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木 《中国编辑》2006,(3):68-72
一、在五四热潮中成长起来的出版界新秀 许广平曾在《鲁迅和青年们》一文中特别提到了李小峰和他的北新书局。她说,鲁迅和这家书局,历史关系最为深厚。1920年鲁迅应聘到北大授课之时,当时北新书局的源头——北大五四刊物之一的《新潮》月刊和五四新文化团体之一的新潮社已经成立有年了,而北大学生李小峰正是其中的一位弄潮儿。  相似文献   

2.
说起北新书局,不能不从北京大学新潮社讲起,因为两者之间在历史渊源上,有着前接后续的关系。这种继承关系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书局名称上的继承。北新书局的“北新”二字,是北京大学和新潮社各取首字后的缩写。这种取名,不是偶然的。显然,北新书局有意要打着新潮社的牌子,借用新潮社在学术界、文化界的号召力,借用新潮社以前所出书刊在读者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王媛 《出版科学》2006,(5):56-59
北新书局是民国时期一家规模并不大的出版机构,但因其特点鲜明而在出版界地位突出.本文详叙了鲁迅与北新书局的关系从亲密到疏离的过程,并分析了疏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中法 《出版史料》2006,(4):101-103
在我国现代出版史上,曾经有过一位人物:当他作为北新书店创办人和自始至终的实际负责人时,人们会记起他为出版史写下的闪光一页;而当他作为鲁迅先生与北新书局的“版税事件”中的一方时,他又常常受到人们的贬责。他———就是李小峰。在30年代,北新书局曾经最早地把鲁迅、郁达夫、冰心、苏雪林(笔名绿漪)、柳亚子、蒋光慈、周作人等重要作家的许多作品推向读者,使它们成为中国新文化的宝贵财富。这诚然应该归功于作者们,但作为北新书局编辑部的负责人,李小峰也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这证明李小峰不仅仅是一位出版家,还曾经是脚踏实地而又…  相似文献   

5.
韩元春 《出版广角》2016,(17):64-66
20世纪20年代,李小峰创办的北新书局在民国中小型出版机构中具有代表性。不同于其他出版机构在当时出版重镇上海的兴办与集结,北新书局的书刊出版却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迁移和空间转换,从而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化出版格局。作为一家中小型书局,北新书局在竞争激烈的出版生态中积累的书刊出版方向调整的与时俱进性、作者与编辑团队建设的品牌化、出版格局的多元化与编辑理念的独创性等独特发展经验,奠定了其在中小出版机构中的引领地位,对当代出版机构的发展探索也不乏启迪。  相似文献   

6.
读有关鲁迅的书,经常见到李小峰这个名字。而李小峰(1897—1971,江苏江阴人)又是和北新书局联系在一起的。北新书局的来历,大概和北京大学以及新潮社有关,说是北京大学与新潮社各取第一个字,便成了北新。北新最早是在北京成立的,时间约在1924年,创办者是李志云、李小峰兄弟,地点在翠花胡同的李宅,后来的实际经营者主持人是李小峰,因为李志云与人另做生意去了。书店创办时是集资的,集资者除了李氏兄弟外,还有孙伏园等。那时的志向是出版新文艺书籍。李小峰在新文化兴起之初就参与了相关的活动。1918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参加新潮社,可能还是一个重要角  相似文献   

7.
正箧中有薄薄一册开本窄长的《文人印象》,赵景深著,北新书局民国35年(即1946年)出版。这本书历时久远,买来的时候很是残破,但因为它相对稀见,笔者也就没有计较这类品相问题,购入来权作一段人书邂逅经历的见证。该书作者赵景深为1902年生人,以戏曲研究及教育著称于世,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新文学作家、编辑和文学史家,是中国现代文坛中的亲历者和众多事件与作品的见证人;出版该书的北新书局,为与中国现代文学紧密相连的一家出版机构,我们单看其先后出版24本鲁迅著作的业绩,以及著名出版人张静庐所给的"新文学出版的老大哥"之赞誉,就知道它对于现代文坛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8.
吴永贵  王静 《出版史料》2004,(3):98-101
说起北新书局,不能不从北京大学新潮社讲起,因为两者之间在历史渊源上,有着前接后续的关系。这种继承关系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戏曲史研究专家赵景深,1932年在北新书局编《青年界》杂志,和作家们交往很深。有一次他写信催老舍先生写稿,在信纸上写了个大大的赵字,然后用红笔把这个字圈起来,旁边写了一行字:“老赵被围,速发救兵!”意指刊物稿件发生危机,请求老舍赐稿救援。  相似文献   

10.
1926年8月,鲁迅辑录的《小说旧闻钞》由北新书局出版,首次和读者见面。1935年7月,此书又由上海联华书局重排再版,除了增加两节,并作《再版序言》之外,没有更大变动。后来被收入1938年版的《鲁迅全集》第10卷。解放以后,此书曾于1952年根据旧版重印过一次,嗣后一直未能再印。目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打算作为《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的一种,校勘印行,借以满足渴望得到此书的读者的愿望。这是一本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的史料著述,本为鲁迅讲授《中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是盗版书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华通书局《中国新书月报》记者于1931年接到北新书局北平分局史佐才的来信,其中就曾专门谈到北平城的图书盗版情况。当时,凡是稍有价值的图书一到北平,盗版者便立即翻印出盗版本,混入图书市场以牟取暴利。这其中也包括国民  相似文献   

12.
知识与趣味     
“活页文选”的产生,最初是为了解决学校国文教师编印刻写讲义的麻烦,二十年代上海开明书店印行的“活页文选”,起初称《开明国文讲义》,书店用铅字排印自然比教师们的油印讲义要清晰而规范,加上价格便宜,不比油印贵,编注又十分精当,所以很受欢迎。后来北新书局也出了“活页文选”,两家各以自己的店号命名,于是就有了“开明活页文选”和“北新活页文选”。 这两家书店当时都很有名望,“活页文选”的选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13):43-46
在近代西学东渐之际,贵州华氏三代人在依靠经营盐业和酒业发家致富之后,以敢为天下的精神,涉足新闻出版业。先后斥巨资创建贵阳文通书局、贵阳永丰抄纸厂,并在抗战时期不畏艰难成立编辑所,聘请全国知名学者担任书局的编委,从而使文通书局成为与商务、开明等并立的七大书局之一。文通书局为贵州及西南一地的近代化乃至中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姜亮夫先生,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人。1914年入昭通高等小学,1916年入云南省立第二中学,1921年以本省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得林思进、龚道耕二先生指授,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诸先生问学,毕业后在南通、无锡中学任教。1928年至上海,先后任任大夏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复旦大学教授及北新书局编辑。其间拜识了章太炎先生,章氏指导他从杜佑《通内》入手读史,1933年任河南大学教授。1935年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接触了多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民营书店曾有过悠久的历史、光辉的业绩,明、清时期尤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端赖民营书店以延续、发扬。及至20世纪前期,民营书店在新文化运动、民主运动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普及白话文、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反抗法西斯、开启民智等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的佼佼者如北新书局、创造书店、新月书店、生活书店、新知书店等,是现代出版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新华书店成为全国图书销售的惟一渠道,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久而久之,没有竞争对手的形势,对新华书店的经营、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局面,图书市…  相似文献   

16.
每当我路经王府井大街北口235号时(原为86号),我总要流连地回头张望,那是我非常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地方。半个多世纪啊!我于1949年2月16日在天津卫投身于新中国书局,旋即于当月28日就被调派到刚刚和平解放不久的历史古城北平,参加新中国书局北平分局的筹备与创业。如今,原址早已是北京外文书店的营业大楼,左侧为钟表城,右侧为中国工商银行和穆斯林大厦。原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办公的菜厂胡同2号四合院已消失得无迹可寻了。这里只剩下短短十来米长的东菜厂胡同。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月31日北平也宣告和平解放。此时,作为中国共产党两支革…  相似文献   

17.
李素华 《兰台世界》2016,(14):152-154
清末同治光绪时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创办官书局的浪潮。贵州官书局虽然创办较晚,但得益于时任贵州学政的晚清著名维新思想家与教育家严修创办和积极经营,对贵州的文化发展和近代化思想启蒙都作出了较大贡献。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贵州官书局的历史沿革、特点特色和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1月8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与全国国有、民营书业及有关媒体在北京隆重召开新春联谊会。时代出版传媒公司在北京独资设立的国有全资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正式亮相,一批具有时代价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上海书店为纪念鲁迅诞辰百年,特地影印了曾经鲁迅选定、写序并设计封面的《夏娃日记》,原书系湖风书局于1931年10月出版。三十年代初创立的湖风书局虽是小书店,寿命也不久,但由于它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活动紧密相联,影响很大。阳翰笙同志称它:“是‘左联’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唯一的、自己的出版机构”。鲁迅先生当年委托李兰同志翻译《夏娃日记》,译者与湖风书局有过直接接触,因此,为探索湖风书局的历史情况。我走访了李兰同志。  相似文献   

20.
徐雁 《中国编辑》2006,(4):74-76
我发现,大凡喜欢书话的人,在图书美学观上,由启蒙而自觉,或先或后地都认同了书籍的“毛边”之美,最后几乎都自动皈依了以鲁迅为首的“毛边党”。鲁迅对“毛边书”情有独钟,曾经积极倡导,并自称“毛边党党员”。我国早期的新潮社、未名社、创造社、希望社和北新书局等,都有“毛边书”问世,只是能够流传至今的,实在是不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