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正在福州的三坊七巷内有不少关于福州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中")的传说,说一中人是"天子门生,门生天子"。"天子门生"指的是一中学生多能考中进士,而"门生天子"指的是一中学生的学生是皇帝,也就是说能在一中的人,或是进士,或是帝师,都享有很高的威望。校史上记载,帝师陈宝琛曾是福建高等学堂(一中前身)的校长,为此,我特寻机会前往陈宝琛故乡---螺洲,去看看这位一中老校长生活过的地方。在陈宝琛先生那按五行布局的故居里,我趣研金木水火土之排列,欣赏他留下的字迹"放浪万里求蓬莱",其间展示着老辈一中人的境界。而另一幅字"应须江海寄旷快,自有豪俊相追攀",让我更加感慨,  相似文献   

2.
明代广西进士共有201名,在明代各省直名列倒数第二,仅多于贵州。其在不同时段的数量分布则表现出前后低中间高的特点,洪武四年至成化二年的29科共考中进士55人;成化五年至嘉靖三十二年的29科共考中进士88人;嘉靖三十五年至明末的30科共考中进士58人。另外,进士地理分布也表现出极不平衡的特点,在广西所属的11个府中只有8个府有进士分布,其中100人出自桂林府,而思恩、思明、镇安三府俱无进士。  相似文献   

3.
一门八进士     
《黄山学院学报》2007,9(3):11-11
明清两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先后有八人考中进士,有十人考中举人,朝野交誉,传为美谈。雄村有一座四柱四楼“世济其美”石牌坊,上面便刻着八位进士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1.唐代,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会齐集大雁塔题名明志,下图为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李存诚等人题名拓片。下列关于唐代科举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5.
一、辛弃疾并未中过进士辛弃疾生平事历的研究者,都注意到了辛弃疾早年曾应进士试的事。比如有学者起初曾认为他“在金国考取了进士”,后来又放弃了这个说法。近年来陆续出版的一些论及辛弃疾生平事历的著作,又重新提出他考中进士的事。有的说辛弃疾是在南归前金人统治区应进士试并考中的;有的说辛弃疾南归后,由于不是科举出身,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只当了个江阴县签判的小官。他多次上书指陈抗金方略,但  相似文献   

6.
有些人在观看反映科举时代生活内容的电视剧时,对剧中人提到的某官员是“两榜进士”出身,就认为“两榜进士”指的是这个人前后两次参加选拔进士的考试,两次都考中进士或到第二次才中了进士的人,所以称为“两榜进士”。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7.
庄昶(1437-1499),字孔?,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应天府江浦县人(今为南京市浦口区东门镇人)。他自幼豪迈不群,博嗜古学。他13岁入县学,明景泰七年(1456年)乡试中举,成化二年(1466年)考中进士,授翰林检讨。他一直推崇理学,鼓吹尧舜之道,主张以仁治天下,忧国忧民。明成化二年(1467年)  相似文献   

8.
对联趣闻     
从前有个财主,同他的儿子双双考中进士。财主欣喜若狂,即题门联一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这财主为富不仁,当地百姓恨之入骨。当晚,财主所作门的联被人涂改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王平辑) 对联趣闻@王平  相似文献   

9.
宋代福建科举考试位居全国第一,闽北地区有2092人考中进士,对闽北地区以及福建乃至全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宋代闽北地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考中进士,与地理因素的影响、教育的发达、经济的发展、刻书业的繁荣、浓厚的学风与劝学习俗、闽学的兴起息息相关.研究宋代闽北地区进士兴盛的原因,既有利于对福建宋代文化的发展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又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若说状元驸马 ,得先从状元谈起。何谓状元 ?状元是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 ,起于唐代。科举制度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 (省级的考试 ,考中者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 (礼部主持的三年一次的由乡试考中的举人在京城参加的考试 ,考中者为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问的考试 ,考中者为进士 )第一名称“状元”。何谓“驸马” ?相传 ,秦始皇经常出巡 ,每次都要大显军威 ,组织一支庞大的陪巡队伍 ,为防不测 ,秦始皇就在队伍中安排了许多“副车”。每辆“副车”内都坐着一个同秦始皇服饰一样的“替…  相似文献   

11.
为人作嫁     
【故事】晚唐诗人秦韬玉,字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他曾考了几年进士但都未能考中,后来随僖宗到川蜀避难,在太监田令孜府中做官。田令孜举荐他担任了工部侍郎,又赐给他个进士及第。可见,他的际遇是十分坎坷的。这在他所擅长的七言律诗中有所体现,《贫女》就是其代表作。诗云:  相似文献   

12.
<正>古语说"歌言情,诗言志",古人也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在唐代,对士子们来说,诗最重要的作用,恐怕不是用来抒发感情什么的,而是用作考公务员的敲门砖。唐代以诗赋取士,诗作得好,就有可能考中进士做官,一下子改变身份地位,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13.
1.汤显祖 1550-1616), 明代著名戏曲 家、文学家,世界 文化名人,被誉 为"东方的莎士 比亚"。 2.汤显祖年轻时 以博学饮誉海内,34岁 时考中进士。1598年, 汤显祖辞官回到了家 乡--江西临川。  相似文献   

14.
明代四川进士是西南一个独具特色的群体。学界关于该群体的总数众说纷纭,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吴宣德教授"1422人"说。然而,该说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经过考证,明代四川进士应为1406人,其中一甲进士6人,二甲进士312人,三甲进士1087人,1人无法确定甲第,该群体内部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樊增祥(1846-1931),字云山,号云门,亦号樊山、天琴,别署天琴居士、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曾在陕西、江宁等地为官数十年,既是清末民初有名的地方大吏,又是清末民初文坛上诗、词、古文、骈体兼工的文学大家,还兼工书  相似文献   

16.
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唐的诗人中,刘禹锡(772-842)算得上很有性格的一位。刘禹锡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刘绪因躲避安史之乱,带领全家迁居到嘉兴(今浙江嘉兴),他小时候在那里度过。刘禹锡22岁(793年)考中进士。在中举前后,他登上了五岳中最为险峻的西岳华山。挺立在高山之巅,俯视群峰,他想到,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而不应  相似文献   

17.
吴大澂(1835年—1902年)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江苏吴县人,是清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他从小喜欢写字画画,认真刻苦,进步很快,得到一些画家的赞赏。他26岁那年曾经画过一幅《煮茶图》,在当时的画界评价很高。1868年,吴大澂33岁,考中了进士,被授为翰林院编修。这时,他的学识也十分渊博了,不仅书画艺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而且对研究文字词义的训估学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对研究古代青铜器上刻的铭文和古代石刻更有  相似文献   

18.
朱彦体 《师道》2009,(12):30-31
说起排名榜,可能让人想起金榜、皇榜等显得极为庄重的字眼。古代科举殿试后录取的进士,被按名次张榜布告,因其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或金榜,又因多为钦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相似文献   

19.
南宋的著名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他二十岁,考中进士第一名。在进士对策中,他对历来统治者的荒淫、官吏的贪暴、士风的败坏,都进行了有力的抨击。他向当时的统治者大声疾呼:“东南民力竭矣!”并且沉痛地写道:当时士大夫“其能卓然自拔于流俗者,几何人哉?心术既坏于未仕之  相似文献   

20.
北宋太宗年间,苏易简在京城开封写成了我国最早记录"文房四宝"的专著<文房四谱>. 苏易简,字太简,北宋梓州(今四川境内)人,从小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尤善言辞.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23岁的苏易简考中进士.复试时,他在顷刻间就写好了三千字的文章,宋太宗非常高兴,把苏易简定为甲科状元.后来,苏易简主持续编唐朝李肇的<翰林志>,深得宋太宗的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