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叔本华、尼采奠基的以个体理解、体验和把握自我生命为基本原则的生命哲学为审视青年自我认同问题提供了独特视角。青年自我认同问题的提出源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反思。对生命现象的曲解与误认使青年陷入自我认同困境。要克服自我认同困境,须走出价值虚无,澄清与回归生命本真,肯定生命、超越生命、威恩生命。  相似文献   

2.
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位悲剧哲学家尼采,从希腊悲剧文化中提炼出悲剧艺术与悲剧精神,以此解读人生、诠释生命,从而把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生活引向崇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中。尼采赋艺术以形而上的性质,认为艺术与哲学同根,只有在艺术审美生存方式中,人与世界的存在才是合理的相互交融。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尼采的艺术哲学揭示了现实人的生存之美,即人的生命之美是生成的人生;人的诚实之美是道德的人生;人的艺术与科学交融之美是完整的人生。尼采开启并实现了哲学生存论与艺术审美论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尼采认为,历史是人的生命意志的反映,它是英雄人物在瞬间的艺术创作冲动的产物。人的历史开始于“个人具有创造性的自我解放欲望之际”,这是尼采历史观的原始起点和意义支撑。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应该有利于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个体生命的解放,而现在的历史已经背离了历史的本来意义,成了生命发展的桎梏和障碍。现代历史教育是错误历史观与错误人生观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摧残人性的教育,它使受教育者交得虚伪、迟缓、猜疑、抵触,并以软弱的人格、麻木的心态期待着刺激性“事件”的发生,哪怕它危及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不同,尼采认为,"生命"是哲学的唯一主题,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哲学史的内容。与此相关,健康的时代产生的哲学是肯定生命的哲学,衰落的时代产生的哲学是否定生命的哲学。尼采本人的哲学思想即是对生命的伟大肯定和超越,而这些思想是他本人健康状况和生命意识的反应。"生命"是尼采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意义疗法是由维克多.E.弗兰克尔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本文对意义疗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个体寻找生命意义,帮助个体重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意义疗法能够使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得到发展,而个体自我认知程度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亮程的散文创作中蕴含着一种引人注目的"慢"哲学。基于对时空和死亡的体悟,这种"慢"哲学认为,"进步"观念导致了个体存在的焦虑与生命意义的迷失;现代人追求的进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往往是以令人难以忍受的损失为代价的;唯有减缓速度,让生命慢下来,才能取得人与自我、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解,进而重新确证生命的价值。此外,"慢"哲学还对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发展观念构成了有力的质疑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生命哲学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为中小学教师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生命哲学视域下中小学教师主体性表现为生命体意识的觉醒、自我发展的自觉和生命意义的绵延.当前,中小学由于过度强化学生主体遮掩了教师生命体、教研不当分离限制了教师自我发展,推崇分数本位忽视了教师生命意义.通过给予人文关怀,促进教师生命体意识的觉醒;唤起研究意识,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觉;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肯定教师生命意义来促使教师的主体性得以敞开.  相似文献   

8.
价值虚无主义是传统形而上学设定的最高价值的贬斥,上帝之死带来了社会价值失序以及人心价值迷茫的精神和文化危机。面对虚无主义的历史运动,尼采主张以生命的权力意志克服虚无主义。海德格尔从存在论出发,认为尼采的价值哲学由于耽搁了存在之思仍在虚无主义之中。施特劳斯批评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推进,认为只有以"自然正当"作为价值的确定性基础,人们才能走出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沼。事实上虚无主义与现代性同构。在现代性语境下,虚无主义是随传统共同体的解体、人的自我理性在原子式自我观的支撑下价值独断的结果。只有回归价值的生存论根基,建构在共享式自我观主导下的构成性共同体,人才能走出价值虚无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9.
孙江永 《江苏教育》2009,(7):101-104
导读:周国平受尼采的影响很大.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方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而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尼采思想的形象描摹有重其破而不重其立的倾向。即或有时看重尼采对生命重新型塑的努力,也多将其归向对作为个体的生命形态及其意义可能的阐发,因而不能充分在突出个体阈限之外的历史和社会层面发挥尼采生命意志的建构作用。文章以此问题为起点,初步探究了尼采的权力意志、永恒轮回和"超人"学说等具有建构性特征的美学思想,以描绘出一个更为立体的后现代视域中的尼采形象,这个形象既驱动当下后现代思想生成,又引领它们以建构性的姿态面向人及其世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周国平受尼采的影响很大,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方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而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相似文献   

12.
从人的生命的结构和意义看.信仰和自由都在高处。人的生命是从天、地、人那里领受过来的,它由个体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宇宙生命(精神生命)三部分构成;同时,它又通过人格、人文和人道的三重提升,创造出自我、社会和宇宙的三重生命内涵。生命的最高意义或价值应当是自由。  相似文献   

13.
尼采解构了非生存性的传统哲学,建构起以高扬人的生命价值为核心和标准的生存哲学传统。这一生存哲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意境哲学,其意蕴是体悟生命的存在价值;是一种生成哲学,其本质是实现生命的创造价值;是一种理想哲学,其目的是追求生命(人性)的完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反叛     
尼采是19、21世纪之交历史转折点上的伟大哲学家和美学家。他在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都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试图对他在哲学;价值观、美学、艺术等方面的反叛及其现代意义作些浅析。 一、“这个世界”与人的哲学 西方哲学史上,从柏拉图开始,传统的世界观一直有二元论倾向,将世界分成表象世界和理念世界,认为前者是变动不居、幻灭无常的,没有实在性,后者才是真实完美的世界。尼采对此进行了批判,认为把完整的世界割裂为二并以虚构的理念世界为真实完美而努力去接近它,虽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哲学教他们鄙弃的,正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活动场所,结果,人既不安于自己置身立足的真实环境,又难以直达于飘渺的理念境界,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柏拉图的这种哲学思想又和后来的基督教思想一拍即合,把人的“身”、“心”说成是矛盾冲突的,使人自身成为灵肉的战场,自我争斗不休,让人不敢直面现实、  相似文献   

15.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人,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16.
生态是不同生命相互关联和良性互动的生命体系,它强调个体对生命链条的依赖,如果把它加以提升,进行抽象就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即从哲学的意义上透视,生态既是主体的生命状态,又是主体的生命力的表现,是生命内在的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主体的自我生长和自我更新,也因此被看成是一种世界观,即生态世界观。基于生态的视域审视高校德育,可以凸显高校德育发展的指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  相似文献   

18.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19.
叔本华从其意志论哲学出发,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表现为无止境的欲望与冲动,因而,人生是痛苦的,艺术可以展示使人沉醉于“自失”的境界,忘记意志的存在。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前提,认为审美存在的必要性在于悲剧性,这是两个人在意志论美学中的合唱,也是变奏之所始。叔本华从肯定艺术始,终于否定人生。尼采则肯定艺术进而肯定生命!然而尼采表面的乐观并没能掩饰住内心的失望, 他发出的最后的哀鸣把他带回到叔本华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