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形”与“神”是绘画史论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在现实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没有“形”“,神”则失去载体;缺乏“神”“,形”会失去动力和方向。“神”好比是生命,而“形”则是躯体“,神”通过“形”来体现。“以形写神”的理念应成为艺术工作者创作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形、神”问题,历代画论众说纷纭。本文对“形、神”的关系问题“舍形重神”和“以形写神”论进行论述.并列举了古今绘画大师们的创作实例,阐明“舍形重神”论只能导致绘画艺术严重地脱离自然、脱离生活,走进形式主义中去。而“以形写神”论注重艺术实践,注重师法自然,注重写形,写生,在形毕肖中求生韵,才是当今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所追寻的绘画真谛。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以形写神”的基础上,着重说明“以神写形”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艺术家要寻找新新的艺术手段,常常不满足原来的“形”而强调为神写形;当他们找到新的“形”之后时,又完成了新的“写形”,而达到更高的境地,成了更高一级的“以神写形”,这时的“形”则是更为生动,是经过加工、概括、夸张,达到变形,这种“形”可称为最能反映作品的“神”,因为要求作品达到一种“神韵”,把作品变形、深化,这样只要达到“求神”那形就更有生气更感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物绘画中“以形写神”的问题,历来的论述皆较粗略,未明其真谛。就此,本文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关键在于“以势写报”的观点。文章通过分析“势”的内涵、特点和功能,通过援引诸多名作分析“势”的创作和审美特质,说明了人物绘画中因情取势,以势写报,则神在其中的艺术真谛,得出了“以势写形’堤“以形写神”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吕凤子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他在古代画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绘画实践辩证地论述了形与神的关系,指出了“以形写神,写神致用”的关键所在及实施步骤,并在“以形写神,写神致用”的实践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物绘画中“以形写神”的问题,历来的论述皆较粗略,未明其真谛。就此,本文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关键在于“以势写形”的观点。文章通过分析“势”的内涵、特点和功能,通过援引诸多名作分析“势”的创作和审美特质,说明了人物绘画中因情取势,以势写形,则神在其中的艺术真谛,得出了“以势写形”是“以形写神”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物绘画中“以形写神”的问题,历来的论谜皆较粗略,未明其真谛。就此,本文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关健在于“以势写形”的观点,文章通过分析“势”的内涵、特点和功能,通过援引诸多名作分析“势”的创作和审美特质,说明了人物绘画中因情取势,以势写形,则神在其中的艺术真谛,褥出了“以势写形”是“以形写神”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绘画中的形神关系是理论和实践中长期讨论的一个问题。形指对象的外部特征,神表达对象的精神世界;形是形式,神是内容;开处于从属地位,神处于统帅地位。必须明确传神是绘画的宗旨,绘形是传神的手段,要努力追求“不似之似”,达到形与神和谐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10.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11.
造型艺术设计最终是需要通过具体的形态表达意念并实现其功能的.作为传递信息的第一要素——形态,探讨其自身的内涵,与其它形态、空间的关系成为当代艺术设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内形式是学作品内容诸因素的组织形式和结构方式的内在形式,即作品内容要素的组合关系与逻辑结构形式。学作品内形式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观性与创造性。外形式是作品组织结构的外部表现形态,是由语言(含节奏、韵律)、体裁等构成的相对固定的有一定规范的外观形态。学作品的外形式所具有的特征是:客观性与社会性;具体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14.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结合印象派绘画的艺术创作的实践提出并论证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论点.文章通过印象派对光、色彩和构图的新理解,具体分析印象派来使这一理论得到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本根据负定二次型与半负定二次型的定义给出了它们的若干等价条件,并讨论了负定矩阵的若干性质。  相似文献   

16.
渐开线圆柱齿轮是各种产品中常见的零件,齿轮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介绍了用万能渐开线检查仪、滚刀检查仪测量直齿或斜齿、外啮合或内啮合的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形、齿向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Truth and Form     
In this article I discuss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truth value of narratives; more specifically as this problematic is played out in empirical, narrative research. My point of departure is Jane O’Dea’s critique of Denis Phillips’ views of the topic. While Phillips thinks that truth (in the correspondence sense) definitely should be a concern for narrative researchers, O’Dea claims that Phillips mistakes what kind of research narrative is, and that the notion of truth he advocates therefore is inappropriate. I argue that neither of them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articular beginning-middle-ending form of narratives, which if anything makes the truth issue more complicated, but certainly not les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8.
说简称     
现代汉语的简称在新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语法教材对此尚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就汉语简称的特点、构造及使用等问题加以规整,以此仅进筒称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贝尔的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艺术论题入手 ,论述了艺术形式的问题。认为艺术是一种关于具体和感性的思维 ,一种情感和形式的思维 ,艺术形式是一种情感的形式 ,只有有了具体的情感形式 ,才能使艺术作品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加分申请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