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建设"金课"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提高高校思政课育人效果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应围绕"学生思维动起来""教师讲授活起来""理论内容实起来"以及"课堂氛围热起来"四个向度,着力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
伍佳慧 《百科知识》2021,(27):73-74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等课堂教育也与时俱进地用上了如"QQ直播""蓝墨云""雨课堂"等多元化的"云"平台,尤其在受到疫情影响时,"云教学"似乎更成为了教育教学的大趋势.然而,此时的高校学生工作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仅靠线上沟通是难以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学生无法按期返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思政教育也只能放在线上进行.作为学生工作者的我们并不能就此退缩,而是要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因势利导,充分借助"云"力量实现"云"思政,拓宽覆盖面,将困境扭转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仁爱万物""和谐共荣"等生态思想,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思政课堂及实践教学等途径,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对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推动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程,是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现阶段巩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由张国献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与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一书,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及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高校思政课堂教育教学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和新挑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提高高校思政课堂教育效率的根本方法,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从而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本文分析了以"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为例的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探讨了利用重要人物、典型案例、科学实验为切入点的思政融合教育内容,总结了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的思政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使思政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教学的要求。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将"四个自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四个自信"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全面性,有效地融入"四个自信",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本文主要围绕将新时代"四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课堂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丹  汪涛  张宽  谭显春 《科教文汇》2023,(16):142-147
智慧城市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科一门交叉性很强的专业,其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工程。该文以新文科背景下在智慧城市管理专业融入课程思政为目标,通过对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和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探索并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前充分挖掘,课上有机融入,课后优化完善”的教学模式,结合实践调研、翻转课堂、主题研讨等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智慧城市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培养模式,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以"三全育人"思想为导向,在分析我国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全员共识""全过程融入""全方位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艳 《大众科技》2021,23(5):106-109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文章首先分析近年的研究热点,然后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课的案例教学与实践研究总体框架和解决思路——"三阶段""四课堂"案例教学模式,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物流设施设备管理》课程案例论证,以课程中的《物流黑科技——无人机》项目为例深入分析,对案例教学应用与实践效果进行了归纳,最后指出本研究在教学思想、教学观点、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17)
中华体育精神蕴藏着丰富的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健康快乐等教育资源,将其融入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体育精神文化和实现精神成人自觉,实现体育课精神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促进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构筑"大思政"教育生态圈的一盘棋工作格局中。本研究提出通过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全面融入教学设计、开发思政微课资源、纳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活动、增加课程思政学习评价等教学途径来实现中华体育精神文化完全融入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可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理性审视目前思政课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位,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然性,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环境与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而且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将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的教育理念,旨在实现"学中想""学中做"与"学中立",同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政素质.土木类专业作为培养基建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必要性与必须性,可以为推动中国基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由阚雅玲名师工作室编写、广东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来构建协同育人课堂,设计课程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以"基因式"融入课程,使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课堂教学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综合课堂。  相似文献   

14.
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对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有着重大意义。而"航空维修工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必须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该文分析了"航空维修工程"课程思政的现状,探寻授课要点与思政的融入点,利用实例分析,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程教学,从而真正地使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融合,实现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课堂上,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出勤率低,逃课,考前突击背书。有些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学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轻视心里,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承担。经验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课难度丝毫不亚于其他专业课程。不但要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搭建思想教育合作平台,还要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水平,对学生注重思想引导,把思政课融合专业知识,融入行业企业文化,融入行业道德规范,并借黄河科技学院校成为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契机,进一步探索专业教师与思政老师协同育人新方法,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当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新着力点,对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教学内容、课堂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实现路径,真正实现思政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入脑入心,使大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瑰宝,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了思政课的特色,提升了教学实效性,践行了教育对社会实践的自觉性;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中医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实现途径两方面分析这一问题,以实现改善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17)
为保障高职院校应用广泛的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探索新的路径,新的方法,不再拘泥于课堂,不再是仿真模拟,让我们的实践教学"实"起来,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让思政课"活"起来,拓展思政课与专业的融合,让"课程思政"思想"动"起来,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为专题式教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刘小梅  谭顺平 《大众科技》2021,23(9):108-110
挖掘好、把握好、融入好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大重要环节.结合在线教学特点,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社会热点问题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探索"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库.以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在线教学全过程,促使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构建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将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该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成功之道”为例,探讨如何运用“网络+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