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白水:以身殉报的报界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白水,原名獬,又名万里,字少泉,1874年1月17日出生于福建闽侯县,1926年8月6日。被枪杀于北京天桥,时年52岁。他坚持致力于“改造报业”、“革新社会”的事业,是我国早期与邵飘萍齐名的著名报人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林白水(1874—1926)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在25年的新闻生涯中,他先后创办10种报刊,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作出过贡献。闽南名士少怀壮志林白水原名林獬。这个怪名字,是他父亲——祸建省闽侯县一个清朝官吏家庭的纨袴子弟——给起的。1874年初林白水出生后不久,父亲看见屋前飞檐上蹲着一头独角兽,民间称为“獬”。传说中獬能分别善恶,见恶人与善人相斗,总是冲上去用角顶恶人。父亲心弦一动,就给婴儿取名为“獬”。父亲绝没想到,这个无意之中跳出来的“獬”字,  相似文献   

3.
荧屏日记     
荧屏日记宇文白水编者按:电视荧屏屡出差错,引起观众关注和批评。浙江电视台宇文白水同志从1994t年11月29日到1995年8月4日写了若干篇“荧屏日记”,指出某些电视台的差错,特摘要刊载,希望引起注意。①1994年11月29日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字...  相似文献   

4.
清光绪十三年(1887)丁亥二月初二日午时,钱基博与胞弟钱基厚孪生于无锡城内连元街吴氏寓庐后进东偏之左室,据说与“亚圣”孟轲同一天生日.因兄弟俩是孪生,所以基博初名基来,小字曰博,后改字子泉;基厚初名基复,小字曰馀,后改字孙卿,取《周易·复》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之意.  相似文献   

5.
井勿幕,原名泉,字勿幕;后以字为名,易字文渊.陕西蒲城人,生于1888年2月12日.他是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之一,为中山、克强先生所器重,誉为"西北革命巨柱",1918年11月21日被北洋军阀的走狗杀害,时年不满三十一岁.多年来,井勿幕的革命思想和事迹已被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6.
江坪  丁锡满 《新闻实践》2011,(10):31-33
今年8月6日,是林白水就义85周年。我们敬仰林白水,一是因为林白水是民主革命斗士,中国报界先驱。他大胆揭露反动军阀,呼唤民众革命意识,不惜以身殉报。这样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血荐轩辕的前辈报人,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骄傲,值得我们敬仰。二是同我们浙江关系密切。林白水走上新闻从业之路是从创办《杭州白话报》开始的,他同我们浙江的邵飘萍齐名,同样被军阀杀害,可以说是“萍水相逢”。林白水又在杭州创办新学,惠及浙江。  相似文献   

7.
由于阶级和认识的局限,沉溺于胜利后的狂欢之中的林白水,身上的“獬性”逐渐消退,以至于被“士为知己者用”的名士思想所驱使,心甘情愿地沦为袁世凯恢复帝制的吹鼓手。1913年林白水当选第一届国会议员初到北京后,袁世凯便封他为总统府秘书兼直隶省督军秘书长。为了感恩报德,他参与了臭名昭著的“筹安会”的宣传工作,并在《亚细安报》上发表不少文章,为窃国大盗袁氏称帝张目。  相似文献   

8.
一 夏立表,字松泉,派名南鹤.据《枫田夏氏六修族谱》记载,夏立表“世居桃江县武潭镇东流村,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己亥七月九日生”.夏立表少年时随从事竹木生意的父亲去汉口读书,从湖南旅鄂中学(当时位于湖北武昌)毕业后,回到家乡益阳教书.  相似文献   

9.
八月六日,在林白水就义六十周年之际,林白水烈士纪念馆在他的家乡——福建闽侯县青口乡青圃村正式落成。林白水爱女、七十二岁的林慰君女士专程从美国回来参加纪念馆落成仪式。林白水是我国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民主革命者,他早年就怀抱忧国爱民之心,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活动,并致力于办学、办报活动,他曾同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创设爱国女校、爱国学社等,在福州创办过官立、府立七所小学;主办过《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等报刊。他矢志为民立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中期,记不真是否1957年,我在古典文学出版社供职时,曾经责编过吴小如的《读人常见书日札》;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又出了《常谈一束》(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两书的书名都带“常”字,看来他喜欢这个“常”字,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16日是我国新闻界巨子范长江诞辰一百周年.纵观范长江同志一生的新闻实践活动,"深入"二字是最好的诠释.他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行动践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践行了深入新闻源泉的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12.
明朝忠臣杨绁盛一生为反强权,与奸臣严嵩对立,把生死置之度外。据说,在他第二次被诬陷下狱,临刑前在狱中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李大钊十分敬佩杨继盛的气节,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早在1913年主编《晨报》副刊时,李大钊就在创刊号上选刊了“铁肩担道义”一句作为本期警语。  相似文献   

13.
特级残废军人,“钢铁战士”刘琦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去意徊徨》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海内外读者纷纷来信和著文赞扬作者的顽强毅力,称他为“当代的保尔”,感激解  相似文献   

14.
查启森 《图书情报知识》2007,(4):111-112,F0003,54
一代宗师、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先生于1977年2月1日逝世后,海内外学者,包括海峡两岸他原来的学生以及图书馆学的新进们都纷纷著文,缅怀先生的生平事绩,褒扬他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特别是对图书馆学教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樊炳清与《哲学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炳清自20世纪初期开始从事翻译工作,是一位成绩卓越的翻译家。他1920年前后编译的《哲学辞典》是根据日文、英文资料编著的,是上世纪20年代出版的一本较早介绍西方哲学的工具书。樊炳清(1876?~1931?年)字少泉,又字抗父,山阴(今绍兴)人。1898年,他青年时期和王国维、沈纮等在罗振玉创办的东文学社随日本教师藤田丰八学习日语(据  相似文献   

16.
1964年9月27日,毛泽东就中央音乐学院女学生陈莲来信,向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作出重要批示,并在署名后再批两行字,第一行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八字方针”是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的文艺思想的系统总结,尤其是对1956年8月24日他发表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7.
资深出版家王益先生著文,提出《精神食粮也需要多样化》(原文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10月31日1版),他认为“图书的装帧式样,不宜太单调,也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图书式样的多样化,是出版工作发达的表征,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反映。”这是很有前瞻性的见解,可能为实施精品  相似文献   

18.
《海南档案》2005,(4):40-41
林白水(1874—1926年),福建闽侯人,中国新闻史的杰出报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战士,1926年被军阀张宗昌杀害,新中国成立后,才由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公仆”一词就是由他首创。  相似文献   

19.
一、于右任生平简介 于右任(1879—1964),陕西泾阳人,原名伯循,字诱人,1905年在《新民丛报》著文时始用右任名,并用以代字,后遂以此字行世。是著名教育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革命家和报人。  相似文献   

20.
一、于右任生平简介 于右任(1879—1964),陕西泾阳人,原名伯循,字诱人,1905年在《新民丛报》著文时始用右任名,并用以代字,后遂以此字行世。是著名教育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革命家和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