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合物AWG器件研究工作对国际国内光通信事业尤其是有机光电子器件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基础上对聚合物AWG器件研究工作做出总结,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式墉教授长期从事信息光电子学的研究,在光波导器件物理、半导体激光器及物理、光电子集成器件、有机发光器件、聚合物AWG、光电子及其集成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多晶硅TFT阵列设计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波分复用技术是光频上的频分复用技术,能够实现大容量信息的传输。阵列波导光栅(AWG)波分复用器是构建波分复用系统首选器件。本文阐述了AWG的工作原理,总结了其主要应用,最后基于Opti System仿真软件,设计了AWG版图。根据AWG版图,得出仿真结果与分析,为今后设计制作出性能更好的AWG器件奠定了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能带隙工程作为半导体聚合物研究的新兴领域,对于半导体聚合物材料的应用以及半导体聚合物器件的各项性能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简要地说明了实施聚合物能带隙工程的缘由,然后详细地介绍了聚合物能带隙工程在导电聚合物、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电致发光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4):306-306
化学研究所胡文平等与日本电话电讯株式会社合作,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间隙的金电极对,结合电场诱俘和稀溶液自组装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共轭聚合物的纳米器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聚合物纳米器件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行为,其对光的响应速度达400Hz,比其薄膜器件的响应速度快得多(通常在数秒到几十秒),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5,(20)
利用金属等离子体的局域场增强效应能够增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功能层对入射光的吸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本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法(FDTD),针对结构为ITO/PEDOT:PSS/P3HT:PCBM/Li F/Al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内嵌纳米Ag颗粒的器件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纳米Ag颗粒在不同位置处以及不同包裹介质中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理论和实验表明:Ni O包裹的纳米Ag颗粒改善了器件在380nm~550nm的光吸收。  相似文献   

7.
陈璐 《科学中国人》2014,(12):86-87
专家简介:陆建钢,上海交通大学光电材料与器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液晶材料与光电器件研究。研究领域包括聚合物蓝相液晶材料与器件,三维显示光学系统,集成式微结构光子器件,与触摸式及非接触式交互系统等。几年来,在相关领域发表期刊与会议论文60余篇(SC论文22篇),国际国内专利100余项。科技人才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他们的创造价值上。  相似文献   

8.
半导体材料作为场效应晶体管的关键组成元素,严重的影响器件性能,相对于小分子半导体材料,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具有很多优势,比如便于溶液加工、适用于室温制备等。目前,高迁移率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经过多年研发,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并且经过不断的创新,诞生了各种结构新颖、性能良好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不断优化器件制备工艺,使得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从10~(-5_cm~2v~(-1)s~(-1)提升到了36.3cm2v~(-1)s~(-1)。详细地描述了高迁移率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高迁移率聚合物在半导体器件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从空穴传输型、电子传输型和双极传输型等三个方面分析高迁移率聚合物半导体研发现状,归纳和总结半导体材料,从而可以进一步的为半导体器件构筑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简介:陆建钢,上海交通大学光电材料与器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液晶材料与光电器件研究。研究领域包括聚合物蓝相液晶材料与器件,三维显示光学系统,集成式微结构光子器件,与触摸式及非接触式交互系统等。几年来,在相关领域发表期刊与会议论文60余篇(SC论文22篇),国际国内专利100余项。科技人才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他们的创造价值上。科技人才能够利用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提出新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转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3-434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存储器件研究是有机存储器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不仅具有晶体管的开关功能同时还能够存储信息。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成功研制了多比特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器件。他们巧妙地将光辅助效应和聚合物修饰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相结合,探索出实现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多比特存储的光电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1):77-77
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共轭聚合物以其突出的优点——廉价的溶液可加工性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结晶性共轭聚合物由于规整的堆砌结构具有更优异的光电性能。其中聚(3-烷基)噻吩在聚合物场效应管和光伏电池等薄膜光电器件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针对空穴阻挡层Bathocuproine(BCP)单独作为反型聚合物电池器件的电子传输层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提出在氧化锌结构器件中,通过修饰氧化锌电子传输层可以提高器件的填充因子,进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观点。在太阳能薄膜电池行业起到拓展思维的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结构化学指导新型金属 有机纳米器件的合理合成和物理性能研究,探索它们的自组装规律,共设计合成了 1 2个含N、S及COO- 基团的具有不同对称性和立体选择性的新颖大骨架多官能团柔性配体,以及由它们与金属离子自组装合成了 1 8个新型金属 有机纳米笼、纳米管和配位聚合物,开辟了一条合成金属 有机纳米器件的新途经。其中,一个具有Oh对称的金属纳米笼,笼内体积超过 1 0 0 0 A3,可以同时容纳多种离子和小分子,是目前已测定单晶结构的金属纳米笼中容量最大的一个。而用金属离子把纳米管串联成的金属 有机纳米管则是国际上首例报道的结构有序无机 有机纳米管阵列;并创新性的采用低温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具有半导体和顺磁性质的Ni 巯基嘧啶二维层状聚合物和两个二维折叠格子状化合物;另外,用巯基嘧啶作为难溶盐CuCN的溶解模板,得到了国际上首例六角形CuCN大环化合物和另外一个新颖的类石墨层状CuCN化合物.  过渡金属与多官能团配体通过配位键来驱动和引导自组装,形成具有均一尺寸和特定形状的金属 有机纳米器件,是当今化学与材料领域研究的前沿之一。而通过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对称性和立体选择性的有机配体,并把它们与金属离子自组装形成具有纳米尺寸和特殊功能的纳米球和纳米管,更是在纳米科技、  相似文献   

14.
正创新团队本团队是2014年度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针对我国未来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产能/储能/换能材料制备、结构与效能中的共性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在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微纳结构功能转换氧化物材料、硅镁碳基材料与共轭聚合物材料的创制理论与技术,及其新的产能/储能/换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注聚井堵塞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诸如堵塞、产出水处理等问题已引起了石油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聚合物及交联聚合物的堵塞会影响后续聚合物的有效深入,严重时会导致油井产液量大幅下降甚至不产液,严重影响了聚合物驱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为此开展了聚合物驱解堵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设计、制备功能化超分子聚合物是当今高分子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2年5月19—21日在杭州召开了以"超分子聚合物科学与材料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73期双清论坛。会议围绕超分子聚合物结构构筑、聚合过程与功能调控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推动我国超分子聚合物科学与材料研究的发展,同时凝练该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发展超分子聚合新的驱动力、深入研究超分子聚合过程与理论、实现超分子聚合物的特殊功能并发展成特殊聚合物材料。最后,本次论坛提炼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今后资助的重点与方向,对未来5—10年进一步推动我国超分子聚合物科学与材料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通过专家验收。项目承担单位有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项目负责人是我国著名有机高分子科学家沈家骢院士。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我国的工业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VDMOS器件的重要性也不断的显现出来。针对我国当前的VDMOS发展现状,相关的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VDMOS器件主要是由两种类型的器件组成的,即增强型VDMOS器件和耗尽型VDMOS器件,而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耗尽型VDMOS器件的制造方法和具体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拓展聚合物驱的应用领域,对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基本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生物聚合物的评价方法,并与合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进行了性能对比,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了合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与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共性与特性,并通过驱油效率试验,确认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应用条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生物聚合物黄胞胶适合于地层温度小于80℃,地层水矿化度大于20000mg/L的油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稳态剪切实验测试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分析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等对溶液黏弹性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聚合物的黏度——浓度关系研究;聚合物的分子量对黏弹特性的影响;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对黏弹特性的影响,并在室内研究评价了不同浓度聚合物溶液与地层渗透率匹配关系以及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与地层渗透率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