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杰老师认为我语言尖刻,甚至是“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则有失厚道”。这同时也是很多网友的意见。这几天我又认真检查了自己的文章,个人认为,文章情绪愤激有之,人身攻击的句子,却没有。我以为,既然是批评,温文尔雅是做不到的。老祖宗传下来“威而不猛、  相似文献   

2.
学会尊重     
沙平 《湖北教育》2005,(3):62-62
世人常感慨:为人难!为人的确是“难”。这“难”不是难在公事上,而往往是难在私事、难在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上。我解决这道生活“难题”的钥匙是:尊重别人——它虽非“万能”,但的确为我创造出无数的好心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缕缕清风。  相似文献   

3.
周国霞 《师道》2005,(3):39-39
作课上,按计划这一节课我们将以《我的教师》为题进行习作。为了使章真实生动,我教育学生:“真实是章的生命。章随便捏造就不可能有真情流露,请同学们实话实说,周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本期推出的《人在村小——与苏北村小教师谈课改》是一组纯粹谈话性质的章。章的组织,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刚刚毕业的一位博士生。她告诉我:记录这组谈话的过程使她“很震撼”。后来我读到了这组谈话,感觉和她一样。  相似文献   

5.
写作的意义     
肖川 《青年教师》2004,(5):49-49
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我一向认为,能够写好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因为一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只有老师民主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创造的原野”。这充分体现出了教师民主对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是近两年来民主教学被作为“课堂质量工程”的四个一级指标之一,对课堂质量的评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可以说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原则乃至体制的又一巨大冲击。那么,在具体的课堂中该如何体现教学民主呢?我认为这种民主应突出一个“人”字。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到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第一,授课时老师要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  相似文献   

7.
可悲的惊奇     
《中学教育》2006,(10):1-1
今天读到一篇章,很受感动,拿来读给孩子们听,读着读着,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夺眶而出,大多数学生都很受感动。但有几个学生却在那儿悄悄地笑。我很是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那几个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老师竟然也会被章感动得流眼泪,我们感到很惊奇。从学生惊奇于老师的流泪,我看到的是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他们的老师可能就从来没有当着学生的面流过泪(或是很少流过泪),教师在学生的眼睛中就是一个无情人。一个老师从没有当着学生的面流露过真正的情感,我很难想象学生在学习语的这几年里面,他们又会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呢?  相似文献   

8.
《宝玉挨打》一写到宝钗去看望挨打后的宝玉的情景,教参认为“宝钗的关切多半是表面章”,是虚伪的。我以为这大可商榷。  相似文献   

9.
周国强 《师道》2004,(3):45-45
记得在中学教书时,在一次作批改中,我发现一个平时不怎么显山露水的学生写的章相当精彩,于是我就在第二天的作讲评课上朗读了他的作。不料刚一读完,有学生高声大叫“这是《作通讯》上第X期的章”。当时这个学生头耷拉着,羞得无地自容,我见到这情况,灵机一动,立即念了“后小记”:“抄于《作通讯》第X期,以供我和同学们学习。”此语一出,同学们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相当吃惊,慢慢地抬起了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后来,这个同学上了大学中系,给我来信,还提起这件事,说“后来语成绩之所以提高快,上大学之所以选择中系,都与这次作讲评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第四章明确提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赏识教育,让学生在赏识中健康成长,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那么如何实施赏识教育,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六(2)班的班主任,我的民主治班方式受到同事们的好评。班级工作开展顺利,学生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可这一次却意想不到。出于对英语老师讲课方式的不满,一学生牵头,写了一封联名信,数落英语老师的“种种不是”。另一学生当即把信送到教育处总支书记手里。再是小事,书记看到有近40位学生签名的信,也肯定“大做章”。  相似文献   

12.
一位农村学校的校长给教师布置了一个写一则教育叙事的作业要求。对此,教师在交作业时有着不同的态度:“这是我刚开学时的一则故事,我觉得它很有价值。”“如果校长不让我交作业,我是不会去写的。”“要交作业了,就要去写,这就使我对自己过得去的教学进行回忆,反思出其中最有价值的片断,这还是一次练笔的机会。”教师也谈了教育叙事写作后的体会:“初写教育叙事,我不知如何下笔,现在可谓入门了,我的一则案例还变成了铅字。第一次看自己的章发表,心里自然是很激动的。”“最大的收获是尝试了对自己过去的经典的教学片断的反思,总结其中的得失,这里是一种教学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石庄 《教学与管理》2001,(12):46-46
心理学是教师进修的必修课。在教学中大部分学员有学好的愿望,但在第一章“心理实质”的学习中就产生了畏难情绪。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呢?这是我多年来在心理学教学工作中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师或士兵     
余杰 《师道》2003,(3):18-18
中学时候,我很喜欢上地理课。关于中美洲小国哥斯达黎加,我的脑海中还保存着这样的记忆: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两三百万,是一个生产香蕉和咖啡的国家。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课本却没有涉及哥斯达黎加更为重要的两个特点:它是一个教师之国,也是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因为推动本国乃至整个美洲地区的和平与民主,哥斯达黎加总统桑切斯被授予198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桑切斯在颁奖典礼上的演说中讲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教师之国,所以我们关闭了军营,我们的孩子腑下挟着书本行走,而不是肩上扛着步枪……  相似文献   

15.
徐琴 《河北教育》2002,(6):17-17
一天,上小学的女儿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班级里的一件事:语文老师问一个同学“者”(zhě)字怎样读,这位同学错读成了“zǎi”(宰)。语文老师很生气,就狠狠地对这位学生说:“是读zǎi吗?这么简单的字都不会读,我马上宰了你。”课后,学生们经常用老师的这句话来嘲笑这位同学,从中取乐。这个学生很痛苦,以后上课时再也不敢举手发言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内心很沉重,立即想到了二个字:心罚。这位老师虽然没有动手打骂学生,但是他的讽刺挖苦是对她心灵的伤害,这比体罚更严重。所谓心罚,就是刺伤学生自尊心,侮辱他们的人格,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一日午后,两个女孩哭哭啼啼地递给我两张纸条。我展开一看,全是对这两个女孩人身攻击的语言。我顿时怒火中烧,即刻找到那个“罪魁祸首”,一顿劈头盖脸的“语言风暴”后,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洗脑”。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完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之后,调查学生掌握情况,学生普遍的反映是一头雾水。回想近几年来,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的反映是一致的,作为农村物理教师的我也是一筹莫展。实验室器材不齐备,课本中的实验由“做”变成了“说”,学生不能形成感性认识.这也不怪学生感到知识的苦涩难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第一章教下来,学生反应最多的是化学太难学了;许多老教师感慨最大的是今年突然不会教书了。学生和教师都困惑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度”。与原教材相比较,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编排方式的变化,使得用惯了原教材的教师很不适应。以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为例,本章是一章纯理论内容,其中主要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内容。在老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编排在卤素之后,离子反应安排在氧族元素之后,使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有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作铺垫,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我不知道“法制”是什么,童年的纯真天空中没有留下关于“法”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某班一门学科教学质量不理想,我找来任课教师谈话,让我很不理解的是,这位教师强调这个班的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教学效益低,责任不在他。他抱怨说: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班级管理有问题,那是德育的事。这位老师的抱怨引起了我一连串的思考:任课教师不也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有“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