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对“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活动的改进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的教学以“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活动为起点,引入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知识,趣味性强。学生容易接受,这个活动实际上也是一个模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模拟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曹玲丽 《中学文科》2009,(11):107-108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课在本书、本学科乃至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生物与地理环境”这一节对于全章来说是一个基础,学好这一节对于学生认识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而认识人类如何在这个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理解“人地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前后联系: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人教社九义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前一课所讲的“人体的血管”;本节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下一节),“内环境中三大物质的转化”(高二)及“心动周期”(高三)打下基础,故本章的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 ,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 ,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 ,提倡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建构性学习等。受此理念影响 ,我在生物教学中尤其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了相关实践尝试 ,旨在探究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生物课教学思路和方法 ,形成科学实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和作风。现以初中动物学实验六“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这节实验教学内容为例 ,谈谈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几点做法和体会。1 确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初中动物学实验六“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这节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是 :(1 )观察鲫鱼适应…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中的一个探究活动。本节安排课时,第一课时讲的是“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第二课时是,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实例,如酸雨、臭氧层、温室效应的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的形成和危害  相似文献   

7.
贵刊今年第三期登载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一文,文中在阐述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时,先分别列举了一些生物适应现象的实例,然后对这些实例进行归纳、比较,得出了如下结论: 结论中认为拟态现象中体色与“环境色彩同”,体形“与环境相似”,笔者认为这样说法是很不严密的。文中所举竹节虫、枯叶蝶、璧鱼这三种动物它们的体色的确与其所栖息的环境的色彩相同,体形也的确与其栖息的环境的形态相似,但由此就推断出如上结论,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自然界中的拟态现象是很普遍的,除了文中所举竹节虫、枯叶蝶、…  相似文献   

8.
我虽然从事生物教学达26年,但我还是很想在生物教学方面能更多地向别人学习,了解当前生物教改的动态,以便推动本校的生物教学改革。因此,尽管我任教高三生物,要外出三四天,担心会影响教学。为了不失去这次学习机会,就将一周9节课集中在周六和周一两天上完。人累极了,因为这累争得了一个学习机会,所以累得值得。三天听了11节生物优秀课,收获确实不小,大体可以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我深切感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真  相似文献   

9.
张芳玉 《科学教育》2004,10(5):59-60
1.1教材内容和地位“基因的表达”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最后一部分,是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就能在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变异的实质及规律。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的有关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慧 《中学生物学》2008,24(5):37-38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生物新课程“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主题中的一个内容,旨在通过对人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起到积极作用。并且本节与实际生活现象密切联系,是对前两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内容的深化,是本主题甚至是整个初中生物教材的难点,并且是高中生物知识的铺垫,所以本节知识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关注的核心概念。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过程中,学界始终无法对“什么是学习”做出统一的回答。从学习的“概念”与“过程”两个方面出发,对学习的意涵进行深入探究,有可能得到对“学习”概念的合理理解。“学习”概念的提出应基于4个原则:第一,有机体的生物基础是学习的起点;第二,学习是有机体的变化;第三,“互动”是学习的机制;第四,学习是过程而非结果。在此基础上,将学习视为一种复杂而动态的生命过程,涵盖了个体与其生物基础之间、个体内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多层次互动。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学习的全面性,更注重揭示学习如何塑造和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为未来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和多维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种群既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又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中,“种群”包括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特征两个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在学习中倾向于死记硬背,缺乏理解的意向性,更少想到去实际应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种群”一节的教学。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它对情绪、认知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笔者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向学生展示了如下情景:“我们知道环境中的生物具有多样性,为了研究各种不同的生物…  相似文献   

13.
变式训练是指通过一式 (或一题 )多变训练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使其能运用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去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本文就综合复习课“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一节的教学 ,探索变式训练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我们知道 ,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时刻都会受到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而生物是通过其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等去适应环境的 ,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与环境高度一致。因而 ,我们可以根据生物形态、结构和环境…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分析1.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的联系“水分代谢”是第二节“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的第一小节内容。本小节内容是在初中“植物吸水原理”的基础上及学生学习了高中《生物》第一章“细胞”,掌握了细胞膜、液泡膜具选择透过性特性的知识后,重点讲述植物渗透吸水这一生理过程。学生在学完第一章“细胞”后,转入难度加大的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学习。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好这一节,对学生增强信心和兴趣,学好后面的生物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1.2教学内容本小节主要叙述了植物对水分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共分2课时完成。本…  相似文献   

15.
周叶梅 《新课程研究》2007,(8):55-56,54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前后联系。"土壤"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单元的第七节,陆地环境的主要组成有岩石、水体、大气、生物和土壤,而在本单元的前六节已经学习了岩石、水、大气、生物这四个要素,土壤是陆地环境的最后一个组成要素。土壤处在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四大圈层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物课本第五章《生物的进化》是全书总结性的一章。学生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对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以及生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有了一定认识。讲好这一章可使前几章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进化的证据”这一节是学习《生物的进化》这一章的关键。就进化的证据来说,包括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和解剖学上的证据。后者,学生容易理解,前者学生则不易理解,因为学生很难想象化石的形成。为使学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物》教材“环境保护”一节中一开始就明确指出:环境保护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治标”与“治本”的问题。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是“生殖的种类”的介绍,为后面“减数分裂”、“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节课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概念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课本上插图和挂图的使用,并介绍农业生产上的一些实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生物的卵式生殖,引导学生认识精子和卵细胞的区别。这节课中,关于有性生殖方式的介绍,只介绍了配子生殖中的卵式生殖,为了对这些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以能提一下接合生殖、单性生殖以及同配生殖,异配生殖较好。另一方…  相似文献   

19.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2遗传和进化》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新问题“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的回答和对遗传知识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新的健康定义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学任务,正在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社会适应。因此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关于社会适应的基本概念1.适应的观念。适应是生物学概念,后来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指一个社会体系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学校体育要适应社会,适应学生,学生也要适应社会及体育教学的要求。2.适应过程。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一个生物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必须适应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变化,在与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协调人际关系;他要学习和体验社会角色,学会承受各种挫折;面对各种冲突须学会妥协和顺应,合作与竞争;学习各种规则和价值观,这种学习和不断调适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体适应社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特殊性及矛盾特征,如竞争与协同、胜利与失败、求胜欲望与规则限制、强烈的情绪体验与复杂的互动关系等等,使得体育活动在促进个体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二、学校体育有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