明、清时期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至民国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
佛教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作为宋代文化中心之一的洛阳,其佛教发展状况必然能够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对于佛教的态度。本文通过收集文献以及遗迹、遗物资料,试图对宋代西京佛教的概况进行了解,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佛教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作为宋代文化中心之一的洛阳,其佛教发展状况必然能够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对于佛教的态度。本文通过收集文献以及遗迹、遗物资料,试图对宋代西京佛教的概况进行了解,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宋代的士大夫.历史上,宋代士大夫们与佛教有深厚渊源,以致学术史将宋代士大夫们的佛教信仰和活动称为“居士佛教”.着重从宋代士大夫们的代表——宰相入手,分析他们与佛教的联系及相互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旅游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二者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佛教更是推动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使古代旅游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到了宋代,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高峰期,佛教也进一步发展,给宋代旅游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原地区在孕育和催发中国佛教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植于这片土地的寺院、佛塔等佛教遗迹,勾勒了佛教在河南的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初传(东汉至西晋);发展(东晋至南北朝);鼎盛(隋唐);持续(宋、金、元);衰落(明清)。挖掘和整理这份文化遗产.珍惜和爱护这些佛教遗迹,不论对每个公民增强爱国心,还是对每个佛教徒增强爱教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朝建立后停止了后周的废佛运动,佛教得以迅速发展。许多佛教著作在谈及宋代佛教政策时,一致认为宋政府对佛教采取的是支持态度、保护政策。这一判断是感性和武断的。事实上随佛教的迅速发展,自仁宗朝对佛教试经、剃度等政策又渐趋严。宋代在佛教政策上吸收前朝经验,更加趋向于理性:一方面要发挥佛教有益政治的功能,一方面又要严格限制僧尼人数过多等不利因素。对待佛教的政策也因时局而不断调整,即有支持,又有限制,总体表现为理性的良性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儒学与佛教的关系史中,学者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唐代以来佛教禅宗与宋明理学之间的关系。而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自佛教传入伊始,相对于佛教的中国化过程,在儒学发展史上也有一个由汉末魏晋发端,经由南北朝、隋、唐至宋代佛学化的过程。儒学发展佛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皖江地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与净土宗的重要道场,也是历史上佛教文化长期延续的集中地。皖江佛教经历了初传、发展、兴盛、衰落、复苏等几个时期,是佛教在中国演化、变迁的缩影。禅、净合流与地藏信仰是皖江佛教的基本思想特质,而农禅一体、圆融开放、民间世俗化则是皖江佛教区域特征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佛教以一种外来宗教的身份到达中国,在中国经历了输入、初步发展、盛行和衰落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在不同历史背景的作用下进行的,中国人认识佛教,将其较完整地引入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南北朝为我国佛教大发展时期,此时,佛教在我国各地发展迅猛。本文通过对南朝宋齐梁佛教传播的概况、方式、宗派形成及社会影响的探究,以期加深人们对佛教为何能在此期间得到初步发展且产生广泛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面对儒、佛、道之学的冲突与碰撞,儒学大师程颞、程颐汲取佛、道之长,创立“洛学”一派。尤其是二程以书院为阵地,使洛学得以传播和弘扬,成为北宋末年的“显学”,更使宋代河南书院得以快速发展。这种学术与书院的结缘对后世学术与书院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继隋唐之后,佛教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文人学佛参禅成普遍风气,并因此给宋代文学带来深刻影响,佛教在宋代各体文学中都有广泛深入的渗透。佛理在宋词中的渗透以不同层次的三种方式体现出来,给宋词带来新的艺术特质,尤其是赋予宋词一种特殊的理趣。  相似文献   

13.
:北周武帝改革与后周世宗改革相距 40 0多年 ,但双方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一是背景相同 :都处于社会长期分裂、人民极度厌战的动荡年月 ;二是内容相同 :都进行了严惩贪官、澄清吏治的政治改革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经济改革 ,整顿军队、增强武备的军事改革 ,并采取了毁佛举措 ;三是作用相同 :都开启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 ,北周武帝改革为隋统一铺平了道路 ,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宋代香料与宗教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宋代.香料在佛教、道教、祭祀天地祖先等宗教活动中使用尤盛,已进入当时社会宗教活动的诸多方面,被赋予了一定的宗教功能,既丰富了当时社会宗教生活,又增添了当时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宋代债法的渊源及宋代债法发展的历史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债法就其渊源而言,主要由《宋刑统》、皇帝的敕令、条发事类、判例等重要部分组成;同时,社会上流行的家族法规和民间惯例也是宋代债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伴随着“重义贱利”思想的转变,宋代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加剧,封建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这是作为交易法的宋代债法发展的强大动因。同时,宋代债法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继承和借鉴前代债法成果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6.
唐末五代宋初,食人现象不绝于史.这既有当时社会动乱,野蛮、愚昧肆行的历史原因,也与印度佛教东传后割股疗亲风俗的兴起、古代人祭遗风仍存有关.宋初统治者"崇风俗,敦教化",惩治食人恶习,才使这一现象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书证制度在宋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宋代社会所出现的商品经济发达、完备的契约制度与好讼民风等社会变革,成为宋代发达的书证制度的产生土壤。宋代书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书证在民事司法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宋代书证制度为理据,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法难以归入韦伯所论的"卡迪司法"即"实质非理性"法之"类型"。  相似文献   

18.
唐宋女装既有沿袭又各具特色。唐代女装雍容华贵、性感大方,而宋代女装清新自然、典雅娴淑。唐宋女装风尚出现转型的主要原因是唐宋社会变迁和服装本身的规律性变迁。  相似文献   

19.
《全宋诗》及《订补》收录了234位宗室的两千余首诗。据宗室自身及诗歌创作的发展实际,将宗室诗分为五个时期描述,宗室诗的发展特点与平民特色既受制于宋代的“隔离政策”,又与宗室自身的平民化相一致。整体看,宗室缺乏一流大诗人,宗室诗亦缺乏鲜明特色;而另一方面,部分宗室诗投射出对赵宋王朝的特殊感情,部分宗室的诗歌创作则为整个宋诗的繁荣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圣君历史上真有其人,其生活于两宋之交,在唐宋福建民间造神运动中被民众神化.宋代张圣君信仰及其传说一方面文人化的气息非常浓厚,这与文本记载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莫大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不时透露出张圣君亦巫亦道亦佛的原初信仰特征,这亦与当时福建民间造神运动的方式与民众择神的尺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