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苗 《出版参考》2023,(7):26-29
本文从选题策划、组稿、编写、使用四个维度分析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教材面临的挑战,提出人工智能辅助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路径。理性客观分析编辑应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动态,对出版工作中编辑的主导地位保持信心,积极探索教育和行业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应用,努力为高质量教材出版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编辑力是助力期刊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不同的出版环境对于编辑力的要求也不同。文章以“服务编辑事业的未来”为目标,探讨全球开放科学浪潮下的“后期刊时代”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力的新要求,通过分析出版流程、出版模式、出版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提出“后期刊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力还应侧重预判力、引领力、服务力和营销力的提升,以此促进我国期刊编辑出版理念的创新和期刊出版范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3.
孔薇 《中国编辑》2021,(4):39-44
本文利用可视化技术研究人工智能环境下出版领域的热点主题,并结合国内外学术期刊智能化应用实践,对学术期刊智能化融合出版的维度特征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期刊的融合出版通过技术支持的选题策划、客观理性的评审评议、快速高效的编辑校对、算法匹配的信息推送、全媒体化的数字出版、交互多元的媒介形态,实现了出版流程创...  相似文献   

4.
杨涵  张小强 《编辑学报》2023,(3):258-262
从编辑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并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有:优化学术出版工作流程并提高加工质量、强化编辑把关能力和效果、AI生成内容给编辑从事全媒体传播活动提供了机遇、提升学术出版资源配置和编辑价值创造力。但人工智能也带来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协调、面对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人工智能生成的新媒体形态等挑战。期刊编辑需要锻造数据分析和价值发现能力、提高智能环境下的把关能力、形成与技术协同的全媒体编辑能力和以人文价值驾驭新技术的新能力应对上述挑战。  相似文献   

5.
翁之颢 《中国编辑》2023,(11):71-76
ChatGPT作为一项颠覆性的人工智能技术,给出版科学与行业带来了多重危机,编辑作为一种职业亟待重塑。在边界维度,通过再建认同、修复范式、借助外力重新确立编辑职业的合法性、自主性与权威性;在逻辑维度,传统的“技术工具论”应该转向“协同主体论”,以适应多元协同主体的编辑模式;在能力维度,作为创意策划、产品经理和人文启蒙者,编辑需要再造自身不可被编码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6.
曹世生 《今传媒》2016,(4):121-122
数字出版呈现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信息化、产品形态多媒体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的特征,给出版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对编辑主体提出巨大挑战.相对于传统出版编辑主体而言,数字出版编辑主体的编辑力构成也必然要适应时代发生重大变化,除了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和编辑技能之外,还需要培养信息力、创新力、整合力、新媒体传播力、思维力这五种必备之"力".  相似文献   

7.
李振荣 《出版科学》2012,20(3):45-48
近年来出版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编辑学著作与教材,在论及编辑评价稿件应注意的事项时,大多将内容质量作为主要着眼点。评价稿件仅仅立足于内容这一个点是远远不够的,应从多个维度对书稿进行考察。受众、出版、舆论、法律,是编辑评价稿件应考虑的四个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8.
刘鹏 《新闻世界》2024,(3):110-112
作为文化出版必经的阶段,编辑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编辑在工作中展现出不同的编辑力。在纸质文献为主的时代,编辑力主要体现为对文献分析的学术性能力。在互联网时代,编辑必须掌握一定的媒体融合的技术性能力。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巨大影响辐射至新闻出版业等行业。当下,期刊编辑必须正视ChatGPT等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关注信息技术,提升策划能力;坚守政治立场,精进编校技能;革新编辑意识,提升理论水平。期刊编辑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找准定位,有效地提升编辑力,无惧时代的变化,无忧技术的更迭,坚定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出版行业也在其中.在相关国家政策规划的导向下,出版行业顺应趋势,积极探索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的可能.本文基于对人工智能与出版行业的关系分析,探究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内容生产、图书编辑、营销推广和用户需求挖掘等各出版环节的可能性,并据此总结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行业融合应用面临的问题,为出版业更好地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智能化的时代趋势之下,法律图书编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文章从编辑的不同工作角度试图勾画法律图书编辑的未来工作方式转型,即基于大数据的"靶心式"策划模式,人工智能时代法律图书编辑的多元化模式,作者、编辑、读者互动式出版模式和移动互联时代的精准营销模式,以及提升编辑力.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的出版“编辑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 《中国编辑》2012,(3):24-29
出版编辑力指出版业编辑的综合能力。在全媒体时代,对出版编辑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版编辑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能力、选择能力、策划能力、表现力、整合力、信息获取能力、凝聚力、影响力、竞争力、经营力等。出版编辑力的培养要在编辑力生发方向、编辑力生发的突破口、提高编辑力运作效能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上不断取得突破,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也随之逐渐深入.基于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Authors A.I.能够自动阅读和评价小说作品,甚至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实际上可视为作者的自编辑平台,或者出版企业的编辑辅助平台.本文介绍其从一本书到一家公司的创立过程,以及支撑该平台运行的自然语言和技术原理;阐述了其所提供的AI分析报告,特别是叙事原型和情节转折、叙事节拍和叙事进程、主要人物性格和主题分析以及情绪色轮等要素的可视化分析;最后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出版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基于AI,出版价值链有望在各方面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运用带来的学术期刊编辑焦虑,更深层次的是源于其对编辑自身地位和价值的替代,进而挤压了发展的空间。这种焦虑并非只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其中也蕴含着积极的价值维度,应理性审视和挖掘焦虑的价值促进学术期刊编辑实现定位转型与能力提升。编辑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引发未来发展隐忧、编辑能力不适应新型出版要求、学术期刊生存发展的空间挤压催生编辑的职业发展担忧等呈现出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发展替代焦虑的现实样态和主要面向。应按照融合重塑的主线来化解学术期刊编辑焦虑,重点是通过挖掘学术期刊编辑焦虑的积极价值与正向作用转化、培训制度与学术期刊编辑能力提升、学术期刊编辑定位与主动转型、传统业务能力与新型能力融合等,重塑编辑主体地位并提升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针对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融合发展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化在图书出版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图书内容制作、图书编辑加工、图书发行等,论述了人工智能在图书出版业务全流程中的融合应用;最后提出了几点可行的人工智能和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建议,主要包括利用数据挖掘加强图书选题策划、优化人工智能图书编辑加工流程、强化人工智能在图书出版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智能技术复合出版从业人员的素质等,实现人工智能和图书出版的高效融合,使之成为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赋予图书出版工作全新的生命力,充分彰显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传统的出版行业和图书编辑逐渐被人工智能赋予更为丰富的科技思想和智能环节。通过对智能出版时代发展进程的梳理,模拟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化的场景应用,探讨智能出版时代背景下给图书策划编辑带来的全新挑战,分析促进图书策划编辑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和相应对策,协调人工智能与图书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更迭及广泛应用,促使众多行业形态在结合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发生了改变,其中便包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英语图书出版领域。鉴于此,本文以"英语图书出版"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工智能与其内容制作、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环节的融合应用,并提出有利于人工智能与英语图书出版融合发展的策略,即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助力图书选题策划、运用人工智能优化图书编辑加工流程、培养智能技术复合出版从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很多传统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各行各业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方向转变、管理创新等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渗入到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行业的结合运用,为出版行业带来了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选题算法、编辑技术等,实现了出版行业的高效化发展。同时也给出版行业带来了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人工智能视角下出版行业发展趋势和融合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探讨人工智能视角下出版行业的融合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型工具,能极大程度赋能出版行业。本文论述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出版行业中的不同应用场景,包括在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和音视频编辑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了AIGC在出版应用中的优势及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对出版业的介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出版结构和工作秩序被重新调整,编辑的身份和工作也被重新定义.编辑只有厘清人工智能与编辑之间的关系,探索出更加合适的工作模式,才能适应和驾驭新的技术,并能够接受与技术共生的工作方式和价值提供方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编辑一方面在固守价值判断与伦理判断等核心功能中实现对编辑核心价值的传承,另一方面也要与人工智能在人机协调中实现共同进化.从全媒型与专家型到精深化与去专业化发展,随着职业功能与内涵框架的不断修正与完善,人工智能时代的编辑职业将会朝编辑理论发展的推动者、编辑人工智能科学家、编辑理论到实践的"转译"者以及非专业编辑劳动者四个方向分化,从而产生完全不同但又相互赋能的职业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20.
冯媛 《编辑学刊》2023,(6):20-26
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构建的新的增长引擎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并在选题策划、内容生成、编辑校对和营销发行等方面初见成效。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无疑给出版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出版领域的风险有所警醒和防范,是值得出版人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也是出版业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