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工业时代 ,拥有 80 %以上社会信息资源的政府 ,用户对其信息利用率仅为 1 0 %。信息时代的“数字政府”运行刚性的程序化与模式化是政府运行科学与高效的技术保障 ,但从总体上讲 ,“数字政府”仍然改变不了最终由人操作的结局 ,因为数字信息平台是否运转 ,为什么运转 ,数字信息的收集、公开等仍需要人的能动作为。那么 ,“数字政府”信息如何公开呢 ?本文从法律角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从数字鸿沟的定义度其影响入手.分析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数字鸿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4.
《信息系统工程》2008,(5):44-45
数字北京信息亭近年来,北京的政府机关、社区、街道、医院、商场、高等院校等公共场所设立了许多的数字北京信息亭,这些数字信息亭内都设置了可以免费查询信息的电脑系统,直接触摸电脑屏幕即可查询新闻、公交换乘、景点、宾馆、饭店等各种信息。数字北京信息亭是数字奥运的重点工程和信息化服务奥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非典”事件入手,引出了公民的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然后从信息时代和政府两方面分析了信息公开和信息自由的必要性,最后从这次事件中提出了三条建议,希望对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数字时代Web政府信息公开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入和普及,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来规制数字时代基于Web的电子政府的信息公开、利用行为的局限性,并针对数字时代电子政府技术、运行特征,从法制层面提出规范电子政府有效公开、利用政府信息的改进设想,以对未来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电子政务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美日等国"电子政府"的发展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的电子政府20世纪90年代初,由副总统戈尔所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NPR)就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的口号。NPR于1993年提出了“创造成本更少、运转更好的政府”及“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两份报告。美国总统克林顿在2000年6月宣布,要在90天内建成一个超大型网站——“第一政府网”。目的是减少“橡皮图章”,创建一个“高效率、高技术的政府”。2001年,布什总统上台后,加速了“电子政府”的发展。就目前来看,美国的电子政府在以下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一是政务公开。美国各级政府都广泛…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六年多来,各级国家档案馆普遍设立了固定的场地,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中心(或称现行文件查阅中心),配备相应的人员,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少国家档案馆在保证文件查阅窗口正常运转的同时,将政府公开信息送上档案网站,有的还将窗口服务延伸到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甚至将政府公开信息送到社区、市民的家门口。但从运行的情况来看,这些部门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建设缺乏  相似文献   

9.
Web3.0环境政府网站数字信息资源共享规划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Web3.0环境和信息公开条例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存在的问题,设计以数字信息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宗旨的多元化政府网站数字信息资源共享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Web3.0环境和信息公开条例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存在的问题,设计以数字信息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宗旨的多元化政府网站数字信息资源共享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第三人是指政府机关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会损害除申请人或公开相对人以外的合法权益的人。判断“第三人”及第三人是否享有权利关键是看该信息是否同第三方有直接利害关系。对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第三人权利保护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设计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数字保存格式、数字保存标准规范、保存策略和方法、保存元数据、知识产权权益、存储体系、保存仓储、保存工作流、Web存档、保存中的知识技术、保存中的信息封装都是当前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重点,由于研究对象复杂、研究内容众多、涉及面广,在图书馆界内,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日渐成为需要众多领域共同参与、多个单位协调配合、各个学科相互支持的一门"大科学"。 本专辑收录的4篇论文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数字化科技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体系与政策机制"项目的研究成果。论文的作者主要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这个领域内正积极探索的年轻科研人员。4篇论文关注的核心都是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问题",它们从技术体系、技术策略、技术标准和保存元数据4个不同的角度对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当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专辑的第一篇论文探讨了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体系"问题。作者从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为了推动数字保存的研究,推进数字保存系统的实施,有必要把现有的数字保存技术领域进行适当的梳理、归纳,总结为一个可供参考的技术体系。在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能够容纳当前主要数字保存技术的数字保存技术体系,希望通过它能够回答什么是数字保存技术?数字保存都涉及哪些主要技术?这些技术是如何有机组合构成一个数字保存系统等问题。 专辑的第二篇论文以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策略"为研究对象。作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项目的研究分析,发现很多长期保存系统在实践中并没有简单地应用我们所熟知的3种保存技术策略:迁移、仿真和技术保存。一些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项目采用了更为精细、更为可行、甚至更为独特的技术方法来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作者从众多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实践中,提炼了4种主要的长期保存技术策略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相信这几种"技术策略"能够为如何进行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实践提供答案。 技术标准是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证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各环节互操作的基础,贯穿于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专辑的第三篇论文探讨了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标准"问题,作者对长期保存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了梳理,对这些标准的层次、功能、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系统标准的范围与作用,希望为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保存元数据是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系统中对数字保存过程进行支持的信息,它支持和记录数字保存的处理过程。在历史上,有过多种保存元数据方案,如Cedars的保存元数据框架、Nedlib的核心保存元数据集、NLA(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数字馆藏保存元数据和OCLC存档元数据等。PREMIS保存元数据是以上多种保存元数据体系的集大成者,是目前长期保存界公认的保存元数据标准。专辑的第四篇论文对PREMIS核心保存元数据体系的新理念、PREMIS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中各实体的保存元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通过对PREMIS保存元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来回答什么是保存元数据?保存元数据的重点是什么?怎样进行保存元数据的实施等问题。 当然,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技术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4个领域,而且以上4个领域里的内容也并非一、两篇文章能够说清楚的。然而,我们坚信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技术研究是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中的一个核心课题。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技术的研究之中,为提高我国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能力而共同努力。 (本专辑论文作者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数字化科技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体系与政策机制"项目主持人张晓林教授及《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编辑部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3.
政府必须告诉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风波再度引发对政府信息公开透明问题的关注。一个好消息是:《政务信息公开条例(草案)》的起草和征求意见工作已完成。根据这部条例,政府机关中没有依法履行“主动公开义务”,“故意不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篡改、毁灭政府信息”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将受到行政处分或被迫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DOI:数字资源的"条形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DOI(数字对象标识符)为网络信息提供了具有唯一性的标识和永久性的有效链接,本文分析了其编码方式、技术特点、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并指出图书馆界应积极参与数字信息共享规则的制订。  相似文献   

15.
赵宇 《档案与建设》2018,(6):17-20,33
论文主要介绍作为数字连续性2020政策核心内容的三大原则: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以数字方式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和流程是可互操作的.基于这些原则,提出国家档案馆主导并形成信息治理单元、效益观下驱动数字信息单套制管理、参与推进政府业务活动的数字化运行、合作推出可互操作的最小元数据集、清晰的任务规划和时间节点倒逼执行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鉴于数字时代的版权失衡问题,英国图书馆(British Library)对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关于其在数字时代对数字信息的态度及需求的调研。调研结果表明,93%的研究者认为对数字信息的获取应与印本资源相同,应当允许非商业的研究行为复制部分数字信息,如在线论文、新闻广播、电影或音频资料等。87%的研究者表示应该允许他们在数字时代使用“版权例外及合理使用”条款。而68%的学者反对这些使用条款。英国图书馆将把这些观点汇报给英国知识产权办公室。  相似文献   

17.
曾凡斌 《北京档案》2008,(10):28-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5月1日公布实施,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从此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并将一定程度上改变如今政府与公众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同时保障公众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以及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权。如《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理念:“政府是信息公开义务人,人民群众是信息公开权力人,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印刷技术领域的应用.传统的平版、凸版(柔性版)、凹版、孔版(丝网)印刷(即“模拟印刷”)生产流程中.数字技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数字技术的核心是数字信息,包括数字信息的产生、数字信息的传输、数字信息的输出或存储。模拟印刷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任何工艺.一旦采用或实现数字信息.就可以认为运用了数字技术。通常人们用“CTP: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实施《条例》,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行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张家港市档案局(馆)作为全市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业务指导单位和政务公开信息的集中查阅场所,在推动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我国"211工程"百所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数字信息环境的形成,在线信息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对我国“211工程”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形式、内容、媒体形式、开放程度、组织结构等进行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211工程”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我国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