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美丽 《农村教育》2002,(12):12-13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毕生为探索符合中国情的教育理论,寻觅中国教育的曙光,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实验。他遗留给我们的500余万字的辉煌巨著,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永远忠于人民、热爱孩子、献身教育的崇高师德,堪称一代楷模;他所创立的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学说和教育实践,不仅为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一个大变局时代的李瑞清开拓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荒原。他不遗余力地创办中国现代教育事业,视教育为生命,视办新式师范教育为神圣使命,他以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打破了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他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所创办的图画手工科结束了师徒传授或父子相传的中国美术教育传统模式,其学院式教育模式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美术教育家。深入研究李瑞清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他的兴学育才和强国主张也激励着后世教育工作者们前赴后继,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挥光和热。  相似文献   

3.
于江 《教育与职业》2008,(1):106-108
他的一生是不断进取和持续思考的典魁他不仅亲手创办教育杂志,还时常撰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教育观点他不仅积极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规律,还亲身参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开办实业以促进教育思想的传播交流;他提出的普及国民教育的主张被当时的南京临时政府全面采用,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奏响了第一声礼炮;他就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卓越开拓者——陆费逵。[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石菊 《天津教育》2007,(1):31-31
从教数十载,读过教育名著若干,但我感到最亲切、最爱读的还是陶行知先生的著作。陶先生是令人景仰的中国教育家。他早年留洋,学贯中西,融中西文化精华于一身:他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了中国本土的教育理论,符合中国国情;他通俗为文,贴近生活,学了他的理论就能指导教育实践。他的著作是教育理论的宝库、教育改革的指南,堪称中国教育经典。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知识渊博,他用他的才华和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反映了他的一生无私奉献于中国教育的精神,感化和教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在21世纪的今天,他创造的教育理论思想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他一身致力于教育事业,为追求光明的新中国,为发展进步的教育事业,百折不挠,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追求进步的一生光照后人。他的教育思想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中陶会副会长杨应彬)1939年7月,他来到正处于抗日烽火中的重庆,创办了后来为世人所瞩目的学校——重庆育才学校,继续他“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陶行知《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教育科学出版社方明主编《陶行知教育名篇》P105)的道路。在这里,陶先生不仅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还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创立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为育才学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精神基础,这些都成为育才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今年,是我校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在此之际,我们全体育才人无比深情地缅怀为教育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一生的老校长。值得幸运的是,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还在,他的高尚风骨还在,他的办学精神还在。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逝世60周年。陶行知先生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在反传统教育和反洋化教育的斗争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的精华和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的经验,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教育学说。他的教育学说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思潮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他从事的教育活动完全是为提高人民觉悟、为人民谋福利的,特别是为提高广大农村的劳苦大众的觉悟为主旨。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关注的中心,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是他终身奋斗的目标,他说:“我们要想建设新中国,必须用教育的力量来唤醒老农民,培养新农民,共同负担这个伟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党宁 《教育与职业》2007,(34):102-104
他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卓越开拓者;他是中国近代私立学校的伟大先驱;他始终关注着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进程;人生短短几十载,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财力和智慧都献给了近代中国的教育事业。他就是被奉为南开“校父”的严修。 南开老校长张伯苓曾高度评价他的办学功绩,“严先生道德学问,万流共仰!个人追随颇久,深受其人格陶冶。南开之有今日产先生之力尤多,应尊严先生为校父。”  相似文献   

9.
论严复教育思想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近世纪之交,回眸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严复的教育思想令我们重新注目。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政治追求与教育理念交相映照,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使其教育思想独具特色,独领风骚,开中国教育迈向现代化之河,激励着后人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教育经济思想是构成他的整个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其中他的富裕观不但在当时的旧中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也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一陶行知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对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有着切身的体会。他非常注重对中国现实国情的研究,他清醒地看到:“中国人口80%以上居住在从事耕作的农村,因此,了解农民的状况,对于理解有关的经济和教育问题很有必要。”①陶先生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民主、富裕的中国,他的富裕观建…  相似文献   

11.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词情感特征突出。彻底享乐、坦直言情、极情尽致地抒写亡国感受,表现着他的真率;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诗人天赋,造就了他的敏锐;自然感发之情,世路飘忽之感、河山社稷之悲,合构成他情感上的巨大负荷。而这真率、敏锐、大负荷的情感特征,正是李煜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羲之以书法艺术闻名,但为官逾其人生之半,且力争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作为,显示了他的行政管理思想和能力。如,有大局意识,忧国忧民,能从国家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勤政,务实,爱民;针砭时弊,改革弊政,精官简文,严刑惩贪;重责任,轻权力,不以官位为进退等。在当时,堪称清醒的政治家,爱民的地方官。当然,他没有尽全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不是职业政治家。这与他所处的恩赐官僚制时代有关,更与他儒释道杂糅的思想和骨鲠孤傲、不拘于俗、追求自然的个性及酷爱书法艺术的心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文天祥是以其与金石同坚的忠肝义胆流芳千载的。人们交口赞誉的,无非是其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坚韧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勉力支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刚正坚守,以及以死尽忠的民族气节。然而,究其一生的艰难历程,甚至是在挽狂澜于即倒的征战与奔波之中,忠君与事亲、庙堂与江湖也都难以割舍地共处在他的意识深处。他至死不肯仕元,却衷心地希望弟弟去做元朝的官员;他积极用世,但也向往山水田园。这种丰富立体的情感人生,铸就了文天祥的伟大与真实。  相似文献   

14.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尖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接抒写,感情浓郁而强烈,反映出姚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思与济世之怀。研究姚合这类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姚合诗歌风格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全面地把握姚诗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5.
孙子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是功成名就、功德圆满的一生,也是功在当时、惠及千秋的一生。他一生践行并实现着"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主要是归功于其特有的成功之道。刻苦读书学习,勤于思考是孙子成功的前提;加强品德修养是孙子成功的基石;不断磨砺干事创业之志是孙子成功的关键;精通谋略是孙子成功的根本,而务求自保全胜是孙子成功的保证。学习孙子智慧,研究其成功之道,既要研读其兵法,又要研究其人、其事、其功、其名。  相似文献   

16.
刘影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22-124
梁实秋以散文饮誉文坛。在雅舍系列散文中,梁实秋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或对故朋旧友的回忆追思,或对故乡旧物人事的怀想,特别是《雅舍谈吃》不仅举玑列珠地叙说了故乡种种美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美食的回忆寄托了梁实秋深深的思乡之情。梁实秋散文中的浓浓乡情是其流落异地思乡而不得归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戴表元生于浙东,长于浙东,对故土的山水、风俗、人情充满感情,集中体现在诗歌中对故乡山水风物的热爱、对底层劳动者命运的关注和回归故土的隐逸情怀。其笔下的故土山水,不仅仅是地域意义的山水,也是一种对心灵家园的呼唤。  相似文献   

18.
洪堡特是19世纪世界公认的语言哲学家,他的语言哲学思想深奥、精辟,不易整体把握。纵观洪堡特的语言著作,我们会发现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以精神为本原的哲学前提下的。精神是统领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总纲,也是解读洪堡特理论的钥匙。另外,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中渗透着他深深的民族情结,他的很多理论都是在对语言、精神和民族三者关系的深刻理解后的进一步推衍。理解洪堡特语言学思想中的精神和其中的民族情结,有利于对他的语言哲学思想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9.
关注海子其人其诗,我们不难发现海子作为赤子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理想破灭后反抗绝望的勇气。通过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我们感受到赤子诗人海子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强烈追求和无限憧憬.也体会到理想破灭的海子内心痛苦的无声呼唤。  相似文献   

20.
曹丕赋制式短小,篇幅上与诗接近。语言总体上看浅显晓畅、明白如话,与他诗歌的语言近似他的赋从取材上看也有与其诗歌相通之处,多写旅行游览、感离恋别、登览宴饮等。曹丕赋抒发的感情缅邈、细腻,与其诗歌抒情风格一致;曹丕赋中还常出现一些他在诗中惯用的物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