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则指古今分化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关系详加辨析,指出:古今字与同源字是部分重叠关系;与假借字有交叉的地方但颇有差别;与通假字在理论上没有关系,在实践上有纠葛但可以分辨清楚;与异体字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论古今字与通假字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字的产生途径可以归纳为八种情况,通假字根据通假后的沿变可以归纳为七种情况,其中有十二种可以构成六组对应关系,另有三种不能对应。古今字着眼于字际关系,通假字着眼于字词关系,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错综交叉的关系。对各种用字现象在注释时应视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丁汉浩 《语文知识》2004,(12):10-10
通假字。通假必须是两个字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古人写章时不用本来该用的那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同音替代现象。叫作“通假”或“古音通假”。“通”的意思是通用.“假”的意思是借用。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如《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二声音相同而相通.“蚤”借用了“早”的意义,“蚤”是“早”的假借字.“早”是“蚤”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5.
《周礼注》中62条“读如”类术语最主要的功能是充当沟通字际关系术语,再是拟音兼释义、拟音及释义。在作为沟通字际关系术语的“读如”中又以沟通通假字和本字的居多。而“读若”和“谓若”的功能分别为沟通字际关系;拟音兼释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六种通行的《诗经》注释版本中整理出四类误释通假字的情况:误将借字当作本字;误将异体字当作通假字;误将古今字当作通假字;误将词义引申当作假借。另外还须将通假字与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甚至词义引申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
对假借字的分类进行梳理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假借现象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对借字与本字的关系有更准确的认识,这对汉语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借字和本字的关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通假字概说     
通假字是假借字的一种,是指本有其字的假借。段玉裁分析假借字有这样三种情况:“假借之始,始于本无其字。及其后也,既有其字矣,而多为假借。又其后也,且至后代之讹字,亦得自冒于假借。博综古今,有此三变。”(《说文解字叙注》)段玉裁所说的第二种情况的假借,就是指通假字。王引之在论及通假字时,也注意把它同本无其字的假借区别开来。他说:“盖无本字而后假借,此为造作文字之始也。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不限于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经义述闻》卷三十二)因此,通假字也习称假借字或借字。  相似文献   

9.
马君花 《文教资料》2010,(31):22-24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现象,通假字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本质不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不能正确区分二者。本文建议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入古今字的概念,同时注意规范界定与表述用语。  相似文献   

10.
繁简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汉字字际关系,也是汉字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繁简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繁简字与狭义繁简字既存在联系也具有区别。在廓清繁简字定义的基础之上,通过梳理其与异体字、同形字、通假字、分化字、正俗字等字际关系的现有研究成果,讨论繁简字与诸字际关系的交叉与分野,可以有效厘清不同术语之间的关系,使繁简字畛域更加清晰,亦可为之后的繁简字相关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11.
浅谈异体字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体字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与繁简字既有不同点,也有部分交叉,与古今字、假借字之间迥然有别。文章通过具体字例的分析以辨析异体字与其他三者间的分野。  相似文献   

12.
同源字和通假字是通过不同方式产生的两种文字现象。学术界对同源字和通假字的关系问题有分歧意见,一部分学者认为同源字和通假字毫无关系,是应该被区分的两种现象;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同源字和通假字有交叉关系。实际上,通假字和同源字有读音相同的共同特点,结合段玉裁提出的"凡同声者多同义",得知两者有交叉关系,即有一些字组既是本字和通假字的关系、又是同源关系。通过实例分析发现,有交叉关系的一组字有义素层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比较古今字与通假字产生的原因、途径和形体特点,文章得出结论: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一般含有共同构件;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一般不含共同构件.  相似文献   

14.
结合段玉裁归纳出来的假借的几种类型,根据论题假借字音近度的研究,按声韵关系把假借字进一步细分为以下4种类别:声韵皆同、声同韵近、声近韵同和声近韵近。运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微观入手,从宏观上把握作品,仅分析假借字和本字的音近度关系以及所占比例,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说文解字注》的学术价值以及假借字和被借字声韵关系提供翔实的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5.
漫谈通假字     
丛利红 《考试周刊》2011,(69):23-23
文言文里有很多文言现象,其中有一种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字"。用字通假与写别字不同。通假字是古人在写文章时提笔忘字,又没有统一的字典可供查找,就用音同或音近的替代字来代替本字,是古代社会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字。文言文里还有两种文字现象:假借字和古今字。  相似文献   

16.
假借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本字标准:本形本义标准以本义之字为本字,古通用标准以常见通用之字为本字。本字标准与假借考释的目的密切相关,前者以疏理文字形义关系为己任,后者注重古书的字词训诂。本形本义标准的提出,冲破了传统训诂学的束缚,确立了假借研究在现代科学中的应有地位,是假借研究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7.
许仰民 《天中学刊》2003,18(6):113-114
原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将假借字、通假字、古今字概括为“古字通假现象”,在课文中用“×通×”作出注释,抹杀了古今字的文字历时性和通假字的文字共时性、临时性以及它们的非逆向性。不应一“通”了事,应实事求是地分别注出。  相似文献   

18.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其用字的特殊性,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对于中学生来说,通假字更是个拦路虎。如何识别通假字,找出其本字是训沽学家长期研究的问题。清代学者王念孙说:“训沽之旨,在乎言。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发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这说明了语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也告诉我们通假字要按照本字的音读,按照本字的意义理解。然而由于声韵的变化,古音与现代汉语的读音有很大的差别,中学生难以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课卒的文言文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通假字、假借字和古今字。初学者对此极易混淆,但实际上它们各有不同,稍加区别,不难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论通假字的对立面通假字的对立面是什么?当代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一、所通的是本来有的字王力《“本”和“通”》:“所谓‘本字’,指本来有的字.人们不写本来已有的字,而写一个同音字,那才是假借字.如果作者所处的时代这个字还没有产生,那就无从‘通’起.”这里说的“假借字”,通常说作“通假字”.这里说的“本来有的字”,应该是指产生在第一次使用的某一同音字之前的为标记词而专造的字,以及本无其字的假借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