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2.了解与《渔舟唱晚》相关的文化背景。3.用电子琴演奏《渔舟唱晚》,表现乐曲的意境。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乐曲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欣赏《渔舟唱晚》的教学体会绥化市第一中学严春《渔舟唱晚》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这首乐曲表达了一种静谧安宁,意境深远的审美情趣,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欣赏《渔舟唱晚》是为了激发学...  相似文献   

3.
琵琶曲的演奏,关键在于技巧的发挥.唯有掌握良好的技巧才能准确还原乐曲所想表达的意境.而情感就好比是乐曲的灵魂,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充分把握好演奏的技巧与情感,才能进一步领会乐曲所想表达的内涵.本文具体分析琵琶曲《十面埋伏》演奏中技巧与情感的关系,有利于广大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十面埋伏》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地域特色与地方风味是二胡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准确地把握好不同地域的演奏风格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乐曲的真实内涵和意境。本文从二胡地域特色的形成以及列举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河南、蒙古草原、三秦以及新疆等地方特色音乐风味和演奏技法,来阐述演奏者如何真实把握乐曲的地域特色,准确生动地表达出乐曲浓郁的地方风味,真正做到拉什么地方的音乐,像什么地方的音乐。  相似文献   

5.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原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自从被移植成二胡独奏曲之后受到了许多演奏家的青昧,更是各大赛事及音乐院校学生必选、必奏的一首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乐曲。乐曲由引子、纵情高歌、热烈欢舞三个部分组成,只有通过对各个段落甚至乐句进行细致分析以及学习与研究不同的演奏版本,才能忠实地表达作品的创作初衷、掌握地方音乐风格、再现音乐的美感,在演奏中获得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要完美地演奏一首笛曲需要从九个方面人手。一、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与演奏技术。二、把握好哦乐曲的风格。三、掌握好乐曲的节奏。四、处理好乐曲的强弱变化与速度变化。五、安排好换气点。六、充分运用句头、换音、句尾的变化润饰乐曲。七、用激情去演奏。八、学习著名演奏家的演奏。九、扩大知识面增加演奏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上好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像演奏一首畅快淋漓的乐曲,奏者行云流水,听者如痴如醉.而一堂课的开始,恰如一首乐曲的起调,我国演奏《梁祝》的权威小提琴家俞丽娜就特别重视起调的第一个音符的准确性,以致她的演奏至今别人难以超越.而具体到高中数学课堂的导入,我们一线教师不但要重视对课堂导人方法的学习和更新,更应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反思,提升课堂导入的技巧性,才能与学生一起奏响成功的乐章.  相似文献   

8.
笛子演奏,作为乐曲的二度创作,需要我们在演奏时对乐曲的主题思想、风格、意境、韵味等方面进行艺术再创造,乐曲的每个音符中都凝聚着作曲者的思想内容,笛子演奏者要做到认真对待每一音符,在演奏时乐曲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9.
最长的乐曲     
闻风 《中学科技》2009,(3):18-18
德国哈尔贝施塔特一座教堂的管风琴正在演奏一首慢到极点的乐曲,这首乐曲差不多需要花上600多年才能演奏完毕,预计需要超过10代音乐家合力才能完成整个曲目的演奏。它在2001年奏出了第一个音,到如今,它已经演奏到第6个音。由于音调单一且日夜不断,周围居民刚开始把它当成空袭警报之类的声音,如今已经习惯终日与单调管风琴声相伴。鉴于演奏时间如此之长,音乐爱好者若想要聆听乐曲换音,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0.
在口琴教学中,让学生吹会一首乐曲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学生富有感情地处理好乐曲。在平时的口琴吹奏训练中,一般师对乐曲的音准及吹奏时值的长短上指导得较多。当然,这些是用口琴吹奏乐曲的最基本的条件。但要使学生吹奏出感人乐曲,必须讲究气息控制的指导。1.缓慢。对于情绪舒展优美的乐曲,在气息的控制上要突“缓慢”两字。这样吹出来的旋律才连贯、流畅、有起伏,富有感。具体来说,在演奏吹音时要在吸气状态下将气息缓慢渐地、平稳持久地呼出,不能把气息吹得太“冲”,太“急”,因为这吹出来的旋律是颗粒性的,干巴巴,没有音乐…  相似文献   

11.
音乐小词典     
【改编曲】Reduction(英) 将一首乐曲改写成另一首乐曲。它们在演唱的声部上、演奏的乐器上、乐曲的织体上以及形式体裁、规模大小上各不相同,把这种改编过的乐曲称“改编曲”。改编曲大都以民歌或普遍为群众所喜爱的乐曲为基础而进行改编。  相似文献   

12.
“移情”是古代伯牙从成连学琴的故事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说明演奏者只有真正领悟音乐的内涵,全身心的投入情感,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结合教学中,学生弹奏无味的问题,教师应因势利导,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自己要演奏(演唱)作品的实际意义,感受音乐的意境,完美演绎好每一个作品.  相似文献   

13.
弹好钢琴曲《卖杂货》,在对这首乐曲进行深入的分析后,要深刻理解其内涵,认真把握好作品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速度以及风格等音乐内涵,再严格按照谱面上的一切标记正确演奏,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揭示作曲家的内心思想。  相似文献   

14.
《儿童钢琴组曲》是柴可夫斯基针对儿童演奏者或钢琴初学者而创作的内容丰富的24首乐曲。每一首乐曲都反应了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24首乐曲备有特色,表现出孩子在生活中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及生活场景。在演奏每首乐曲时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刻画怎样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场景,因此要运用不同的演奏速度、力度、触键方法来准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指导》2002,(1):38-39
朋友们,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欢乐家庭》这档综艺类节目吗?听,这首《渔舟唱晚》便是我们一家在神州大舞台上欢乐家庭的合奏曲。他爸爸吹笛子,我演奏古筝,女儿弹钢琴,多么忧雅、和谐的乐曲。这就是我们这一家。家中,他爸爸、我、两个女儿,都是家中优雅、美妙的主旋律;浓浓的学习气氛,宽松的民主气氛,宜人的艺术气氛合成了静谧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合唱团、乐队在演唱或演奏时都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带领大家把歌曲唱好、把乐曲演奏好。这个人就是指挥。人们俗称“打拍子”。在音乐课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先是集体为一支歌“打拍子”,教师从中发现打的较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在合唱或乐队演奏时,当小指挥。具...  相似文献   

17.
要演奏好一首二胡乐曲,除了熟练的技巧以外,切合曲目内容的正确审美是至关重要的。审美观照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主动积极的审美感受,是既有思维又有情感的反映和认识,并由这种认识产生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一枝花》这类移植作品,更需要把握好曲目的地域风格特点,了解原曲演奏乐器的特性,模仿并赋予其二胡的特点,才能在演奏中给自己和受众带来审美上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8.
王学杰 《中学文科》2009,(9):119-119
中外历史,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繁乱,理解和记忆起来困难重重,下手不得要领。因此,复习历史就要像演奏一首交响乐曲,要协调均衡统一,相互配合,才能纲举目张,系统而全面,深入而灵活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轻松备考。  相似文献   

19.
无锡有一处名胜——“天下第二泉”,是阿炳常去卖艺的地方,尤其是月光下二泉一带神话般的景色,使他难以忘怀,中年尽管双目失明,但还是常去泉边拉二胡,用琴声向人们倾诉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和坎坷不幸的遭遇。据无锡老百姓回忆,当时阿炳曾称这首乐曲为“依心曲”,曲长并无定数,变奏扩展随心而度。夜深人静,他演奏得更加动人。经过多年的演奏锤炼,此曲终于在1950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理论家杨荫浏先生为他录音时定稿,并定名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一首诉述阿炳一生的悲怆曲……  相似文献   

20.
张玉海 《教师》2010,(34):18-18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漂亮方可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基调好才能扣人心弦……导语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新的结晶。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好比一把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真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