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定意义上来看,播音主持就是按照语言规律对稿件内容进行理解与领悟,找到语言内容和形式上的美感,并通过声音将这种语言美感传达给听众。实现这个目标,播音主持人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语言的规范化,二是语言的艺术化,三是语言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同样写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出自不同人之笔。写出来后会完全不同。有的生动活泼、引人人胜,有的则单调死板、令人生厌。俗话说:“讲话要有口才,作文要有文采。”不管是口才还是文采,都离不开运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要把文章、报道写好,固然有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新闻时效等各种因素,而运用好语言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有些文章、报道,读来有声有色,主要原因之一,是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具体说来,给报刊写稿,在语言方面有哪些要求呢?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题好一半文”,强调的是标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历代文人都十分重视标题的制作。标题的风格和特色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巧妙地作好标题,使这“一半文章”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更能吸引读者?我个人认为,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增强朦胧感。朦胧是似透非透,让人猜不准,能够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增强吸引力。当今社会人们知识层次提高,对新闻标题的美感要求也增高,而朦胧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标题《毛主席含笑乘“东风”》,毛主席乘的“东风”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看不出,这就给人一种朦胧感,读者只有往下看,看过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坐上了我国自己制造的“东风”牌小轿车。  相似文献   

4.
办公园区标识不仅是一个园区的重要景观,它也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园区文化的综合和浓缩,成功的标识系统不仅给人带来方便还能展示园区的行业魅力,在导示中普及知识,传达美感。文章将主要从办公园区景观标识设计的现存问题、景观标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电视散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且很多人都非常喜欢。那么究竟什么是电视散文呢?其实说白了就是文学作品的视听表现。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电视散文则是将散文作品用电视的手段表现出来,既不失散文的特质,又具有电视的各种属性,两者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电视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一个好的版面不仅能使读者很顺畅地读下去,而且能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创造优美的形式,形成特定的气氛,从而激发读者的美感情绪,使读者饶有兴味地去阅读内容。在版面中,担任重头戏的是要闻版,但我们许多报纸的要闻版版面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越往后读越没味道。整个版面看上去也是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感和  相似文献   

7.
好的新闻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能给人以震撼、启迪、愉悦;呆板的新闻却让人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如何将新闻写“活”。特别是将一些题材重大的新闻或时政报道处理得生动活泼?在这方面.《南阳晚报》近年来作了有益的尝试,即将散文手法运用于新闻报道中,使新闻语言富于文采,给人以美感,从而深深地打动读者,让读者可以饶有兴趣地持续阅读下去。  相似文献   

8.
在一本图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给书命名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书名是图书最耀眼的广告语,浓缩了图书的一切精华。给书起名,一般有两个要求:一是能反映书的内容、主题或意义;二是要具有形式或内涵的美感。至于起名时具体运用何种修辞方式,则是完全自由的,可以直指内容,也可以象征其某一点。  相似文献   

9.
“复兴散文”有那么几年,在我们的文学宝库里,散文好像突然绝迹了。翻开文学期刊,不是短篇小说,就是诗歌,再不然就是电影剧本;在报纸上发表的,样式更少,大抵都是记叙真人真事的通讯。只有在个别的报纸(例如“天津日报”),个别的副刊上,才偶尔能读到一两篇散文。读者们不满意这种状况。他们经常写信给报纸和杂志编辑部,提出这样那样的询问:“你们为什么不发表一些内容充实、文字优美的散文呢?”“为什么过去那些擅长写散文的作家们,如今都搁笔了呢?”在那些信里,好心的读者们历历地数着一些过去传诵一时,至今不忘的好文章,点着许多作家的名字,目的只是一个:希望再读到好的散文。作家们怎么样呢?他们各人有各人的情况。有的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不那  相似文献   

10.
节奏感是期刊版式标题设计中使读者的阅读行为得到愉悦的一个重要因素。内容各异的文章组合及页码的连续性也给期刊版式设计的节奏感提供了基础。在版式设计当中能否准确地、有新鲜感地、有吸引力地把内容传递给读者,使读者在轻松自然而富有美感的接受心理中阅读期刊,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版式设计中节奏主要是通过下面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目录设计的节奏感 目录页在一本期刊中起着导读的作用。目录的设计不仅是文章页码的标识,而且具有使阅读者迅速了解期刊主要内容、重点文章的重要功能,好的目录设计可以引导…  相似文献   

11.
好文章从哪里来? 办报的人,看报的人,都希望报纸上常有些好文章。一篇好文章,给人的印象久久不能消失,过了几年,还常找出来看看。好文章产生的作用也是难以估计的。好文章是从哪里来的?是专门写文章的人关着门写出来的吗?是报纸编辑加工出来的吗?不。溯本求源,是从实践中来的。构成一篇好文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写出好的文章,一定要通过大脑的作用,但是,如果离开三项伟大革命运动的实践,只凭脑子想,只靠表达能力,或依赖加工修改,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文稿中没有错误,并不等于是一篇好文章.有些科技文稿的内容很有价值,但读起来却辞不达意、章节混乱、因果不明,这样的文章需要运用写作技巧加以改进.即使高水平的专家能洞悉文章的价值,仍然会希望该文内容真实、表达清楚,成为一篇能给人以美感的文章[1].本文即试图研究在科技文稿已基本无错的情况下,如何从三个角度对内容进行润色,使科技文稿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3.
赏书二品     
一 手头上收集到一批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1984年出的散文书集,翻读到其中的插图和尾花,不禁品味再三,连连叫好。 插图,对于书籍并不是画蛇添足。它是书籍装帧的艺术之花,给书籍、诗文增不少光彩。好的插图,能给文章一个艺术氛围。吴岩的散文集《风云侧记》中,《山·水·人》是一篇很好的散文。二十多年前,我在上初中时就读过它。这次重读这篇散文,再翻到文前的插图:一座湖边的石山,玲珑剔透。山顶上小巧的亭,亭外远处的湖上,几点风帆,使当时读散文时的飘逸神思更加悠然。 其他几本散文集,也能找出不少这样的好…  相似文献   

14.
一“散文”一词有广狭两义。就广义说,凡是无韵的,都可以叫做散文。这就是六朝人之所谓“笔”。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当时的人把有韵的文章叫做“文”;无韵的叫做“笔”。根据这个标准,诗词歌赋之类,是文:其他一切文章,都是笔。如果散文指的是这样的东西,那就太泛,讲起来很麻烦。我今天来讲一种狭义的散文,就是同诗歌、小说、剧本并称的散文,是文艺作品的一种。这种散文有两个条件:第一,讲真人真事;第二,有文艺性。讲真人真事,这意思很明白,就是文章里所说的人和事,是社会生活里的真人真事。文章里的“我”,就是文章的作者本人。总之,不容虚构。在这一点上,这种散文不同于小说。所谓有文艺性,不一定要求有人物形象,尤其是完整的人物形象。散文当然也可以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也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新闻写作作为一门科学,新闻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记者在日常的采访工作中,挖掘、收集生活中各种富有个性特色的优美语言,以使得写出的新闻具有语言的美感。真正美的新闻语言不仅其本身渗透着真挚、纯洁、热烈、动人的感情,它能使受众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而且从感情上给人激动,给人愉悦,给人启示。那么,什么样的新闻语言才具有美感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文风”,顧名思义,就是文章的风格。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人们的思想认识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因此,文风也就包括内容和形式的风格两个方面。不能把文风问题简单地理解为形式问题。我们说,毛主席的文章是好文风的典范。这首先指它的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其次,它的形式是民族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而且,它的形式恰好能完善地表现出它的内容。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文风?好文风的标准是什么?我願意就这个问题发表些不成熟的意见。毛主席最近要求我们,文章要具备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我以为,这是具体地提出了文风的标准,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目标。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这几项标准呢?  相似文献   

17.
谈谈意境美     
有的青年业余写作者问:散文的意境应该怎样理解?又怎样在散文中创造美的意境呢? 以我平常阅读散文和写作散文的体会,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供青年业余写作者参考。一,对于意境的理解从一些评论散文和诗词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关于意境的种种解释,一种把意境说得神秘玄妙,罗列一些古人的词句,并没有自己的明白的见解;一种把意境讲得含糊不清,让别人跟着他的文章到云雾中寻觅所谓“美的境界”;一种确实有明晰的见解,说得通俗易懂,其中也不乏体会之谈。意境与境界,本是一个意思。意,是主观的,主要指作者的思想境界,也即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都想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一笔财富,一般人多是指留下一笔物质财富:金钱呀,房产呀,股票呀,金银财宝呀,最好让子子孙孙都吃不完用不完。但是说到应该给子孙留下一笔精神财富,有的人就没有想过。那管什么用?能吃、能喝、能用?精神财富内容很多,如文人留下一部能传世的好作品,军人留下为国争光的战功,教师为国家培养了许许多多出色的人才,等等。我这里讲的精神财富要更抽象一些,是要给自己子孙留下一个好名声、好形象。这就更不是能吃、能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自90年代以来,报纸散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这在中国散文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它对于增强报纸宣传效果,功不可没。 文化快餐式的散文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报纸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作者把文章写短,写得有文采,有的还要配合当前的重大报道内容写一些文章,能起到正刊起不到的作用,同时,也起到纯文艺性刊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由此,人们称它为“文艺快餐”式的散文。这种散文寻求精神的理解和沟通,寻求一种对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的及时回应。写的是身边的  相似文献   

20.
曾经听到一位文学编辑讲过:“我选稿的第一标准就是要有新意。”这话很有道理,也可能是许多编辑的共同感受. 凡是文艺创作,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新的东西.创作的含义就是“创新”,比如立意新、题材新、构思新、语言新等等.小说也好,诗歌也好,散文也好,都不例外.其中重要的是立意新. 新意,就是有新的见解.见解新,文章才有生气。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文章,还有什么生命力?比如,一篇散文,都是别人写过的内容,或是人家讲过的道理,无论再怎么下功夫,也不会成为好作品.古人讲的“惟陈言之务去”,“文章切忌随人后”,都是这个意思。而古人提出的“领异标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