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杰 《小学生》2011,(4):22-23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探究学习,取得了一点成效,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活动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数学,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从思考中学,从交流中学,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的时候,我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导入。…  相似文献   

6.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学生主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  相似文献   

9.
张秀珠 《广西教育》2006,(7A):88-88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就是将数学内容置于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让学生主体通过“做”,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主动构建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从而启动他们的思维活动,让他们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更关注学生的经历与体验,一句话“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  相似文献   

11.
徐祥来 《考试周刊》2011,(23):21-22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条件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挖掘新教材,创设悬念,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开放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开放学生思维,给学生留足探究学习空间;充分为同学们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同学们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数学的起点,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将生活中的资源带入课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个人的素质与能力.但是我国的数学教育对数学的现实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变成了一种"精英教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利益被牺牲了.由此可见,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数学教育中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在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避免矫枉过正.本文就"中学数学教育中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高品质中学数学课堂,就是要求教师立足数学学科的本质,彰显育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基于让全体学生在数学领域得到最好的发展,将中学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教师的主体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从而确保双主体作用得到完美呈现,真正意义上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高品质中学数学课堂在落实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也注重将数学学科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那么,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焕发数学的生命活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无不和数学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课本中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真正地去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我就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无不和数学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课本中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真正地去感悟数学和去体验数学。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在“探究”中学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数学教材要求数学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在“探究”中学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获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言下之意,即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体验,感受诸多的成功。弗来登塔尔也曾经说:“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感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给我们大家提供了四个精彩的课例,经认真仔细的研读,我发现四个课例有明显的共性:都能较好地抓住课改本质,恰当引导学生“做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