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永东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393-393,392
地藉测绘是国家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通过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界位置及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测量工作。论文首先概述了城市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及测量特董,同时,结合地籍测量的特点,对城市地籍测量中控制点的布设,精度指标,平面坐标系的选择等作了简要的探讨,最后并对测绘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作出展望与分析。本文重点对地藉测绘技术的优点、原图地藉、数字测图及数字摄影测量成图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为了能够土地规范和合理利用,则需要对区域内的土地进行测量,从而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通过地籍测量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的管理水平,而且对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及土地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中从地籍测量的概述入手,对地籍测量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地籍测量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资源,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近些年来土地被大量的开发利用,其商业价值也逐渐提升。为了能保证土地得到有效的使用,就需要进行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方式有很多,随着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已由传统的白纸测量变为现在的数字化测量。这种测量方式也成为地籍测量的最主要方式。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城镇的地籍测量中如何应用数字化测图的问题,仅供同行交流应用。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准地籍测量的概念和操作,对短期内不能按国家规范实施地籍测量的城市,实施"准地籍测量",对开展土地证年审、土地变更测量等赢得了时间和主动权,对产权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籍测量在土地资源管理中起到收集土地信息、建立信息档案的重要作用,地籍测量的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宗地归属、明确宗地划分界限、计量宗地面积以及土地的作用,为日后土地登记、土地归属等有关证明的确立打下数据基础。随着测绘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地籍测量也拥有了越来越多样化的选择,让地籍测量逐渐走上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本文分析了地籍测量技术的优点和技术框架,并分别介绍了GPS技术、遥感技术、野外数字测量技术以及其他现代化的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地籍测绘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促进了我国的工程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这为我国城市的生态发展和土地管理奠定了基础,并且提高了土地管理的时效性。本文从地籍测绘的任务和内容出发,论述了地籍测绘在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作用,并详细的分析了地籍测绘在城市土地开发管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对土地管理的问题越发的重视,而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对地籍的管理才能及时的了解土地的变化,对土地随时进行监测,才能真正的贯彻国家的土地国策,才能对土地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深化土地改革。土地管理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地籍测绘,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测绘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地籍测绘和地质控制测量的重视,才能真正促进国家地籍管理的长足发展。本文就是要研究分析地籍测绘和地籍控制测量。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水平逐年提升。地籍测绘是对土地信息档案进行收集、建立和分析的技术,是我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开发、利用及保护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对测绘技术和地籍测绘工作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讨论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现代测量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等,目的是为测绘技术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提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3)
地籍测量有助于我国土地管理部门更加充分的掌握我国的土地资源使用情况,对科学的进行土地使用规划以及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积极开展地籍测量工作至关重要。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的过程中,对现代测绘技术进行了应用,提升了地籍测量的全面性和精确性。鉴于此,本文首先对现代测绘技术与地籍测量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展开了探讨,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地籍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位置,同时测绘供土地管理部门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并量算土地面积。结合工作实际,重点介绍了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梁凯 《科技风》2014,(19):157-157
在城市建设中,地形图测量主要是以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它的表示对象主要是地表上的地物和地貌,以1:500的比例尺在城市测量中占了主要的部分。而地籍测量主要包括了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的工作诗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比较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讨了在城市建设中两者的不同应用。  相似文献   

12.
GPS技术可以利用卫星对地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全天、精准地进行定位,这种定位技术可以利用高新科技提高现代定位水平,基于以上这些特点,GPS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一些城市地籍测量过程中,利用GPS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测量的精度,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GPS技术的工作原理,城市地籍测量的概述,进而论述了GPS技术在城市地籍测量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土地资源管理来说,地籍测量能够帮助土地资源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在地籍测量过程中,会运用到许多先进的测绘工程技术,帮助土地管理局更好地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信息。在新时代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地籍测量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各种测绘工程技术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提升和创新,成为地籍测量中最有利的支柱。本文概括了地籍测量和测绘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测绘工程技术的优势,并分析了现代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地籍调查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调查方法主要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宗地的归属问题、确认宗地的划分界限、统计宗地面积、用途等,从而为后期的土地登记以及合法土地属权证书提供科学依据。传统的地籍调查主要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测量持续时间长,登记、审批程序较多,难以满足当前土地管理需要。以此为出发点,对地籍调查中的若干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地籍测绘对于推动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通过地籍测绘能够让人们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从而保证我国的地产行业健康的发展。现如今地籍测绘作为土地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从地籍测量的任务和作用入手,来详细说明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并且对现代测绘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6.
GPS-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城镇地籍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也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更新,怎样快速获取地籍空间数据,为城镇地籍管理提供准确的测量基础数据,以满足城市行政管理不断提高的要求是测量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岱GPS-RTK测量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GPS测量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地籍管理系统则需要大量的地形、地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当前的测量技术应用中,以GPS测量为最重要的实现手段。GPS测量是以传统测量方式为基础,通过先进的卫星空间定位技术,轻易实现一些传统测量方式(例如三角测量、红外线测距)与及解决了一些传统测量方式无法解决的难点(例如通视、距离),因此在地籍测绘中已经广泛采用GPS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城镇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进行城镇地籍的测量,借助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等方式,实现对土地大小、接线、位置以及地籍图等的精确测量,从而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实际需求。由于以往的地籍测量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影响了地籍测量的精度。本文主要是根据地籍测量的实际工作需要,分析了城镇地籍测量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和精度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希望可以在城镇地籍测量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作用十分重要。地籍测量主要以测绘工程为技术手段,以地籍调查为主要依据,精确测量出点为坐标信息和此点位的属性信息,以满足土地管理及经济建设相关部门的需要。因此,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地籍管理是以土地管理作为支撑,将国家有关土地的管理条例深入渗透于地籍管理工作中,加强地籍管理的工作力度,适时反馈相关的数据信息,掌握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关注施工细节,对施工资格进行严格审核,为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地籍具体包括:土地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律条例制定。它不仅仅是书面的材料,还是图文并茂的详细土地资料,包含着对每块土地的地形测量数据,还有使用者以及附属名称等。将土地丰富为地籍的综合性概念,将地籍这一单一性理念转变为地籍管理的复合型工作内容。当前,我国对地籍这一词汇的定义是由土地及附属关系组成为一体的代名词,将土地资料记录在案,为相关部门提供可考的科学数据,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