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娟 《现代情报》2010,30(8):104-106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科技创新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设置图书馆分馆、建立流动图书馆、开展业务培训、开放图书馆书籍和期刊外借服务、建立科技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等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承接科研课题或科技项目是高校安排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处理支撑学科、学位建设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前提。承接科研项目的多与少、大与小也体现了高校在发展科技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所肩负的责任、所起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因此,高校首先应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通过承接来自地方政府、企业的科技项目,投身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通过平台建设提升了科研实力,有力地服务了区域经济建设。以宁夏大学为例,总结了科技创新平台在重大科研项目承担、人才队伍培养、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抓手,提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推动地方社会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5)
地方职业院校存在地缘优势,向基层农村市场输出素质相对较高,技能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缩短城乡差距,加快小康社会的进步速度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本文简要说明了新农村建设需要地方职业院校的教育力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分析了地方职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地方职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高校图书馆在帮扶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有着较好的优势和条件。通过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内涵、现状以及对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农业高校应转变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把服务当地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自身的信息服务体系;利用多种途径帮扶当地农村图书馆和农家书屋建设;整合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依托远程教育,构建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系统等服务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广东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7.
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创新对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服务地方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具有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在客观分析地方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宁波大学以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对其他地方高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组织形式与保障的诸多措施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农村科技服务协会、社区科技服务中介、志愿者服务组织在江西省农村科技服务中的作用功不可没。要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和完善科技服务的监督机制等措施,来促进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大学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长江大学为例,从立足地方、着眼山水、注重特色等三个方面对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合作是实现国家和区域的科技、教育和产业资源高度整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机制,既能发挥高等学校的学科优势,又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结合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可以又好又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在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分析基础上,结合华南农业大学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构建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认识构建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战略定位基础,剖析了在建设新农村视野下地方高校改革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地方高校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战略定位与机制创新,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构建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体系健全,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研究手段先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科技支撑。本文通过介绍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要解决科技源、成果转化路径和条件保障等三个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挥高校科技优势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而高等学校又是科技文化的中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起,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工作中起指导和咨询作用,帮助解决社会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的需求,面向农村生产第一线服务是时代的要求,高等学校应发挥自身科技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已实施了三年,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各个高校以不同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都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体现出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齐头并进、学生培养与农技服务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又面临着职称改革难以有效激励教师开展推广、经费管理严重影响教师参与农村科技服务的积极性、院地合作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本文认为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高等院校农村科技服务,能够弥补公益性服务的缺陷,激发教师参与农村科技服务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使新农院与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开展竞争并互为补充,推动中国农村科技服务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农村建设中,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将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楚雄市的实际,科技工作要支撑农村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增强农民收入;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和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16)
地方职业院校接近基层,以培养基层技能型人才为主,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从而促进"三农"积极朝着新农村方向发展。因此,地方职业院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积极改革与创新,建立长效机制,从而促进新农村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本文简要说明了地方职业院校为服务新农村建设而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分析了地方职业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服务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地方职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发挥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引导作用和服务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22,(1):21-22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以成为衡量地方经济的重要指标,高校是科技成果产生的重要场所。作为高校主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与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联系最为密切,如何高效率的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职能所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对高职院校和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是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动力.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育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农民自身思想文化状况等是制约农民科技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升农民科技素质需要优化农村教育结构,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实施科技培训,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搭建平台;大力加强农村科技的推广,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提供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农牧业科技作为全省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全省农牧业科技进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认真总结“十五”以来我省农牧业科技所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新时期农牧业科技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我省农牧业科技整体水平,促进农牧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这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结合河南省农村发展实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走出一条依靠科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道路,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