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文注释,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解释和说明,特别是文言文的注释,有助于培养学生凭借注释进行阅读的能力,正确理解进而深入掌握课文内容,"学习文言文的人,时常要通过注释来理解难词难句,注释是文言文阅读不可缺少的拐杖"。[1]注释的准确、简明、系统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来说有着重要的助读作用。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相似文献   

3.
注释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眉注,即在一篇文字的上方作注;二是夹注,即在文字中间作注,或用括号标示,或用小号字指出;三是脚注,即在一页文字之下或一篇文字之后作注。从功能上看有三种注释:一是提示性注释,主要交代文章出处,简介作者,或提示时代背景,概述作品主要内容,或解释题意,点明主题思想。二是诠释性注释,主要注释字音、词义、句意。三是说明性注释,如交代引文出处,介绍词句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地名等。其中,诠释性注释是主要部分。要理解注释的内容.重要的词义,还应在理解基础上加强记忆,不断积累、丰富词汇。了解…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四十六课古代诗文中,共有一千八百九十六条注释。这些注释绝大部分释义是准确的,注释方法是科学的。但是,若干条目的释义方法不尽完美,不利于词语教学,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注释体例亦未尽统一。笔者谨就条目的选择、释义的方法和注释的体例三方面,直陈管见,以就教于编者、读者。  相似文献   

5.
一、注释种种提到注释,不能不说一说我国传统的研究词义的学科训诂学。训诂,就是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分开来说,训,是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诂,一是用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的词语,解诂就是解故,二是用民族统一语来解释方言。我们所说的注释,既是传统训诂学的今用,也是传统训诂学的发展;注释的对象固然已不限于古书注释的范围又不只是词语,注释的内容也更带有时代的印记。注释,或者叫注解,是对文章中的语汇、内容、引文出处等所作的说明。从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相似文献   

7.
邹兴明 《红领巾》2004,(1):21-24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教学《与陈伯之书》这篇课文时,深感有五处注释有研究商讨的必要:第一处是教材328页上的注释(14)〔奔亡之虏〕、第二处是331页的注释⑨〔恶满祸盈〕、第三处是同页的注释⑩〔理至燋烂〕、第四处是329页上的注释①〔去就〕第五处是同页的注释⑦〔赦罪责功〕为探讨的方便,笔者对上述五注依次称它们为:A 注、B 注、C 注、D 注、E 注。对词语性的注释,笔者以为基本有两点,即首  相似文献   

9.
一、两处欠当的注释。给课文生词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掌握词的用法,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那么,注释就不仅要说清词的本意,还要指出在课文中的用法。如不注释本意,只说明在课文中的用法,则应点明“这里是指……”,以免学生误会。《母亲》一课对“余裕”的注释是:“指充裕的时间”。“裕”本意是富裕、宽绰。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相似文献   

11.
文化注释是双语词典提供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双语词典编纂不是孤立的学科,它涉及了许多跨学科的知识,文化注释也是如此。本文主要探讨文化注释与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和语用学的关系。同时提出文化注释的创新必须跟随多学科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文注释,是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一件必做的事情。一个词,一个词组,一句句子,为什么这样注?注释是否完善?还有没有别的注释方法?必须让学生弄清楚。否则,只要求学生死记注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读书的能力是很不利的。怎样才能教会学生读注释呢? 一、指导学生联系句、篇阅读注释,理解注释,帮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词语和句子。例如《最后一课》中有一条注释:“哽:声气阻塞。”单是这样告诉学生“哽”的含义,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相反,如果是联系句子“‘我的朋  相似文献   

13.
刘学锴、余恕诚编撰的《李商隐诗歌集解》是一部优秀的诗歌注释著作,学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其注释成就主要有:第一,资料搜罗详备、校勘细致谨严;第二,注释内容全面系统,准确度高;第三,折中判断贯通诗意,深入分析时出创见;第四,审美观照,阐发拓展诗歌艺术特色;第五,内容编排科学、注释体例完善。总结《集解》的注释成就,探讨其注释思想,不仅对于总结新时期诗歌注释的成就具有重要的个案意义,而且对整个古典诗歌的注释和解读都具有典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是预习。然则,怎样指导预习呢?一是对照注释并围绕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预习课文。课本注释如字音、字义、句义、句法、名物典故等,一般都是学生阅读课文时的难点。因此,每次新授课前,我们明确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预习课文,必要时还对课文注释作点通俗的解释,或者事先发给学生一些补充注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了督促学生看注释,可布置学生做预习题,例如“把注释中加以注音的字读准,然后连同拼音一起抄在练习本上”;结合读注释,口头或书面翻译某篇文言文等等。“思考和练习”题,基本上体现了教学大纲对每篇教材的要求,提示了学生在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纵的方面探讨了注释与训诂的关系,认为注释与训诂虽互有联系,但异者良多,是两门不同的学问;从横的方面探讨了注释与古籍整理研究的关系,认为注释是古籍整理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而提出建立注释学这门应用科学,还具体地阐述了注释学的研究对象、材料、任务和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此句的注释和翻译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从未统一。杨伯峻的《论语注释》,王力的《古代汉语》注释:“铿尔:撞击声或曲终声。舍:放下。作:站起来。”新编语文课本,除对“铿尔”的注释含糊不清以外,其余注释也同上说。华工出版社、江夏编写《高中文言文评点注释》,及北京出版社《大学语文》等版本则注释为:“铿尔:曲终声。舍:放下。作:跪立。”可见,上述二种说法,除对“舍”注释成为“放下”是一致以外,其余的注释显然都是不同的。为什么长期以来,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注释一直存在着分歧,而不能统一呢?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本人以为:搞清瑟的形状构造和弹瑟的方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高中文言文中的注释是我们解读文言文的重要依据,但当前中学教材的注释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可以运用训诂的有关知识:通过古音、字形来解决注释不正确的问题,并且深入地分析一些看似浅显的词,从而来弥补注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课文注释功能简说黑龙江/李健海课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阅读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课文注释的作用,可增长百科知识,掌握足够的字词,提高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一、题目注释它的注释内容有:指明课文出处,解释题目中有关词语,说明编辑对原文是否有所删...  相似文献   

19.
正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位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解,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解。而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难点和重点。注释是否恰当准确直接影响文言文的教与学。然而,中学语文教材在文言文注释方面存在有待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