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江雪艳 《教师博览》2011,(11):63-63
打开信箱时终于盼来了新年第一期《教师博览》,不由想起去年订杂志时爱人的不满:你都不当老师了还订什么《教师博览》?我申辩:这是为女儿订的杂志,《教师博览》是女儿的最爱!女儿最初阅读《教师博览》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开始自然是因我的喜好而将  相似文献   

2.
陈相飞 《教师博览》2023,(35):76-77
<正>欣悉《教师博览》迎来创刊30周年,所谓“三十而立”,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首先由衷祝愿《教师博览》越办越红火,成为更多教师的良师益友!回首过往,《教师博览》可谓是与我情缘至深的杂志。我读的是师范院校,工作第一站是学校,后来辗转多个岗位,又在广播电视大学、党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工作。身处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教师博览》苏州笔会后,美丽的向晴编辑写了一组动人的记录文字,称我为《教师博览》"元老级人物",说我与《教师博览》是"彼此成就了对方"。这真是说到了点子上,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与《教师博览》相遇,是缘。那是十余年前,《教师博览》创刊步入第十个年头。同样是一个笔会,在南昌,我是作为一个外省代表"特邀"参加。那回,我第一次登上滕王阁,也第一次走进白鹿洞书院。那次笔会的场景,特别是与编辑万军兄戏剧性接头的情景,凝结在一篇小文《平凡的〈博览〉,普通的教师》(刊于《教师博览》2003年7期)中。记忆犹新,重读,  相似文献   

4.
自从那次在学校的阅览室邂逅了《教师博览》后,我便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她。当时就想,这样好的杂志,我为什么以前没发现呢?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将阅览室中所有的《教师博览》全部借阅完毕,并且做了厚厚的读书笔记。每次还杂志的时候,心里总有几分舍不得,总想把她据为己有。因此,在新一年订阅杂志时,《教师博览》便  相似文献   

5.
毕延威 《师道》2012,(3):62-62
尊敬的《师道》编辑部老师: 你们好。寒假期间,看到我博客的主页面上跳出《教师博览网一教师博览,教师博览杂志社》一行字符,打开一看,我居然被推荐为“草根名博”.顿时,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流淌,第一时间里,我觉得首先要感谢的是《师道》杂志,是她让我听到了自己成长的拔节声。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订阅杂志时.我在《全国报刊杂志目录》中得知江西出版着一份《教师博览》,我减少了往年订阅的一份教育杂志.改订《教师博览》。2001年第1期《教师博览》到手,美轮美奂的封页及目录中的17个栏目给我清新欣喜的感觉.阅读杂志中的每一篇文章.既像平易近人的大师给我诠释教育的精髓.又如学养丰厚的智者给我讲述智慧的教育故事.疲惫的我犹如吃到了从未尝过的滋补珍品.心旷神怡一词不足以表达我如释重负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教师博览》杂志负责同志及全体工作人员: 欣闻《教师博览》创刊10周年,我谨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教师博览》定位准确,内容丰富,品位高雅,风格清新,深受全国广大教师欢迎。10年来,你们始终以读者喜  相似文献   

8.
鲁毅 《教师博览》2013,(1):63-63
<正>今天偶遇《教师博览》,这本我相识十多年的杂志。像多年不见的老友,我把它紧紧捧在手中,仔细端详,久久凝视,愧疚之情袭上心头,记忆的闸门也一下子打开了。我的书柜里,至今还有十年前的一大堆《教师博览》,有单本,有合订本,那是伴我度过美好时光的珍贵记忆。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人师的我非常幸运地遇上了《教师博览》。工作之余,总是一遍遍跑到学校阅览室,在一排排报纸杂志中,我总是径直冲到《教师博览》面前,首先拿到手  相似文献   

9.
李镇两 《教师博览》2013,(11):I0010-I0011
<正>我第一次见到这本杂志是在2000年秋天,那时我刚到苏州大学读博士。在导师朱永新的办公室,我看到这本外观朴素的教育文摘类杂志。随便翻了翻,便感到了它独特的风格——一篇篇文章短小精悍却观点鲜明,文风朴实而又视野开阔;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前瞻,又有紧贴大地的校园气息。《教师博览》很快吸引了我。后来,该刊编辑部薛农基老师向我约稿,我便寄去了一篇刚刚写好的《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发表在《教师博览》2001年第3期。我在文中把自己十八年的教育经历分为三个阶段:教育浪漫主义、教育现实主义和教育理想主义。这是我第一  相似文献   

10.
来信摘登     
我校今年订了《教师博览》,于是我第一次结识贵刊。至今已按时收到各期,我再三拜读,深感“教师”与“博览”落到了实处,真是名符其实,堪称全面为教师服务的第一刊。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衷心地感谢编辑部的各位编辑。江苏读者李敬德我是一个偏僻山村的小学教师,信息闭塞,而平时教学任务又繁重,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无法博览群书。是《教师博览》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俞永军 《教师博览》2023,(23):77-79
<正>“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紧贴教育,面向教师,立意高远,选文典范,《教师博览》杂志突出教育本色,以引领教师健康成长的高远情怀,给读者启发教益,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我认为《教师博览》对教师成长具有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邂逅《教师博览》,一见钟情,相见恨晚,至今已10个年头。十年来,每年订阅报刊杂志,它都是我的首选,每期到手,我必是细细阅读,如饥似渴,一篇不落。每年我都将全年的杂志装订成册,精心收藏。2001年,《教师博览》结集出版“百期精华”,我在第一时间邮购到手,视若珍宝。  相似文献   

14.
鼓励     
(山东)张玉英:说句真心话,刊物办得不错,最突出的一点是,它既能够立足教育,又不是用理论灌输,让读者在另外一种境界里感受到教育的乐趣。(江西)段荣香:《教师博览》是一份高品位杂志,我订阅该刊已有三四年的历史了,将来还会继续订下去,虽然明年涨到3.50元/本,但值得!(湖北)谢胜刚: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接触过的教育期刊有十几种,《教师博览》是其中最好的一种,我每期必看,每读一期《教师博览》,都感觉收获很大。(重庆)张长清:《教师博览》文章质量较高,几年来引我不断上进,不断求索,它对我这样地处偏僻的教师来说,真是一个看教育看外面的好窗口…  相似文献   

15.
    
我以为,在我和《教师博览》之间,确乎有个“缘”字,如若不然,则下面的事情怕就很难理解了。两年前,我去县城表嫂(她也是个教师)家做客,只坐了一小会,学校来电话,说有急事要她去。表嫂让我看看书,我就看书。表嫂走到门口,忽又折转来,从一摞杂志里抽出一本,递与我说:“你就看这个!”我就这样与《教师博览》初次见面了。现在还记得,那是秋天,晚霞非常美丽。第二年,《教师博览》就弯弯  相似文献   

16.
《教师博览》出刊百期,江西教育期刊社的负责同志嘱我写几句话,我立即想起今春在江南调研的一幕——那一天,我在一所重点中学的阅览室参观,发现一位教师正在潜心阅读一本杂志,便饶有兴趣地上前询问:“老师,请问您看的是什么刊物?”“《教师博览》。”他抬起头一边回答一边翻开封面给我看。“您为什么喜欢读这本杂志?”“这本杂志品位高,许多文章能给人启迪,给人智慧。”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知道有《教师之友》这本杂志,是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刊登的《教师之友》征启事里。我永远忘不了的是——2001年5月,我第一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而发表这篇章的杂志便是《教师之友》。从此,《教师之友》成了我生命中的一盏灯。  相似文献   

18.
重要他人     
忘了从何时开始,我被朴素典雅、清丽智慧的《教师博览》打动,并与她相伴至今。在我从教十多年的日子里,身边色彩缤纷、姿态各异的杂志换了又换,唯独对《教师博览》,如对知心朋友,一直不离不弃。是她,让我认识了解了许多教育界的大师级“人物”;是她,让我走进了更加广阔的“情思”“视野”;是她,帮助我不断努力“读书”学习;是她,让我在教育的田地里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19.
读者感悟     
江苏省新沂市史圩小学史孝宜: 我是从1996年开始订阅《教师博览》的,至今五年了。五年来,我始终对《教师博览》充满着深深的恋情。每当邮递员来到学校时,我总是先问一声:“《教师博览》来了没  相似文献   

20.
《教师博览》已经走过了100期的历程。虽然它创刊不到十年,但已在数十万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形成了自己的鲜明办刊风格,既选载了一大批品位高雅的优秀之作,更首发了一大批可圈可点的原创精品,拥有了一大批稳定的作者与读者队伍。作为《教师博览》的老朋友,我自然希望她更加成熟,更加完美,更贴切教育生活,更满足教师需求。第一,我心中的《教师博览》,应该使封面更具有教育特色。现在的封面大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